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须找到解决事端新方式

2013-05-14司马辉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4期
关键词:中欧太阳能关税

司马辉

欧洲人与中国人之间怎么了?是什么困扰着他们?双方围绕贸易关系时有言语不和或贸然行动,这对增进双方互信与繁荣毫无益处。在欧洲已知的31种国际贸易争端里,有18种涉及中国,然而欧洲却又在讨好中国的投资者。

就在上个月,欧洲人对中国太阳能板强加了惩罚性关税。欧盟贸易界的沙皇卡雷尔·德·古赫特宣布,欧洲将对中国太阳能板征收两位数百分比的反倾销税。但是他又解释道,关税将分阶段实施。这项惩罚措施并不是一刀致命的,而是逐渐推进,越往后会越难过,直到中国愿意重返谈判桌。

可是,中国并未默默地接受这次制裁。消息发出一天之内,中国就宣布将对欧洲南部支持此次增税的国家征收更高的红酒关税。对此,法国的反响尤其巨大。西班牙人也不愿他们的里奥哈红酒失去中国市场——虽然西班牙在对中国惩罚的表决中弃权,但按规定弃权意味着赞成,中国人也是这样解读的。

从表面上来看,你会觉得中欧之间或许要爆发贸易战。这可是很好的新闻题材,能激发各类精妙的评论,可是,事实也许正相反。

在事情发生的前一周,中国宣告与瑞士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这是中国首次与欧洲大陆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这项协议在阿尔卑斯地区应该算是一件大事,对于那些强调瑞士在中欧贸易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了。但是,仅仅依靠给出口中国的瑞士表减税,或是对卖给中国暴富阶层的布谷鸟报时钟降价,还难以阻止中欧之间的这场贸易争端。

如果你看不懂欧洲人最近对中国太阳能板的这次发难,你可以再看看早些时候他们对中国电信业巨头华为和中兴倾销电信产品的指控,其中的某种规律慢慢就浮现出来了:依照职权,欧盟在未收到任何投诉的情况下,对上述中国两家电信企业采取了制裁。

去年,华为被禁止参与澳大利亚国家高速网络建设项目的竞标;美国政府网络也将它排除在电信设备供货商之外。而今年5月,华为拿到了新西兰4G网络承建合同。华为总裁任正非趁机向媒体表示,他带领的这个市值350亿美元的公司,从未涉及任何网络安全问题。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欧盟开始调查华为在欧洲电信市场上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行为。

这件案子不同寻常。欧盟采取的行政制裁并非是为了回应任何公司或团体的诉求,而且有意思的是,欧盟官员并未得到欧洲主要电信公司的响应——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就对此公开予以反对。

那么,其中的缘故为何?欧洲的公司也许拥有技术及专利优势,但中国公司的流程工业能更好地组装设备,他们同样能给顾客提供可行的技术包,比如新型4G移动网络。可是在欧盟看来,华为在与欧洲及美国对手的竞争中取胜,是因为得到了政府主权资金或者类似商业贷款机构的支持。在欧洲电信市场里,华为确实占据了25%的份额。

欧盟对华为和中兴的恐吓与19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威胁相似。孤立华为和中兴也许是迫使中国接受更多贸易与投资协议的手段。但另一方面,中国毕竟是欧盟除美国外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又很乐意吸引更多的中国资金。

与电信业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太阳能板行业上。事实上,英德等十多个欧盟国家表示反对这次增税。欧洲很多国家不是都致力于减少碳足迹、推行绿色能源吗?更便宜的太阳能板肯定对此有所裨益。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太阳能板的低价究竟是源于生产高效,还是在全球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采取的价格应对措施?太阳能市场上竞争过热,但是欧洲企业是否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呢?我认为不是。那么这些惩罚性关税的理由在哪里呢?

与电信板块的争议一样,此次争议更关乎中欧新型合作关系的开拓,而非仅关乎良性竞争或所谓的反竞争倾销与补助。双方也许已经适应了这场游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语言相通,而各方又都不愿彻底放开市场。

欧洲对中国企业“找茬”也许是在给中国施压,也可能是在帮助衰退的欧盟产业。可是中国的反击也是必然的。中欧若想继续深入贸易与投资,必须先解决现存的贸易争端。

(译/王琛)

猜你喜欢

中欧太阳能关税
太阳能维修等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便携太阳能充电宝
建筑师行迹中欧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