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文化与人文北京建设

2013-05-14陈秋淮

前线 2013年7期
关键词:戏剧文化

陈秋淮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曾说,北京无与伦比的就是它的人文气质。

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在关于建设“人文北京”的理念中确立了四大支柱,即改善民生、弘扬文明、繁荣文化、构建和谐,其核心是“以文化人”,而发展戏剧文化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戏剧作为参与者众、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现代舞台艺术形式,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戏剧文化的兴盛可以带动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将促使戏剧文化更加繁荣。

在我国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趋势下,认真关注与探究戏剧文化在“人文北京”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思想引领

“文以载道”的观念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向来有之。旧时,老百姓中多数为文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一部分就是通过看戏或听戏得来的。戏剧演出不仅是审美的过程,也起到教化观众的作用。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经说过,“剧院者,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普天下之大教师也”,就充分说明了戏剧的教育引领作用。优秀戏剧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和审美意识,会对观众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和文化陶冶。

例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曾警醒了无数欧洲妇女,让她们对婚姻生活及夫妻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娜拉出走的那一声关门声,不但响彻欧洲,也深深感染了中国的妇女。在五四时期,娜拉成为中国女性摆脱封建束缚、争取个性自由的代名词。

1949年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龙须沟》,描写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百姓在新、旧社会的不同生活感受,歌颂了共产党为民谋利的伟大业绩。当创作完成后,有人认为太政治化,周恩来总理却认为这恰恰是党所需要的:政权要在城市里巩固发展,光让人们学习社论不行,还需要文艺作品帮忙。由时任北师大教授的焦菊隐先生担任导演,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将剧目打造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戏剧经典,几十年久演不衰,教育了几代人。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是当之无愧。

现代剧作家弗雷恩1998年的剧作《哥本哈根》获得了普利策奖,许多国家争相上演。近年由王晓鹰导演、国家话剧院演出此剧后,国内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人称“哥本哈根现象”。 这个戏的思想威力,超越了特定历史时期和国家疆界。当超级大国以核武器夸耀国力的时候,正是具有人文关怀和文化反思能力的剧作家,以艺术的形式告诫人们,要认清核武器对人类的毁灭性威胁。

可见,戏剧艺术所发挥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重要使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大众娱乐和快餐文化充溢的时代,戏剧的观念不论如何更新,戏剧的形式不论如何变幻,衡量戏剧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核心,还是在于作品的灵魂——关爱人类整体命运与未来,对社会对人生的终结思考和关怀,唤醒尘埋已深的人类理性与良知,这就是戏剧文化中应该涵养的人文精神。

精神提升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一台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戏剧,可以给人以灵魂上的净化和道德上的提升。就戏剧的内容而言,主要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至性,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上。如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婚姻的戏剧让人们懂得了爱情的真谛,借古讽今的道德伦理剧让人们在戏剧的假定情境中得到了警示。

法国文学家、哲学家狄德罗,就十分重视戏剧的社会作用,視戏剧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好的,是社会可恶的陈规使他蒙上灰尘。他主张要弘扬美好的人性,谴责那些败坏人的可恶成规,引导人们去“爱道德,恨罪恶”。他认为,在剧院里,好人和坏人的心灵可以沟通,坏人的灵魂可以得到净化。他甚至认为,如果戏剧艺术发挥了作用,就不用把坏人投入监狱了,戏剧可以起到法律起不到的作用。在狄德罗看来,戏剧对一个民族风尚的建立,对于扫除社会偏见、谴责恶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设“人文北京”需要强化市民的精神内涵,而戏剧特有的心理净化作用正符合这一需要。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戏剧的“卡塔西斯效应”,即认为戏剧,尤其是悲剧,它所展现的情境,具有令人恐惧、悲悯、宣泄、净化的作用。在观剧时,观众自然而然产生对于悲剧英雄的认同感和敬仰之情,在心理上对于猥琐、庸俗、浅薄、自私等开始鄙弃,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摒弃。在悲剧英雄的不幸遭遇中,观众认识了奉献、牺牲、崇高、坚定的意义。近现代戏剧大多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它同样让人们思索人的存在、处境、价值和意义等哲学命题,通过戏剧精神内涵的揭示,让人们思考严肃的人生命题,保持积极的人生姿态和高尚精神。萨特说过,戏剧是人性的实验室,它利用虚构的情境演绎人生的种种,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自我表达,也是一种灵魂在艺术中的群体冒险。在这里,国王可以蒙难,英雄会有气短,美人终成美眷,恶棍必得报应。在戏剧的观赏与反思中,让人们警示自己安逸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美好。当观众将情绪投射在角色身上,得到了发泄的快感,就容易调整自身的情绪,以释然、坦然的心境回归现实,不再大喜大悲,走向理性明智。

交流互动

一个没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是没有亲近感的城市,也是一个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而戏剧艺术却可以让来自东西南北、世界各国的人们济济一堂,为同一部剧目感动,哭在一起,笑在一处。通过看戏,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这个城市的文化思想,自然而然地就会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带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人对中国并不了解,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对中国戏剧非常排斥,甚至带有蔑视的情感。然而,当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成功后,就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些美国人不仅对中国戏剧那美轮美奂的艺术呈现大为赞叹,也对中华民族朴素的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略有了解。1980年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访问演出,走过 15个城市、演出25场。此行轰动了西欧,被赞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不仅让西方人感受到剧中含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一些观众还说理解了中国人不得不革命的道理。由此可见,戏剧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巨大的,它潜入人心、深刻而持久。

戏剧的演出还可以实现不同族群、不同身份的人相互影响、共同感动于真情。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分工不同,工作环境各异,甚至家庭亲人之间,也较少沟通与亲近。但是剧场却提供了彼此互动的空间和可能性,让人们在演出的集体性情绪反应中,排解自我郁闷,实现心灵互通。

文化传承

北京自古就是百戏汇聚发展的中心,拥有深厚的戏剧文化传统,其传承首先要靠从事戏剧艺术的人,其次要靠艺术成果的发展和演进。戏剧演出的形象魅力,能给予观众对于历史和传统的认知。人们通过《蔡文姬》,了解了西汉时期中原与匈奴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和其重要性;通过《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小妞子理解了百姓对旧社会的愤恨以及对新社会的期待。在戏剧形象的链条中,人们接续出时代发展的路径,体现出贯穿在人们生命意绪里的精神轨迹。

具有现代剧院以及丰富舞台演出的城市,不仅使人民的文化权力得到保障,还推进了文化传统的传承。苏联十月革命后,民生还很艰难,但社会情绪却好转了很多,其中最让人们扬眉吐气的事件,就是普通市民可以走进从前望而却步的剧院看戏,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这一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一个城市戏剧演出总貌,不仅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情绪的晴雨表,也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展现和文化传统的体现。近年来,北京的各类演出数量上有很大提高,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惠民政策更加尊重市民的文化消费权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市民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这些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北京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崭新景象。

美国先锋戏剧家理查·谢克纳来中国讲演,谈到戏剧的作用时说,“为戏剧找到观众应该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就像戏剧学院要培养的不仅是艺术家,同时也要提升观众。今天,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保存戏剧这种艺术的重要性,而且还要看到戏剧作为一个比喻在社会上的重要性。表演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包括演员、编剧、导演应该是社会的思想家。”

的确,戏剧不仅要传承其存在形态、艺术精神、思想内涵,更重要的还需看到它同时传承着民族的记忆、历史的脉络、文化的传统。

情绪调整

從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人类社会的无数精神导师都在殚精竭虑地研究戏剧,推举戏剧,首先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人类的心理郁结需要宣泄,而宣泄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戏剧。

如今,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大,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种种心象、物象纷纭变换。这种快节奏的更替,一方面带来了多姿多彩、目不暇接的都市景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让人焦虑、恐慌。身份的困惑、自身的定位、经济的压力、工作的紧张,常常让现代都市人迷失了自我,处于茫然无措的苦恼境地。文明进程中的精神积垢日益加深,让人越来越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排解的无力。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过着独立而又封闭的生活时,他们需要戏剧这种集体性活动来加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也正是这种与其他人在一起的交流互动,成为现代人排解孤独感和闭锁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戏剧自古就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正所谓“戏剧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它提供了世间百态、盛衰荣辱、起伏跌宕的各样人生。作为观众,也许你再悲哀也比不上秦香莲,再坎坷也赶不上哈姆雷特,再愤怒也抵不过李尔王。根据观众心理学的观点,当人们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时,可用情绪投射的方式,接受在戏剧中被表现的与己相关的事物,通过认识和理解典型化、艺术化的人与事,在悲剧审美中释放自己的悲哀,在喜剧审美中实现情绪的愉悦,达到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心理平衡的自我调整。戏剧艺术提供了人们情绪的相互感染、相互慰藉,甚至替代补偿、宣泄涤荡的渠道,正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之块垒”。因此,戏剧的审美作用,有益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益于缓解社会情绪的波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戏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谁远谁近?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