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2013-05-28李存荣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

李存荣

【摘 要】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民族、国家教育的实践者,人才的培养着。教师的素质、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质量,影响着一代或几代人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定时期民族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成长、发展水平。现从商洛市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转化成长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谈如何促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粗浅认识。不足、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斧正。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

一、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属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秦巴山区,现辖商州区、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县7县区,163个乡镇,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落后地区。全市有县级职教中心七所,共有教师1200余人。其中55岁以上185人,45-55岁502人,35-45岁306人,35岁以下不足200人。第一学历为中师(中专)占47.2%,大专占31.5%,本科不足21%.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不足20%,普通师范类毕业的超过70%.中途从基础教育中进入的超过50%。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只能从免费师范生中补充新生力量。各个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只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地方财力十分有限。

二、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中不难看出,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速度加快。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指出:“国家开始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高中阶段的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在全国大范围兴起。为适应这一需求,各地尤其是县各都相继成立了职业高中或职教中心,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开设专业,但由于国家教育结构还不完善,体系不健全,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加上工业化进程较慢,水平较低,各地从各行业抽调了大量教师进入中职学校,其专业庞杂、陈旧,人员结构混乱,专业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目前已进入老年教师行列,老龄化速度加快。

2、中年教师多数中途“转行”,专业化水平不高。90年代是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1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相继出台。各地职业学校根据发展需求,从普通中学调入了一大批教师补充到中职学校,所学专业多数是普通教育所需专业,教育理念受普通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影响根深蒂固,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需求。

3、青年教师入口不畅,制约着中职教育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致富、实现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但受国家人事制度和人事政策的限制,免费师范生中没有学校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而非师范生中的紧缺专业人才难以进入学校,青年教师的补充入口不畅,数量较少,教师队伍严重青黄不接,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可续发展。

4、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用人经费无法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的中职学校没有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和经费保障,社会上能工巧匠、乐意从事职业教育的紧缺专业人才难以进入中职学校。

5、“双师型”、“一专多能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各校都在花大气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但历史的原因、人事制度以及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数量尤其是“双师型”、“一专多能型”的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满负荷的教学任务无法抽身外出学习,加上各校办学经费的普遍紧张等,使得教师队伍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6、不断改革的中职教育对教师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改革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体系等,使其与企业深度对接,才能提高中职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对中职学校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纵观目前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中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无论是国家、社会、企业、行业、学校等各个层面,都要疼下决心、花大气力解决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农村中职教育,不断增农村中职教育的办学吸引力。

三、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与思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教师才能育一流人才。因此,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努力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艺精湛、适应现代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1、畅通人才入口,建立经费包干、学校自主招聘的用人机制。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中职学校条件相对城市学校落后,待遇较低,本身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加上政府对人才进入中职学校的政策限制,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尤其非师范院校中的某些紧缺专业人才无法进入中职学校。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允许各农村中职学校根据办学需求,从普通师范、非师范院校,甚至民办高校中招聘一部分紧缺专业课教师。进而建立起核编定员,经费包干,学校自主招聘、自主管理的用人长效机制。

2、加快高等教育结构及专业调整,确保人才补给充足及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整,专业建设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加之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立“立体交叉、双轨并行、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站在世界科技及产业发展的最前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国家层面职能,对各区域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专业设置科学合理性,充分保障和满足各领域、各行业、各区域以及各类教育对人才补给需求。

3、切实发挥学校作用,建立校本培训机制

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学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起关键作用。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督促、要求教师加强岗位学习。其次要通过各类先进的评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普通话、三笔字、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基本功大比武、说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等业务竞赛、走出去请进来、读书竞赛等多种途径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三是要加快“一专多能型”、“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国省骨干教师培训大好机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同时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管理,确保培训学习的实效。学校也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高等院校以及先进兄弟学校建立教师培养合作计划,选派紧缺专业课教师去这些学校学习。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实现“转行”、或者考取紧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四是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需求,不断探索适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五是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培训长效机制。国家应进一步出台有关政策落实企业在教师培养中的职责,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生产环境、管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建立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新员工和在职员工的培训,企业为学校义务培训专业课教师、并为教师去企业轮训提供相应方便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5、加强自身学习,建立终身学习机制

随着人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习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尤其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把学习作为适应工作、适应教学需求、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促进自身发展的一项必备条件。要通过岗位自学、离职进修、相互交流等方式,通过网上学习、去企业实践、书本学习等途径,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把学来的东西在思维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是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漫长的、艰巨的工程,而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既需要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的配合,既需要学校的培养,更需要自身的学习,既需要物质条件的保障,也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我们各职能部门、各个层面、各方面共同努力,常住不懈,才能逐步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业务精湛、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