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千年的夏塘烧饼

2013-04-21何小军

烹调知识 2013年11期
关键词:吴军曹军烧饼

江 西 何小军/ 文

前些时候去安徽合肥开会,朋友林惠一定要带我去品尝一下当地的小吃夏塘烧饼,还说,你来合肥不吃夏塘烧饼一定会后悔的。听他这么一说,我还真动心了。

我们来到一家夏塘烧饼店,只见前来买烧饼的竟排起了长队。排队的有本地人,也有不少是外地来的游客。店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等待的间隙,林惠告诉我,夏塘烧饼的历史几乎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悠久,它起源于下塘,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北宋期间就有夏塘镇。明嘉靖《寿州志》改为下塘镇,沿用至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所以,把烧饼叫做夏塘烧饼,也更加富有历史底蕴。

相传,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夏塘地域,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吴军发觉,不敢明火做饭。这时,一位军师想出办法,将行军锅倒扣,再找一些树根点着,烤出了又香又甜的烧饼。曹军军士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取得大胜。从此夏塘烧饼的工艺便留传了下来。

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途经夏塘,老百姓献上夏塘烧饼,赵匡胤吃后赞不绝口。清朝咸丰年间,为镇压在安徽活动的太平军,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一路人马驻扎于夏塘镇。军队行军打仗,急需干粮,烧饼成了首选。烧饼师傅改进了烧饼配料和烤制工艺,使之深受欢迎。夏塘烧饼的名声就此响亮地叫开了。

“夏塘烧饼”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讲究的。首先支好灶架,把大铁锅反扣在灶架上,铁锅外,用干净的泥土和白灰、麻刀头(棉麻的下脚料)搅拌均匀,抹在大锅的外边,做保暖之用。灶中升起木炭火,把发好的面做成面剂,中间包上各种预备好的馅料,在案板上按圆,面上撒上芝麻,熟练地翻在手背上,贴在大锅上。此外,和面、揉面要匀称到工,烘烤要把握火候,如此一整套工序的完美操作,才能使夏塘烧饼酥脆可口。后来还有人把它编成顺口溜:“吃烧饼、满嘴香、一定要喝猪血汤”!“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这两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夏塘烧饼独具的特色。

如今的夏塘烧饼,种类繁多,有甜的、咸的、雪菜、豆沙、牛肉、猪肉等多个品种,甚至海鲜味道的都能做出来,品尝起来会有更丰富的口感享受。

现在,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都看到有市民在啃烧饼,有的当做早餐,外加一碗猪头汤,就完全解决了;有的把它作为中餐,两个烧饼,荤素搭配,既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晚上吃烧饼的也很多,尤其北方城市过来的居民,一贯简单对付晚餐,一个烧饼一碗稀饭,足够了。

拿着夏塘烧饼,在大街上边走边吃,那穿越千年的文化醇香就在唇齿间溢了出来。

猜你喜欢

吴军曹军烧饼
烧饼崔
从《秋风纨扇图》谈珂罗版书画复制及发展
又唱黄桥烧饼歌
连长今年四十一
范蠡妖阵破吴军
范蠡妖阵破吴军
每个烧饼多少钱
痘痘丢了
汪雷一兰 吴军 夏兆侠 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