APP下载

福建省民办武校生源现状研究

2013-06-05林德明朱炳泉黄瑞国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习武生源民办

林德明,朱炳泉,黄瑞国

(1.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 351100;2.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福建莆田 351100)

一 前言

从改革开放至今,众多实践证明,民办教育事业对于增强国家教育能力、丰富教育服务品种以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国民办武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福建省民办武校起步较晚些,兴起于90年代,并且在学习和吸取前期武校的经验和教训上不断发展和壮大。福建省民办武校主要分部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与内地武校比较特点有所不同,办学也比较有特色。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仅隐藏着很多的隐患,同时将面临着多方面因素的挑战,这对民办武校来说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武校的生源是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武校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有更多更好的生源。在这特殊的时期,我省民办武校的生源状况又如何?与内地武校比较又有什么特点?影响这些现状和特点的因素又有哪些?根据这些问题对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学生展开调查,分析找出生源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提出发展福建省民办武校的相关建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建省有20余所民办武校,本研究以福建省六所发展比较好的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范围,分别为福清西山文武学校、福清石竹山文武学校、福清龙翔中英文学校、泉州南少林武校、泉州剑影武校的在校生以及莆田南少林武校的在校生即共六所武校的在校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共计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等电子检索手段,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论著、书籍、文件等了解已有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理论参考。

(2)问卷法。

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除掉无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81.7%。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应用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福建省民办武校生源状况。

生源是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武校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更好、更多的生源。民办武校假如没有了生源,就意味着要倒闭或停办;生源较大的减少就意味着民办武校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访谈情况及有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当前,我国民办武术学校普遍存在生源滑坡现象,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民办武校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指出:“滑坡现象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2]所谓的“普遍性”,是指目前全国每个地区的多数地方都出现了这种现象。[3]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学生数实际上没有减少,但是习武人数却少了很多,这从侧面反映出“人数”减少。

(1)福建省民办武校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福建省民办武术学校学生地域来源。据调查发现,福建省民办武校学生地域来源表现为规模小的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市和本省招生,而规模较大的学校不仅面向本地市和本省招生同时面向全国招生。从所调查的六所武校学生来源情况来看,学生来源较为集中,这些武术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本地市和本省,在调查对象中占70.7%。其次是广东省占10%;浙江省占7.3%;其他省份占12%(见表1)。从学生地域情况来看,福建省武术学校生源具有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这与福建省是南少林的故乡、武术之乡,武术思想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习武之风盛行,有着很大的关联。

表1 学生户籍情况

另外,通过调查统计,这六所民办武校的学生中来自于城市的有51.7%,来自于农村的有48.3%,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比例约为1.07:1,与全国其它民办武校生源情况比较,差别较大,城市学生所占的比率远远高于全国武校城市学生比率。福建省民办武校地域性也很明显,基本上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他们有较高收费标准,招生对象也是主要来源于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福建省民办武校学生年龄、性别状况。根据调查发现福建省民办武校男生远远多于女生,男生占87.3%,女生占12.7%,男女比例接近9:1。与李萍、姚丽华对《河南省武术学校学生状况调查》得出的武校学生的男女比例为9:1,[4]没有明显差别。比例充分说明我省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从年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15岁以下的学生占有72.7%,16至18岁的学生占24.3%,而19岁以上的学生基本没有,仅有3%,同时也反映出超过15岁以后学习武术的孩子大幅度减少,其现象耐人思考(见表2)。另外,武术学校的女生比例过小,也反映出人们传统观念中对武术的认识,它是适合男人从事的一项技艺。[5]女生这么少也可能与人们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有关。

表2 在校学生年龄、性别分布状况统计表

福建省民办武校学生选择就读武术学校的原因与动机。生源是影响一个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了解学生选择武校的原因和动机就能去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提高师资质量和更好的引导学校发展。从设置的11个选项中得出以下结论(见表3),其中可以看出学生入学原因或动机比较复杂。从整体来看,学生选择武校的原因其中选择想做文武双全的人占40.7%,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化和武术都看好,即想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想学好武术,但是真正爱好武术的学生只占3.7%,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将其看为一门技术而去关注去重视,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出于对武术的爱好而选择武术,。而因家长的安排占20%,在部分家长访谈中得知,选择武校不仅是由于家长自身工作忙没法管,同时对民办武校的全封闭式管理比较放心,而且认为孩子可以学习文化外的一门特长也是家长们的选择。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安排、太顽皮,家长管不了、父母忙没空管教,总的中加起来占了40.3%,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入学动机都不纯,基本上都是些顽皮的学生,父母无法管教、公立学校也不收。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学生选择武校学习的原因或动机比较复杂和多样,仅有3.7%的学生因纯爱好武术而来武校。

表3 学生选择就读武校的原因或动机

2.影响现状的原因分析。

(1)参差不齐的办学理念良莠不齐的办学质量造成武校品牌模糊影化。

品牌是民办武校的价值体现,良好的品牌将给学校带来健康的发展。[6]而福建省民办武校随着八九十年代人们的习武热潮的退去,家长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福建省民办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指导思想也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着,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办学思想从最早的“武术为主”到现在的“以文为主”。现在除了莆田南少林武术学校还以“武术为主”作为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全面的武术训练外,其它民办武校教学和训练大都停留在普及水平;大部分武校没有高水平的武术队,甚至有些武校完全抛弃了当初的办学宗旨,不再发展武术。更有某些武校要学习武术还要另外在收费,开办武术兴趣班。这样造成了福建省民办武校品牌模糊现状,从而影响了武校的发展。

(2)起步较晚发展基础不扎实,软硬件条件不够是影响现状的重要原因。

福建省民办武校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民办武校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学校的软硬件有所改观,但学校教学设施还是比较薄弱。张鸿韬经过调查指出:“现在,学生人均拥有的教室面积和训练场地大多数达不到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7]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训练,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习武的学生也就减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福建省民办武校基本都转型了,校名也改了,比如:“石竹山文武学校”改成“福清美佛儿学校”。而且连办学指导思想也从从前的“以武为主”变成现在的“以文为主,以武为辅”。

(3)社会竞争激烈化是影响现状的客观因素。

经过调查与实地走访,发现福建省地区武校习武人数减少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社会客观的原因有:“计划生育、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就业难、‘两免一补’的政策”。武校习武人数减少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①计划生育。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实行了近30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得这一时期的适龄入学青少年的绝对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比有较大的减少,去民办武校学习的就更少了。

②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从民办武校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来看,民办武校是在八九十年代习武热潮盛行时创办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习武热潮的退去,人们对武术有了新的看法和观念。[8]虽然,现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也感兴趣,但已不是主流了,文化课才是学生主要的。泉州南少林武校的副校长陈颖说:“办学初期,学校生源中70%是为武而来的,而现在70%—80%的学生及家长是为文化而来的”。

③就业难。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在民办武校习武出生就业非常难也很局限,就算你拿了全国武术冠军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到头来也只能回到武校担任武术教练或去其它武术馆校担任教练,其他基本没有什么出入,导致人们对武术的希望减少,这也是习武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

④“两免一补”政策的影响。“两免一补”政策在公办学校的实行使广大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受到很大的帮助,再加上国家政府对教育经费的加大投入,使公办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民办武校没有享受这一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武校收费就明显要比公办学校高,这使得广大家长把孩子都送到公办学校学习,民办学校生源就减少了很多。这使得好的

四 结论

综上所述,福建省民办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家庭都比较富裕。在校学生以男性为主,年龄都集中在十五六岁,而且来源混杂质量都比较差,学习目的和动机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造成福建省民办武校现状的原因包括:计划生育、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两免一补”政策的影响;武术学校自身因素,民办武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基本转型,导致学校习武人数急剧下降,使“武”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民办武校要更好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在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合理转型的同时更要突出“武术特色”,这样民办武校的明天才会更好。

[1]马学智.中国民办武校的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0,6.

[2][7]李仁松.福建省民办武术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3.

[3]武术中心调研组.民办武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中华武术,2006,(1).

[4]李萍,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学生状况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4,(6):5 -7.

[5]李春木.新形势下皖北地区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3.

[6]朴桂荣.对构建和谐学校问题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9-130.

[7]张鸿韬.周口市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2 -123.

[8]张健.武术段位制与高校武术教学的互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54.

猜你喜欢

习武生源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习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