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探讨

2013-05-28白迎秋商全乐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高校

白迎秋 商全乐

【摘 要】本文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三个层面,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和建设意见。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高校;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内,为了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们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手段,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体育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以及体育行为等多个方面内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在正确指导原则的引导下,采用严谨、多样的方法,围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主要包括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体育宣传及体育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

1、 高校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包括高校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建设、体育雕塑和体育宣传栏的建设以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网络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首先,高校校园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材的建设,是开展高校师生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条件,能保障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高效、顺畅、有序进行,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维护。因此,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建设,是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前提。

其次,高校体育雕塑和体育宣传栏的建设。体育雕塑和体育宣传栏的建设是弘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的体育雕塑和体育宣传栏建设不仅能激发高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为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第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网络的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网络,不仅是信息社会为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和弘扬提供的一种有效现代化工具,也是高校师生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一种新方式,是高校师生获取最新的体育文化理念的一个有效窗口。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必须关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网络的建设问题。

2、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也是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水平、执教能力、职业素养、价值观念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并进一步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与本校的师资队伍状况具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体育师资队伍,并采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教育教学观念紧跟当代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从而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特色。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其精神层面上指的是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沉淀、整合提炼出的反应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的综合。高校校园的体育精神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要想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管理层及教育者要树立对体育价值的正确认知

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工作,高校管理层及教育者首先应对体育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还包括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2、加强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意义,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工作,必须加大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在进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工作时,可采用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通常来说,常见的宣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宣传栏宣传、展板宣传、条幅宣传、文字宣传、网络宣传、讲座宣传、活动宣传。宣传栏宣传指的是将高校的宣传栏作为宣传阵地,进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方式;展板宣传指的是采用宣传图版,将要宣传的内容挂在校园指定的各个位置,从而达到宣传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目的的宣传方式;条幅宣传,指的是采用在校园内特定位置悬挂与弘扬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相关的条幅进行宣传的方式;文字宣传指的是通过印制体育小册子、体育手抄报等方式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进行宣传的方式;网络宣传则指的是利用校园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加以生动形象宣传的方式;讲座宣传,则指的是通过邀请体育领域内的专家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进行解读、阐释,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的宣传方式;活动宣传则指的是体育活动、体育文化展等方式进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宣传的方式。由此可知,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方式非常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本校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组合运用。

除此之外,在进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工作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说来,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工作必须遵守:指导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元化原则、效益性原则以及反馈性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成效。

3、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弘扬科学的体育精神

要想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推进体育的实践教育,关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的体育精神的弘扬。在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精神教育,如: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竞争开拓等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可在组织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落实。例如:可通过体育竞赛加强公平公正、遵规守范精神的教育;通过团体性质的体育活动,加强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等。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是介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的一个中间层面。它通过人的一定的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加以呈现,涵盖体育规章制度、高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组织等多项内容。

1、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工作,首先要贯彻落实各项体育法规,制定完善的体育制度

目前,我国教育相关部门颁布了多想体育法规,如:《学生健康体质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在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工作时,应首先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体育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以便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2、 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工作,应健全高校的领导机制

健全学校的领导机制,是保障高校各项体育工作顺畅、有序进行的前提。因此,要加强高校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工作,必须健全学校的领导机制,建立一个由学校体委、团委、学生处以及体育部为主导,以各个院系体育部、学生处、团委为基础的完善领导机制。

3、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工作,需整合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关注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并对其加以相应的规范

(1)体育课

体育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时,还要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传承和创新精神。因此,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必须对体育课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规范,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上课出勤等都要严加管理,保证课堂内容的乐趣性,教学组织的连贯性、科学性。

(2)高校体育文化活动

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文化节、武术节等。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参与的人员数量也比较多,在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体育特长、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特点、有利于本校体育文化特色弘扬的文化活动方式,并对其加以科学有效的规范,使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3)体育社团

目前,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体育社团或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定期举办体育活动,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活动期圈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园体育社团的作用,科学、及时的对体育社团的组织方式、运行模式、经费管理、活动开展等做出相应的规范,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规范的体育活动参与平台。

(4)竞技体育活动

高校校园经济体育活动的举办和发展,能够很好的调动本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从而带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竞技体育活动范围十分广,涵盖了诸多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这些竞技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所引发的关注更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加强和完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的工作中,要注意关注高校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发和创新 ,而且尤其要关注有利于弘扬学校特色、民族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竞技体育运动,并在保证高校竞技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其组织开展程序的规范,以保障其高效、有效、顺畅进行,实现健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目标。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必须长期地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加强建设,尤其在精神层面上思考体育文化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以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通过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内心深处受到体育文化的感染,深知体育锻炼将给自己带来的宝贵财富,自觉地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另外,这些年来学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经费开支少,忽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导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受阻。因此,健全领导机构和体育经费保障是各项工作畅通的前提。只有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体育教学部全力以赴,学生组织、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具体落实,共同努力,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华. 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4(09).

[2]朱柏宁. 校园体育文化探析. 体育与科学[J]. 1999(02).

[3]王艳云,左成. 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6(09).

[4]解毅飞,刘旭.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简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 1995(S1).

[5]潘丽萍. 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 体育文化导刊[J]. 2002(03).

[6]宋军,邓艳艳.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 2005(04).

[7]陈媛媛,炊遂堂.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讨.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 2004(04).

[8]李宏,朱晓武,华静.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0(02).

作者简介:

白迎秋,女,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助教。

商全乐,男,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助教。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高校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