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德 大智 大爱,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

2013-05-28刘铁铮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师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教育对于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而师德,是教师担负社会责任,为人师表,潜心研究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强大动力。本文从大德、大智、大爱三个层面,论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德的体现和重要性。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可以教授给学生的广博精深的学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血奉献给我们所从事的崇高职业。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培养与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不仅包括从事研究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有包括导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担负着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否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是否能够讲求工作方式、方法,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都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坏的关键。因此师德对于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尤为重要。

一、大德言传身教,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主体,师德是教育的基础。研究生通过攻读学位,进行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可以改变自身命运。但是如果想培养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的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将所学知识自觉实践于创造幸福的人,则不能忽视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现在所有的研究生导师都认可,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专门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更是天天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而思想的重视、言语的强调,都不如这些与研究生密切接触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者们在日常所变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处世之道。师德的最基本体现在于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通过每个教学环节、每次教育活动、每次师生间接触得以施加。另外,强调师德的建设能够防止教师隐形传播与高尚道德目标相悖的思想和言行,不至于引起学生认知混乱。研究生已经具有较为健全的世界观和判别是非的能力,老师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所产生的正能量会比书本和理论更有说服力。导师是否具有恪守正道、不懈追求真理、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大德”,研究生管理者是否具有公平公正、拥有崇高信仰、坚守教育纯净、捍卫教育尊严、不唯权、不唯钱的“大德”,是研究生们衡量学校、老师好坏的根本标准。

二、大智爱岗敬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谈到师德,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一个“德”字,觉得就是指教师的思想品德,而往往忽略了师德内涵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教师如何不误人子弟,具备高超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艺术。

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是研究生数目的激增和研究生质量的良莠不齐,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如果不能根据形势和变化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果与研究生密切接触的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做学习型教师,如果教师仅仅单纯追求怀着一颗淳朴的仁德之心去面对所有事务,那样的话,哪怕我们再全力投入,再讲求道德,再老实本分带给学生的也是零。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追求不犯错误、不违反原则。那些不研究工作规律、不积极思考、碌碌无为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研究生本身就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成型的认知体系,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既需要让他们信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是满足他们实际需要,让他们认识到,通过学习或者活动能够让自身认知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要。既然身为教师,担负起培养研究生这个较高层次的群体的神圣使命,广大研究生导师和管理者就应该勇于担当,在这个岗位上负起自己的责任。这需要这些为人师者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做一个“大智”之师,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所建树,高效开展工作。在新形势下,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通过开展有特色、有意义、有实效的教育活动,给研究生提供持续的个人进步的精神动力,和实践创新的智力支持。

三、大爱心系教育,做一名卓越的教师

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拥有鲜明的教育风格和高超的教育手段,将教育艺术化,光凭借“大智”还是不够的,应该胸怀“大爱”。爱这个世界,爱从事的这个职业、爱自己奉献了青春的学校和学生,将教育的艺术,转化为爱的艺术。

因为心中有“大爱”,不为一己之得失而纠结,淡泊名利,挂记在心的只有身上承载的责任和手中托付的学生的未来。因为心中有“大爱”,我们可以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对研究生的呵护,是对其他老师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工作的鼎力相助。因为心中有“大爱”,更加痴迷于贴近研究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寻求解决办法,从而找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因为心中有“大爱”,可以随时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一点点进步得到的肯定和鼓舞,从而使研究生更乐于去积极探索创新。因为心中有“大爱”,不管是宽容或是严格,欣赏或者批评,都让研究生感觉到是对他们的爱,在研究生心目中产生独特的人格魅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研究生会更爱他们的老师,愿意接受他们的管理和教诲。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极致,产生了远远大于通过制度管理、纪律约束所产生的效果,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课堂上的尊尊教诲、厚厚的书籍资料、实际的科研任务相比,也许无影无形,但它对研究生的影响及产生的巨大动力是其他工作所替代不了的。对于所有和研究生密切接触的导师和管理者而言,如果缺少“大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无用的说教;如果缺少“大智”我们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停留在表面的事务的繁忙;如果缺少“大爱”,我们的教育将缺少灵魂和活力,就无法承载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教育的重托。师德重于天,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与身份相符的高尚品德,才能进行富有成效的“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民需要的高素质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杨金玉.大德大智大气 铸造大学之魂——高校师德内涵探析[J]. 南方论刊,2012(5).

[2] 赵光武. 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 培养大智大德创新人才——钱学森论培养大智大德创新人才解读[J].党政干部学刊,2010(10).

[3] 邹吉忠. 论大学之修炼 [J]. 学术界,2007(05).

[4] 陆岩.师德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5).

作者简介:

刘铁铮,男,1975年8月2日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课题:

本文为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编号GXDJ2012-B1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