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什么不赞成“快乐教育”

2013-05-30陈宇新

新民周刊 2013年40期
关键词:快乐教育基本技能孩子

有条件的中国父母,包括我的一些同学朋友,纷纷在越来越小的年龄上把孩子们送出国门,去接受美式的“快乐教育”。

多年在美国的教学经历和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们的上学经历,不能不让我对“快乐教育” 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首先,“快乐教育”并不一定能教育出快乐的人。 据《华尔街日报》(2012年6月29日)报道, 大约400万美国青少年正在服用抗抑郁病症药物,而且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快乐教育”降低了孩子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快乐教育”给了孩子们过多的没有根据的自信。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玫瑰色的。

当然,因“快乐教育”而抑郁的毕竟是少数。然而更重要的是,从接受“快乐教育”的学生的学术表现看,“快乐教育”也并不成功。自从“快乐教育”的理念从60年代末兴起并逐渐成为美国教育的主流理念,美国中小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表现就不断下降。对于并非天才的孩子们来说,经历一些相对枯燥的练习对于他们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裨益的。

有意思的是,正当美国的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们痛心疾首于“快乐教育”的弊端,呼吁更多作业,更多测试,更严标准时,中国正在准备取消小学低年级的回家作业。诚然,我不赞成填鸭式的教育和题海战式的苦练,但是中国的教育也绝非一无是处。比方说, 北大清华已是美国理工类博士的最大本科来源学校,来自中国的软件工程师和生命科学家遍布硅谷和各大生物医药实验室。相反,在失业率高企的美国,大量的与数学和科学相关的空缺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乔布斯把苹果的组装外包给了富士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美国难以找到大量的能在装配线上监控生产的工程师。

理性地来看,美国的教育方式善于挖掘孩子的創造力,适合天才的脱颖而出;但是普通的孩子往往缺乏足够的基本技能训练。这被经济学家公认为是造成美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制造业外流和中产阶级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现有教育方式在基本技能训练上做得不错,但却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多数孩子感到痛苦。 同时这也造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艰难。所以改革中国的现有教育方式势在必行,但是美式的“快乐教育”并非是理想的方向。

我不赞成一味的“在快乐中受教育”,但却十分拥护“从教育中得到快乐”。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先人的三点智慧。

第一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让孩子从知识中体会到乐趣。学习的过程不一定是完全轻松快乐的,但结果是带给孩子知识的快乐。知识的快乐是伴随人类好奇心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第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读各种各样的书,体验到真实的生活,并热爱生活,尽管真实的生活并不都是那么美好。

第三是“耕读传家”,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热爱劳动的性格。

陈宇新(作者为上海纽约大学杰出全球商学讲座教授)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基本技能孩子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教育”+ 技术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