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的开发

2013-05-08黎雯霞宋玉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系统维护正线轨道交通

黎雯霞,宋玉娥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信号与工程系,武汉 430205;2.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北京 100042)

随着我国高铁、城际铁路建设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得以蓬勃发展。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城际铁路和武汉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创办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该专业自开办以来,紧贴行业现状,追踪专业前沿,确定培养目标,大胆探索适应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一体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适应轨道交通行业一线急需的实用人才。2008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被列为示范专业[1],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示范专业建设验收[2]。示范专业建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岗位导向,学练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建设了一整套教学资源,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调研,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见表1)。“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就业岗位中的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方法,能够进行系统终端设备、车站分系统和枢纽主系统维护,达到中级通信工资格认证要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后续专业课程、拓展知识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表1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的开发

工作过程不仅是指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情境,以及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要认知、熟悉和具备的[3-4]。“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按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逻辑排序,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为依据串联知识点,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性知识系统,遵循业务与工作流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导向)的内在逻辑。由此开发的课程,具备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需要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具体化构建和实施。学习情境是指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转换,构成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5]。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要凸显不同职业在工作中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上的六要素特征;二是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完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训练[6]。根据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特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内容见表2。

表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内容

三、“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中“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的具体实施

“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教学组织以实际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横向上从学生领取任务,进行任务分析、方式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实施任务,最终完成质量评估组织教学内容;纵向上依据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先从单一的终端设备开始,再学习系统维护,最后进入各种系统故障的处理阶段。以表2中的“系统终端设备维护”学习情境为例,具体阐述“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工作过程学习内容的实施。

1.任务准备

(1)通过学习情境描述引出学习任务。车站值班员要求在值班房开通一部值班电话,通信中心机房已接到报批手续,要求正线通信工完成电话放号与开通任务。

(2)描述相关职业能力。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讲述放号和开通流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需要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两个工种配合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正线通信工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

(3)介绍工作情境。教师首先介绍工作情境必备的硬件条件(见表3),然后对照实物复习和讲解每个设备的作用。

(4)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分组,并说明任务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按5人为一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分为若干组;教师说明任务评价要求,围绕领会任务内容、掌握相关任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计划合理性、操作规范性、团队意识等多项指标进行评定。学生总评成绩中,自我评分占20%,班组评分占30%,教师评分占50%。

(5)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提供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12个问题,让学生试着解决;然后分发任务书、引导文等学习资料,说明可利用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教师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2.任务实施

(1)教师集中答疑。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通过提问抽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消除学生的疑惑。教师提供任务机房中心通信工施工单(见表4)和正线通信工施工单(见表5),并以组为单位下发任务施工单。

表3 “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工作情境必备的硬件条件

表4 中心通信工施工单

表5 正线通信工施工单

(2)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教师发放完成任务所需的计划任务书,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对工作任务的认识,提出机房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的实施计划,包括每步所需具体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岗位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确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是角色扮演。要求每一学习小组进一步分工,每位学生扮演一个具体角色。二是查找资料。要求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角色主动查找资料,熟悉相应角色的知识、技能和岗位规范。三是设置情境。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的工作场所可选择校内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维护实训室。

(3)教师按“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任务实施步骤(见表6)重点演示中心通信工的规范操作。首先全班集体演示用户数据设置的操作方法,然后分组演示总配线架接线操作,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安全规范操作。这里正线通信工的规范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答疑,示范个别操作。

表6 “电话放号与开通方法”任务实施步骤

(4)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以八组为例,每组5人。第一、二组进行用户数据设置的练习,第三、四组进行总配线架接线操作的练习,第五、六组进行电缆扎成把子线,并用万用表进行电缆把子线两端的校对练习,第七、八组进行电缆把子线接到分线盒并接通键控式操作台的练习。每组学生掌握内容后,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互练习,直至每位学生熟悉该任务中的中心通信工和正线通信工的全部操作。在整个活动中,由组长负责训练,互教互帮,只有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问教师。教师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直观教具进行辅助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工作过程内容联系起来。

(5)采用角色扮演法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每组5人中,角色1完成中心通信工用户数据设置,角色2完成中心通信工总配线架接线操作,角色3完成正线通信工电缆扎成把子线并用万用表进行电缆把子线两端的校对操作,角色4完成电缆把子线接到分线盒和接通键控式操作台,角色5负责任务完成顺序的指定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监督,因此角色5又称为总检人员。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然后按以下顺序完成任务:角色抽签(排队)→组长监督→每位学生按角色填写姓名并贴于胸前。角色各就各位,由总检人员向教师领取任务,计时开始并维持现场秩序。除总检人员外,任何角色不能随便走动,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内容实在不熟,可以请求帮助,由组长帮助完成,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可能出现的问题。任务结束,举手示意,教师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

(6)组员之间相互交流。由于每个角色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不一样,角色之间应相互学习,确保每个角色掌握工作流程及每个工作流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7)教师改变学习任务的要求,如用户对分配的电话号码不满意,怎样实现用户的要求,由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完成。

3.任务评价和总结

(1)教师评价。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随机分配组内角色,按照角色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评分。每组考核结束后都要维护设备并清理现场。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每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心通信工操作存在用户数据设置中没按施工单开通业务、擅自开通业务、弄错用户电话号码与设备号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正线通信工操作存在完成任务时间快慢不统一,有的组严重超时;忘了拆线,卡接刀使用不规范;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3)教师总评。教师肯定此次完成任务中每组学生的优点,并对下次任务的完成提出建议。

4.实施成效

课程实施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9.52%的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课程内容与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86.99%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情境描述或案例引出学习任务,从行业生产一线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入手,职业认同得到增强;79.11%的学生认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方式,使自身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87.4%的学生认为将行业的规范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相融合,安全性和责任性得到增强;65.85%的学生认为采用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89.52%的学生认为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将个人的成绩与团队结合起来,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得到增强。“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的开发,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入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选取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按照工作过程实际需要设计和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师资、合作企业等。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地域特点、师资质量、学校经费、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尽量突出学校优势,遵循适宜性原则,才能提高课程开发的成功率[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公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名单的通知[EB/OL].(2009-04-13)[2012-11-01]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09041300001&cata_id=N0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部分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EB/OL].(2011-06-20)[2012-11-01].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907174849311&cata_id=N003.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25.

[4]陈志勋.对工作过程的四维理解[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7-29.

[5]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4.

[6]张献奇,田云阁.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7):120-121.

[7]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专用通信技术维护规则[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25-75.

[8]郑晓梅.论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49-52.

猜你喜欢

系统维护正线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中间站调车监控系统维护台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有轨电车正线道岔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地铁正线联锁表自动设计的研究
京九线站内正线股道分割电码化机车无码问题分析及处理
沪蓉线站内正线道岔区段信号突变的改进措施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降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成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