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思考

2013-05-14王蓉

卷宗 2013年2期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特点作用

王蓉

摘 要: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格局中,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人才资源的主要部分, 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而党外知识分子在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是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又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的基地,有着突出的地位与作用。这对高校的知识分子工作,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审视并分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及党外知识分子的现状,不断改进并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研究并探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是高校统战工作中应着力思索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特点;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广大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地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就必须首先在政治生活方面建立一种使他们能够围绕当前的政治经济生活广泛发表自己意见的正常有效地渠道,建立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这一点,在目前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十分必要。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活跃,民主意识较浓,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着较高的觉悟、较强的参政意愿和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他们当作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来对待。应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在党管人才工作中的独特优势,高校统一战线对象联系面广、接触面宽、信息来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关系资源。

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转型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导致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并带来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下,无论价值取向,还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不仅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比较注重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物质利益的实现。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集体意识、奉献精神淡薄,功利思想萌动,价值取向功利化,相对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轻团体协作提高,过于关注自我,计较身边的小事小利,人际关系较差,急功近利,甚至个别背离职业道德等现象。

二是专业竞争力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有着危机感、紧迫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而,自觉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努力追踪了解学科领域在当今世界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努力开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具有较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能力。但是,过于专注自身专业竞争力的提升,往往疏于相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时事政策的了解,许多人呈现出业务素质强而政治素质、其他能力弱的不均衡现象; 不少党外知识分子缺乏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 缺乏社会实践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在信念的坚定上、在政治的成熟上,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出于怕影响业务工作以致最终影响个人发展的考虑, 不愿承担领导干部职务和社会工作。

三是海外联系广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有过出国留学、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当高级访问学者的经历,与外界联系密切,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多数出生在20 世纪60至80 年代,成长成才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主流上对我国的现行政党制度是认同肯定的。但是因为受西方民主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认识上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对我国及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思想政治素质、参政议政水平和领导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

四是阅历浅,缺乏历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体是年轻人,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观察问题敏锐、富于进取精神,但对国情的了解、社会的了解比较肤浅,缺乏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信念,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参政意识不强。多数阅历比较简单,岗位锻炼少,组织管理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政治把握能力不强。即使担任领导干部,往往表现为驾驭能力弱,协调能力差,凝聚力不强。

五是个性强,人际关系不和谐。少数党外知识分子性格内向,不善沟通、脾气倔强,个性较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先替自已打算;有的性格情绪化,喜怒无常,疑心很重,情绪不稳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权欲很重,一旦担任领导干部,忽视民主集中制,喜欢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不能立党为公;有的领导艺术差,团结意识不强,处理问题简单化,不能坚持以人为本;有的思想素质不高,遇事容易冲动,看问题比较片面;有的缺乏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遇到问题绕道走,面对困难“撂挑子”,工作不负责任。

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中的作用

2.1 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的人才力量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仅数量多,而且素质好,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关键在教师。而高校教师中有近60%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绝大多数工作在教学、科研、服务的第一线,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繁重工作。因此,要完成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出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的任务,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离开党外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

2.2 粉碎和平演变,制造政治舆论的思想力量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力量。长久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党外知识分子始终是他们争取的对象,而党外代表人物多数来自高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也是制造政治舆论的重要思想源。他们对政治的敏锐性、洞察力以及同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意识、参政议政能力不仅会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是广大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的重要影响因素。

2.3 实施科教兴国,促进教育改革的支持力量

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知识层次高,思想解放,敢于直言,对学校以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一些意见和建议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作为知识群体,他们具有科学的民主精神,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高校要适应2l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党外知识分子的努力。因此,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教兴国和教育改革的成败。

3 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力量

抓好稳定是搞好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保证。统战工作本身就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是促进大团结的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多为各层次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各自联系和影响着一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其作用往往是党员干部所代替不了的。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对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校园,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兆东,建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辽宁师专学报,2011,(6).

[2]刘桂荣,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实践与思考,统战工作论坛.

猜你喜欢

党外知识分子特点作用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现状及政治引导工作思路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微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