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 DPSIR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3-05-25胡玉之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无害化排放量

胡玉之,朱 翔

(1.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34;2.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昆明650034)

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 DPSIR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胡玉之1,朱 翔2

(1.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34;2.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昆明650034)

根据云南省的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可获取原则建立了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 DPSIR模型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各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为进一步定量评估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状况奠定了基础。

固体废物;DPSIR模型;指标体系;云南省

1 前言

固体废物来自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许多环节,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废弃物和一般废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固体废物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依据云南省的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可获取原则建立了云南省固体废物处置 DPSIR模型指标体系,并依次分析了各个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运用 DPSIR模型对云南省的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做了初步分析。考虑到收集资料的有限性,本文数据来源于 《云南省环境公报》,并且仅选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来分析。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21°9′~29°15′、东经97° 39′~ 106°12′,全省国土总面积约 39万 km2,2008年末总人口 4543万人。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自然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污染在一些工业较发达地区和城市区域较为严重。

2.2 研究方法

DPSIR概念模型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描述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关系的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及相关指数的框架。根据这一框架,存在着驱动力 (Drivingfo rces)→压力 (Pressur e)→状态 (State)→影响 (Impact)→响应 (Responses)的因果关系链[1~3]。

模型就社会需求产生经济增长驱动力 (D),人类活动给环境和自然资源施加压力 (P),以至于改变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状态 (S),反过来又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结构带来影响 (I),人类社会再通过环境、经济等政策、决策或管理措施对这些状态变化和影响做出响应 (R),减缓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与环境、资源相互作用的链式因果关系。

3 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参照OECD环境绩效评估 (EPA)和GMS环境绩效评估 (EPA)指标选取原则,提出固体废物污染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政策导向性(与环境政策导向一致,要反映环境政策执行的效果);科学性(选取有科学依据和物理意义的指标);可获得性 (指标数据是能够获得的公开数据);连续性 (能形成一个时间序列,以此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代表性和针对性 (指标选择要区分主次,突出重点问题)。

依据上述原则构建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 DPSI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对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问题,选取了13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中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驱动力因子选择工业生产总值和城镇人口数量指标。污染压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固体废物污染的排放量,因此选择3个压力指标:城镇生活垃圾生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危险废物产生量。状态因子所表述的是云南省固体废物的最终排放量的情况,选择了两个驱动因子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危险废物排放量。由于缺乏合适的可以表征固体废物污染数据,本文影响因子只能是对环境的污染和威胁人群健康的抽象概念。云南省应对固体废物处置所做的努力是响应因子,选择4个响应指标来说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投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率。

3.2 指标体系分析

3.2.1 驱动力指标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垃圾产生量的变化受到城市人口、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经济水平、居民文化素质等因素彼此相互关联、影响,其中人口数量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城镇生活垃圾产生的重要驱动力。据统计,云南省城镇人口数量从 2000年的 990.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487.0万人 (见图2),9年来人口增长了50%,人口驱动因素呈增加趋势。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在工业过程产生的,工业生产总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固废产生的压力,是工业固废污染的驱动因子。从图3可以看出云南省工业总产值呈增加趋势 (从 1990年的 157.8亿元增加到2008年2056.95亿元),固废污染的工业总产值驱动呈增加趋势。

3.2.2 压力指标

据统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云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正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增加(见图4),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见图 5)。危险废物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图6中云南省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的波动变化趋势表明危险废弃物仍然对固体废物污染产生较大压力。因此云南省固体污染问题压力日益加大。

3.2.3 状态指标

由图7可看出,在2000年到2004年期间,云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快速减少;2005年到2007年期间排放量在 70万t到 100万 t间小幅波动,2008年排放量减少到 39.4万 t。说明目前云南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已经由高排放量转变为低排放量。

由图8变化趋势可看出,2000年到 2003年期间,云南省危险废物的排放量逐年快速减少,由 5 万t减少到 0.06万 t。经过 “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云南省在昆明、曲靖、红河建设三处危险废物处置场,总规模为11万 t/a。有数据表明,到2009年实现了零排放。

综上所述,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面临来自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的大量排放。工业上的排放由于近年政府的重视和企业技术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农业方面产生的固体废物缺乏有效利用手段和监测手段,问题严峻但真实状况难以说清。城镇生活垃圾基本得到及时集中处理,但在偏远地区及郊区,垃圾集中区通常是开放式的,并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清运,因此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危险废物处理虽然起步较晚,但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进步。表明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得到一定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3.2.4 响应指标

云南省为治理固体废物污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治理投资逐年增加(见图9),其中2002年共投入 3223万元,完成治理项目19项,2008年完成投资 2163.1万元,完成治理项目 30个,比较2002~2008年,投资力度增加了6倍多。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指通过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堆肥处理等使垃圾不再威胁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的处理手段。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发展,如果没有高效的无害化处理,那生活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由图10可看出,2001年以前云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随着政府的投入,2001年后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处于波动变化,2006年的处理率仅为 24.9%,2008年达到了49.5%。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指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每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与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百分比。由图11可看出,随着云南省不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投资,云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年增加。根据2007年全国统计,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6%,因此云南省的综合利用能力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工业固体废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处置方式来减少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焚烧、填埋等处置措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是指每年通过一系列处置方式综合处理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与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百分比。由图12可看出,云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 1997年到2005年期间,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快速上升,2006年后趋于稳定。

4 讨论

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来自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固体废物产生的驱动和压力因子还在加强。城镇人口、工业 GDP的持续增长,使得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和城镇生活垃圾生产量维持在一个不断上升的水平。总体来说,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所面临的驱动和压力还在不断加强。

从固体废物环境的状态因子看,云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和危险废物排放量不断减少并趋于稳定,但由于农田固体废物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总体上并不乐观。固体废物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缺乏广泛关注,急需加强。

对响应因子的分析说明,为改善云南省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状况,云南省采取了大量的对策措施,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贮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由于起步较晚,综合利用率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量也有小幅增加,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田固废缺乏有效利用和监测,需要引起重视。

为此建议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资金投入,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重复利用率。

5 结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框架,结合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现状,构建了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 DPSIR模型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定量分析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奠定了基础。

[1]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re set of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M].Paris:Environment directorate,1993.

[2]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Europe’s Environment:the second assessment[M].Oxford:Elsevier Science Ltd,1998.

[3]Smeets E,Weterings R.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ypology and O-verview[M].Technical Report NO.25 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Copenhagen,1999.

[4]曹红军.浅评DPSIR模型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

[5]马杏,朱翔,赵睿.云南省水土流失 DPSIR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6).

[6]朱翔,马杏,胡玉之,等.(CEP III项目成果)云南省环境绩效评估报告 (国家研讨会征求意见稿)[R].昆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

[7]孙汗文,安建华,梁淑轩,等.固体废物污染状况分析与废物资源化的思考 [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for Yunnan Solid Waste Pollution DPSIR Model

HU Yu-zhi1,ZHU Xiang2
(1.Yunnan Ins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Kunming Yunnnan 650034 China)

The index system is set up for the solid waste pollution DPSIR model of Yunna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lid waste disposal and availability in the province.A preliminary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variation of different index with time.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olid waste pollution in Yunnan.

solid waste;DPSIR model;index system;Yunnan Province

X705

A

1673-9655(2013)03-0047-04

2012-01-30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无害化排放量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