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农村人畜饮水旱情评定方法及成因分析

2013-05-28杨林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旱情成因分析

【摘 要】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宁夏旱情发生的规律,分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因素,提出旱情评定的指标,为认识和掌握旱情发生、发展规律,制定防止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旱情;评定方法;成因分析;宁夏农村人畜饮水

1 自然地理条件

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红寺堡、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全部,以及中卫县、中宁县、灵武县、青铜峡市、利通区的山区部分,总面积为35115km2 (计算面积27394 km2) [3],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涉及10个县(市、区),总人口131.3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50%,在自治区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貌类型南部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北部为丘陵台地,海拔高程在1300~2400m,区域沟壑纵横、粱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植被覆盖率不足20%,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9.6℃。日照时数2750~3000h。自南向北由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长、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自南向北由400mm递减到不足200mm,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形式出现。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0~1600mm(E601)。干旱指数4~8。从原州区城区以北到同心、海原县一带,年输沙模数2000~12000t/ km2,河流年均含沙量100~380kg/m3 [3]。

2 干旱发生规律

该地区属“全年偏干区”,11月~6月均为干月,即冬春旱的机会最多,几乎年年有,夏旱的机会相对较高。干旱具有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连年旱、连季旱发生次数较多,造成损失大的特点。综合我区1949年到2005年共57年资料,中部干旱带旱年总数为41年,其中特大旱8年,重旱9年,轻旱24年,干旱发生的机率为71.9%,其中特大旱14.0%、重旱15.8%、轻旱42.1%,特大干旱约7年发生一次,重旱以上(含特大旱)3.4年发生一次,轻旱以上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可谓“三年两头旱”。从1949~2005年的57年,发生春旱46年,夏旱39年,秋旱29年,春夏连旱23年,夏秋连旱18年,春夏秋连旱达15年,一年内连旱日数最长可持续300天以上[1]。尤其是1991年至今的15年以来,干旱发生的频率比较高,除1992年、1996年、2002年属正常年份外,其余年份均为旱年,干旱发生频率接近十年九旱。1995年、2000年、2005年3年为特大旱年份,重旱以上(含特大旱)发生的时间间隔缩短了,出现次数频繁了。

3 干旱评定的方法研究及成因分析

3.1干旱评定方法

根据该地区的水文、气象等资料,采用村庄离取水点的水平距离标准、取水的垂直高度标准、连续缺水天数标准、人畜日均饮水量标准、水窖蓄水量标准、土园井(带子井、大口井)供水量标准。并根据各种方法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各区域干旱等级[2]。

(1)取水的水平距离旱情指标

取水的水平距离旱情指标按表1的规定确定。

3.2 成因分析

3.2.1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96mm,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80%,冬春少雨,造成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严重。

3.2.2地形地貌和居住条件

宁夏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的地貌特征是“河谷阶地、梁峁沟壑、梁状沟谷”,人与水的关系往往是“人高水低”。在丘陵沟壑区,山高坡陡,沟谷深切,不易取水。在黄土高原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开采,取水极其困难。

3.2.3气候变化,连续干旱

由于气候的变化,近年来,全区多次出现大旱或连续干旱,特别是南部山区的年降雨量减少,致使地面径流减少,水源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泉水、溪水和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饮水困难。

3.2.4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大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强度、大流量集中取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增加,生活用水被挤占,一些原来吃水不难的群众因此进入了困难行列。

3.2.5水源污染

多年以来,废水排放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已成为农村水源污染、人畜饮水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可以直接取用的河水,现在由于污染造成了饮水困难。

4 结束语

旱情是宁夏分布广,灾情严重、对农村人畜饮水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已形成规模,具有了一定的防御由旱情引起的人畜饮水困难的灾害能力。为了今后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又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科学掌握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旱情发生的规律,在加大工程的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非工程建设,有效应对由旱情引起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灾情,为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光甫等.宁夏水旱灾害[R]. 1995年,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王宁,杨林平等.农村人畜饮水旱情评定标准[M], 2003年,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

[3]王宁,郭立兵,杨林平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抗旱减灾“十一五”规划[R]. ,2005年,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作者简介:

杨林平(1964-),宁夏银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情报预报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旱情成因分析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