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药物治疗后树突细胞的变化

2013-05-07刘卓刚郝良纯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4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树突羟基

李 爽,顾 敏,刘卓刚,郝良纯,王 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属于骨髓增生疾病,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1]。病程发展较慢,患者中数生存期40个月左右。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体内最强的肿瘤免疫载体。DC通过巨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及吞噬3种方式摄取抗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 MHC-Ⅱ、MHC-Ⅰ抗原肽复合物激活CD4+、CD8+T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2]。本实验通过检测干扰素 α(Interferon-α,IFN-α)、伊马替尼(Imatinib)、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HU)3 种药物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含量变化,观察3种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经骨穿及融合基因确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无髓外肿瘤浸润,随机分为3组,选择不同方法规律治疗(无间断用药,外周血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内)3~12个月的慢性期患者26例。其中单独应用羟基脲9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2.3岁;应用IFN-α 8例,年龄45~74岁,中位年龄63.7岁;应用伊马替尼9例,年龄46~72岁,中位年龄62.8岁。正常人对照组9例,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63.3岁。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取流式试管,加入Lin1 20 μL及Anti-HLA-DR 10 μL。采患者抗凝外周血 2~3 mL,摇匀,取其中200 μL血加入流式试管中,不要碰到管壁,轻轻混匀,室温避光保存15 min。取出试管,每管加入10倍稀释的FACS Lysing Solution 2 mL,轻轻混匀,避光10 min。待管内液体透亮。然后1 3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每管加入2 mL PBS,轻轻混匀,1 3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然后加入0.5 mL PBS混匀,置暗处保存,1 h内上机检测。检测在CellQuest软件,圈定门,以对照管确定阴性范围,FSC v SSC界定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区,LIN1(包括 CD3、CD14、CD16、CD19、CD20、CD56)表达阴性和 HLADR表达阳性界定排除T、B、NK细胞,圈定外周血DC。然后检测试验管。分析细胞含量。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羟基脲组外周血DC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组、IFN-α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组、IFN-α组与羟基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α组和伊马替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组外周血DC含量(%)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血液肿瘤。病程发展较慢,如果能长期维持在慢性期,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患者的生存时间。而DC是一种重要的APC,是体内最强的肿瘤免疫载体,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患者应用不同治疗后,体内DC的含量可以代表体内肿瘤免疫、抗肿瘤的状态。

羟基脲是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对RNA及蛋白质合成无阻断作用。作用于DNA合成期细胞,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在CML患者中单纯服用羟基脲组外周血DC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在瘤负荷状态下,体内肿瘤抗原递呈及抗肿瘤作用的下降。

干扰素是天然的细胞因子,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应用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使慢性期及生存时间均显著延长,有效地治疗CML,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IFN-α治疗CML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IFN-α在CML中的治疗反应与抗CML特异性T细胞的存在呈高度相关性,提示IFN-α引起的临床反应可能与促进CML自体白血病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扩增有关,而DC作为效应最强的抗原递呈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处于中心地位,能有效刺激T细胞的增殖[3],提示 IFN-α可能通过 CML来源 DC(CML-DC)发挥作用,上调CML-DC共刺激分子及MHC-Ⅰ抗原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免疫反应。以上研究都是基于体外IFN-α对DC的培养或是体外培养出的DC加入IFN-α再刺激而得出的结论[4-5]。并不能说明IFN-α对体内DC的作用及临床注射IFN-α治疗CML的真正机制。本实验基于以上原理直接检测CML患者注射IFN-α后患者体内外周血DC的含量,结果表明,IFN-α治疗后体内DC含量也明显增加,说明IFN-α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DC,增强DC增殖,从而发挥IFN-α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样,Sato[6]研究证实,伊马替尼作为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有效的靶向治疗CML的药物[7],除了对表达Bcr/Abl细胞直接作用外,还上调Ph+CML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协同刺激因子的表达,可培养出典型 DC,且 HLA-DR、CD86、CD8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增强。本实验证实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体内外周血DC的含量明显增加,表明伊马替尼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DC,增强DC增殖从而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

综上所述,CML患者体内DC含量明显减少,抗肿瘤作用下降,而伊马替尼和IFN-α可促使体内DC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两者间促使DC增殖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1] Schiffer CA.BCR-AB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or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7,357(3):258-265.

[2] 刘俊峰,何志旭,沈冬,等.树突细胞骨髓瘤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3(23):176-178.

[3] Molldrem JJ,LeePP,Wang C.Evidence that specific T lymphocytes may participate in the elimination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J].Nat Med ,2000,6:1018-1023.

[4] Korthals M,Safaian N,Kronenwett R.Mo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s generated by IFN-alpha acquire mature dendritic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properties as shown b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J].Transl Med,2007,25(1):46.

[5] 金洁,郑水儿,童向民.干扰素-α联合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3):481-485.

[6] Sato N,Narita M,Takahashi M.The effects of ST1571 on antigen preset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generated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Hematol Oncol,2003,21:67-75.

[7] Bumbea H,Vladareanu AM,Voican I,et a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theray in the era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he first molecular targeted treatment[J].J Med Life,2010,3(2):162-166.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树突羟基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N,N’-二(2-羟基苯)-2-羟基苯二胺的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TEMPO催化合成3α-羟基-7-酮-5β-胆烷酸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三例
磁性纳米Fe3O4促进的固相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