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狩猎纹陶鼎的故事

2013-04-28王志军

收藏 2013年2期
关键词:施釉铜镜狩猎

王志军

鼎最早是中国古代烹饪食物的器皿,有金属、陶瓷等材质之分。由于还要用它盛满食物摆列在宗祠内,被赋予了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重要功能,所以坚固、美观的铜鼎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器。古代的王公贵族在自己的宗庙中一定要摆放象征权势和地位的不同数量的列鼎,遂有古人的“问鼎”之典;死后往往要放入一、三、五、七等不同数量的铜鼎陪葬。以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这些年来私人手中的铜鼎、陶鼎我见了不少,2000年还差点花几千元买下一个西周时期有残的厚胎铜鼎,自恃也有一定的见识。但我在朋友家见到这件“陶鼎”时,还是被它的精美所吸引,不禁也起了“问鼎”之意,只不过问的不是鼎的数量,而是鼎的出让价格,被朋友笑着拒绝了。

据朋友讲,这件汉代狩猎纹陶鼎是20世纪80年代在外地开会时遇到的。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旅游景点的商品自由交易虽不发达,但已在逐渐放开。朋友还说:“当时卖陶鼎的妇女臂挎的荆篮中还有一个高20多厘米的青铜兽尊,索价800元,最后降到600元就不再降价。而当时朋友三人都是去开销售会的中小型国企领导,算是当时的有钱人了,翻遍了身上的钱也只凑出400多元,相当于这3个人3个月工资的总和。无奈之下只能与这件青铜器失之交臂,至今提起来仍追悔莫及。”

尽管这件陶鼎盖上有残,但搞美工的朋友太喜欢鼎盖上的纹饰图案,把开会的补助和稿费凑了20元,买下了这件陶鼎。同时还花1元钱买了一方汉代的云纹瓦当。

陶鼎高16厘米,最大直径20厘米。通体棕褐色,露胎处呈浅灰色,叩之声音清脆,可见其烧制的温度较高。鼎腹和鼎盖略鼓,子母口,三兽蹄足,双耳已失。鼎腹外壁有旋转切削痕,应为旋转拉坯形成。鼎盖外壁口沿有两道凸起的细弦纹。盖上中间塑何一个不能活动的带环钮。环绕带环钮,对称地塑有3个大乳丁。每个大乳丁周围塑有一圈小乳丁。并用一道弦纹把它们穿起来,把鼎盖分出了内外两区。另用高浮雕手法装饰了人物和各种动物图案,内区有三虎、三犬、一猴在奔跑跳跃;外区塑有人骑马狩猎纹饰,周围环列着兀虎、三犬、三野猪、四猴、一鹤相互穿插追赶。特别是在其中一些动物纹饰上,制作者还用小型的管状工具戳上固状纹饰,有的划上了毛发纹饰,十分精细生动。

细观此鼎,发现胎体表面有着细微的施釉处理。陶鼎在制作完成后,除了表面经过一般陶器的修胎处理以外,制作者还用水稀释了制胎的泥,用泥水对胎体表面粗糙处进行涂抹,目的是让陶鼎的表而更光滑。这种工艺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却使这件陶器有了施釉的效果,虽然经过2000多年岁月沧桑,但由于有的部位当年徐抹的泥水略厚,没有被浸蚀掉,现存看来依然保存着施釉的感觉,在阳光照射下能看到有流动感觉的釉质物,仔细观察,有微微的反光和透明的感觉。

我们知道,早在秦代以前的商周时朗就出现了高温施釉的原始瓷器,釉陶也曾经在两汉时期大量出现,在这件陶鼎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现象。而用高浮雕手法装饰狩猎纹和动物纹饰更是这件器物的独到之处。古代用高浮雕手法装饰狩猎和动物纹饰的器物多是高档的青铜器,一般陶器上十分罕见。如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青铜错金银狩猎纹壶上,汉代陶质带釉的狩猎纹壶及这一时期的高档铜镜上,都能或多或少地见到同类纹饰。而目前一件这个时期不错的金银和纯锏类特殊工艺的青铜狩猎纹壶,就已经是大省市博物馆级的展品。20多年前海外曾经爆炒的汉代陶质带釉狩猎纹壶,当时它们的市场价格已经突破百万元港币(相当于当时的40万元人民币)。当然,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高40厘米以上,并日通体的铅釉不能有伤。二、壶上有狩猎纹饰。后来又加了一条,即必须有“银霜”,因为假东西多,但“银霜”当时仿不出来。现存这一时期的高档锏镜上能看到零星的狩猎和龙、虎、猴等动物纹饰的,单品市场价格动辄在10万元以上。这缘于近10年来古代铜镜的拍卖交易十分火爆,大量精美罕见的铜镜从海内外各个角落涌现出来,往往一个大型拍卖会上出现的铜镜存数量和质量上能超出20年前一年里的市场总量,这也让我这个过去经常关注铜镜的爱好者感到十分诧异。

责编水清

猜你喜欢

施釉铜镜狩猎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基于MATLAB的曲面施釉轨迹优化仿真
试谈陶瓷元素在壁画创作中的运用技法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