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路出家的陆军航母——日本历史上的反潜航母“秋津丸”号与Ka-1旋翼机

2013-04-26铁托

航空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旋翼机原型机旋翼

文/铁托

日本22DDH“出云”号直升机母舰的下水,标志着日本又一艘四不象的军舰诞生了。其实,这已经不是日本人第一回干这种事了。早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就曾经设计和制造了一艘属于陆军的“航母”,并最终试图改为执行反潜任务的旋翼机母舰。这就是本文所讲的日本“秋津丸”号航母。

说到二战中的日本陆军和海军,那真是战争中的奇葩。双方是互不支援,互相猜忌。而武器的发展也是类似,日本陆军搞出来运输潜艇,然后又搞出来大型登陆舰,不是自己的活非得抢着干。在一切都造得差不多后,日本陆军觉得南洋作战也需要航母,与其指望海军的支援,还不如自己造出来独立执行登陆任务。就这样,日本陆军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史上第一艘陆军航母诞生了!

航空设施

为了掩盖真实的用途,“秋津丸艉”号采用了商船设计,全通式甲板,舰艉配备了特殊的大型起重机,可以搬运登陆货物和其他物资。该舰排水量达到了9190吨,舰长127米,舰宽21米,舰内设有一层机库。在甲板右舷设有一个小型箱式舰桥,在舰桥后方是一直立式烟囱。

日本陆军原打算在“秋津丸”号配备13架97式战斗机,但是鉴于舰后部巨大的起重机,使得该舰最终采用了短距起降飞机和旋翼机作为主力舰载机。该舰还设有登陆设备,其机库下的登陆艇甲板可以装30~60艘小型登陆艇(小发),舰艉有特殊的下水滑道,拥有4扇大门供登陆艇出入,该舰运送的人员可以达到4000人。

“秋津丸”号在建造完毕后,并没参加登陆作战,只是作为运输舰来使用。1943年以后,美国海军的潜艇在太平洋大显神威,日本被迫将“秋津丸”号改装成为真正的反潜航母。将“秋津丸”号的机库再增加一层,舰载武器为了两门75毫米38式野炮,而高炮采用了两门75毫米88式高炮,同时该舰增加了10门98式20毫米机关炮。为了增加反潜能力,还在船艉加装了1门150毫米中迫击炮,用于发射深水炸弹对潜攻击,深弹增至60枚。

主角登场

日本陆军是在美国将一架PCA-2 改装成了XOP-1试验观测机后,开始对旋翼飞机感兴趣的。受此启发,日本认为应该研制用于炮兵观察和校正的旋翼机。1932年,日本从英国进口了两架C.19旋翼机。一架是日本海军购入作为研究机,另一架则是朝日新闻社购买使用的。日本陆军也于1933年从美国购入了两架K-3旋翼机。它们被分别命名为“爱国第81号”和“爱国第82号”。不幸的是,由于缺乏对旋翼机的经验,海军的那架C.19和陆军的两架K-3日后都在事故中损毁。但这没有降低日本对旋翼机的使用热情。1939年8月,日本又从美国进口了一架最新型的 KD-1A旋翼机,但是在1940年的一次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被毁。结果飞机残骸就被送往萱场制作社,马上开始仿制类似的旋翼机。

虽然拥有飞机残骸,但是逆向研制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一架原型机于1941年4月完工。同年5月26日,该原型机在玉川试飞机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在测试中, 原型机仅仅滑行了30米就成功起飞了。由于试飞结果良好,所以萱场制作所又按照原型机的样式生产了两架。该机的成功也令海军产生了兴趣,他们决定采用该机的设计方案并将该机型命名为“萱场三式双叶”旋翼机。虽然旋翼原型机的初步进展十分顺利,但是直到1942年,才最终完成了全部测试,被命名为“カ”号一型观测机。

Ka-1“カ”号旋翼机原型采用雅克布公司的L-4MA-7 7缸气冷星形发动机。但是“カ”号一型为了能够改善前视野并且减小空气阻力而使用了由神户制钢所根据许可生产的德国阿格斯(Argus)公司的As 10C 8缸气冷倒缸V形发动机。但后来的“カ”号二型又改回了雅克布公司的L-4MA-7 7发动机。

“秋津丸”号二视图。

“秋津丸”号航母的飞行甲板还是比较小的。

海试中的日本“秋津丸”号陆军航空母舰。

“秋津丸”号搭载Ki-76联络/观测机进行测试。

保存在日本博物馆内的Ka-1旋翼机模型。

Ka-1“カ”号旋翼机原型包括两个独立串联在机身的开放式驾驶舱,外表采用帆布蒙皮。机体为钢管骨架结构,水平尾翼采用的是木质结构,同样为帆布蒙皮。提供升力的三个旋翼桨叶主要为胶合板制成。而提供前进动力的发动机使用一个木质双叶螺旋桨。

Ka-1“カ”号旋翼机的发动机起动非常简单,通过联轴器与上面的旋翼链接,以便将旋翼转动起来。当旋翼达到180转/分钟的时候,联轴器撤下,开始使用螺旋桨滑行。这时旋翼开始自转,当转速达到220~240转/分钟后,就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旋翼机升空。在空中,Ka-1“カ”号旋翼机可以轻易地完成360度水平盘旋,降落时不用滑跑。

日本军方将Ka-1“カ”号旋翼机作为舰载反潜机,搭载在用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上(这一点倒是和美国很相同)。而Ka-1“カ”号旋翼机也进行了改装,把原来两个座舱改成单座舱,取消了驾驶员后方的观察员。另外驾驶员座舱也作了相应的改进以便携带一枚60千克的深水炸弹。据说“秋津丸”号可以搭载30架Ka-1“カ”。

服役历程

“秋津丸”号于1941年9月24日下水,在服役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作战,这也是 “秋津丸”号唯一一次参加登陆作战,后来该舰只是执行运输任务。由于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航飞行员普遍缺乏海上飞行能力,这时的运输任务主要以运送飞机为主。“秋津丸”号跑遍了太平洋,先后五次进入到了太平洋战场最激烈的拉包尔地区。

1943年6月4日,“秋津丸”号在广岛湾进行了Ka-1“カ”号旋翼机的上舰测试。飞行员要求将船尾的起重机拆掉,但是船长不同意。飞行员只好小心翼翼地降落,着舰的地方离甲板的左舷仅有1米,所有的试验人员都吓出了一身汗。不过,结果还算可以,起码证实了Ka-1旋翼机上舰没问题。

1944年11月9日,由于日本的运输船只接连被美军击沉,只好又把“秋津丸”号变为了运输舰。11月14日,搭载了陆军第62步兵联队和海上挺进队共计2567人的“秋津丸”号被编入到Hi-81船队。15日,Hi-81船队被美军潜艇发现。中午11点53分,美军“皇后鱼”号潜艇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了“秋津丸”号。商船标准的“秋津丸”号迅速向左倾斜,中雷后仅仅3分钟就无影无踪了,全舰有2300人死亡。“秋津丸”号结束了自己奇葩的一生。

回顾“秋津丸”号的一生,我们看出,日本在发展海军或者舰艇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秋津丸”号就是这样一艘登陆舰不像登陆舰、航母不像航母的奇怪舰船。作战使命变来变去,结果当自己发现这航母不需要的时候,又改成了运输舰,这样不仅经济成本高,还在船厂中浪费了大量时间。“秋津丸”号的故事尚未被人遗忘,22DDH又出现了。那么,“出云”号是否会是“秋津丸”号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中新的继承人呢?

猜你喜欢

旋翼机原型机旋翼
太空部队授予SpaceX等四家企业发射系统原型机奖励
改进型自抗扰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倾转旋翼机巡航状态旋翼滑流影响
大载重长航时油动多旋翼无人机
我校设计制造的“西航一号”无人机原型机首飞成功
基于STM32的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动态面控制
中国运—20运输机可能将于2016年开始服役
从“飞毯”“驾云”到“旋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