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太极拳要领对健身养生的影响机理探析

2013-05-14王颖

卷宗 2013年2期
关键词:养生健身太极拳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本文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及要领的分析,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浅析太极拳健身养生的机理,并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多角度论述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良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要领;健身;养生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健身养生方面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健身养生的智慧结晶。太极拳是一种比较柔和舒缓.重意轻力。圆柔练内的拳术 它不仅能达到调整阴阳,疏理经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还能防病疗病,提高人的修养,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是一项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太极拳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本文从太极拳运动要领入手探讨其健身养生功效.

1.太极拳的运动要领

太极拳的拳架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一般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跳跃动作。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的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明显的停顿地方。太极拳运行速度均匀前后贯穿好象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总而言之,太极拳具有:正、稳、舒、松、慢、匀、静、圆、和的运动特点。

2.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价值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虽然感到身体微微出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1 太极拳要求“正”

1)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立身中正,脚平脚下四点接地,髋平不能一高一低。要沉肩坠肘保持肩平,头顶向上虚领顶颈耳听背后,两眼正视前方,脊柱中正安舒垂直于地面并且保持一定的拉伸。这样人体的气血运行将更加顺畅,关节之间的受力变的均匀合理。身体重心更加稳健。身体的这种变化加速了血液循环,提高了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使身体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身法中正对身体的某些劳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眼睛斜视有较好的纠正作用。

2.2 太极拳要“稳”

1)心态平稳。拳谱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心态平和气血也随之平和,心态稳定劲力才能稳定,所以说心定气顺血汪,气血旺盛人的身体才能向好的向发展。心态平稳才能做人做事方能打拳,从而达到养生和健身的目的。反之心浮气燥,气血运行混乱达不到养生健身的目的,反而会损伤内脏,打乱身体的阴阳平衡。

2)重心平稳。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平衡运动,欲求平衡就需重心的稳定,在运行拳势时应保持重心的平稳,这种练习本身就是一种听劲,懂劲的训练,当自己的重心获得平稳后,就可以探知对方的重心是否稳定,从而在推手或搏击时知己知彼,顺势而为。通过这种特殊的平衡运动练习,使锻炼着走路更加稳健轻盈。

3)气息沉稳。练习太极拳时运用拳式呼吸,始终保持气沉丹田,呼吸平稳深长均匀缓和。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深长沉稳的呼吸运动,由于横膈膜上下移动的范围较大,致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被动拉长和收缩力增强,从而可以增强膈肌及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弹性,改善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的全部潜在通气能力。

2.3 太极拳要求舒松

1)太极拳精神气息的舒松。练习太极拳时应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好的精神状态使拳练的越来越好,拳法的进步会影响心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练拳时应保持气道通畅,不可叫气道结,所以练拳不可闭气,应该外柔顺内通畅,对呼吸的要求是深长匀缓,古人讲"真人呼吸以踵"即是此意。精神放松能使大脑积极休息,有利于心态和气血平衡。老子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专气致柔,能婴儿呼?”因此放松如水,呼吸象婴儿一样放松舒泰对健身养生和搏击有独特的妙用。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使人头脑清醒,情绪活跃,促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使一些慢性病逐渐康复。

2)太极拳体态的舒松。太极拳运动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尽量使身体舒展,躯干正直挺拔,四肢应该曲中求直内含蓬劲,有意识的诱导全身肌肉依骨骼、关节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渐次松开,持续不断改变关节的相对位置,是全身形成弓形结构。如此练习太极拳就可以鼓荡内气、疏通经络。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则生百病。太极拳锻炼目的就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用内气贯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通大小周天,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得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正如养生家所说:“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机,何往而不愈焉?”

2.4 太极拳要求静

在练习太极拳时不仅仅追求周围环境的安静,更要求内心的平静使心气下降、气沉丹田、精神内守,排除一切杂念,心静专一。《大学》中说:“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就有利于调整身心平衡,使身心健康。太极拳是今日人类健康的瑰宝,又是明日保健的一颗新星。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保健的世纪,人的寿命一天比一天长。

2.5太极拳要求慢和匀

太极拳运动的慢并不是简单的慢,其重在行气养神,外表虽慢内有大动,气血运行绝不亚于其他有氧运动。太极拳的“匀”主要是指动作与呼吸的均匀配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匀与慢、松、稳等技术要领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动作匀才能节节贯穿。唯一能和太极拳健身养生相媲美的运动是游泳,其道理就在这里。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使内气贯通五脏六腑。腹式呼吸使膈肌上下移动,对胃肠器官起到了按摩的作用,有助于肠、胃疾病的治疗。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呼吸要慢,逐渐深长,从而提高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使肺活量增加。持久练习,呼吸和动作逐渐协调,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3.结束语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武术,是一项身心合修,内外兼顾的理想健身形式。本文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及要领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价值,同时揭示了太极拳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和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青少年中却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希望通过本文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健身养生的内涵和动作要领的关系,让更多的人爱上太极拳,尤其是让青年人了解太极拳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练习太极拳的外形。推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太极拳运动,对现代和未来的保健和体育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养生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2-8.

[2]易先俊.太极拳养生功[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3,47.

作者简介

王颖(1960—),女,西安航空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养生健身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