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SCD 危险评分对临界病变进展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2013-04-20延荣强陈纪林高立建徐波杨跃进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类药物进展冠脉

延荣强,陈纪林,高立建,徐波,杨跃进,高润霖

·冠心病研究·

PSCD 危险评分对临界病变进展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延荣强*,陈纪林,高立建,徐波,杨跃进,高润霖

目的:通过研究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评分并探讨其对临界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危险评分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2013,28:490.)

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破裂,能引起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为狭窄程度不够严重,且部分相对稳定,临界病变经常被延迟介入治疗,但是在几个月甚至数周内容易破裂和进展的临界病变,更容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事件,需要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防治的核心问题是筛检进展高危和引起缺血事件高危的临界病变,适时行介入治疗减少心肌缺血发生[2]。有效筛检哪一处临界病变容易进展和破裂相当困难,需要连续的冠脉造影检查。相应地,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临界病变患者的两次冠脉造影资料,探讨了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4个危险因素 [近端病变(Proximal lesions);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no use of Statins);复杂病变(Complex lesions);糖尿病 (Diabetes)],应用英文字母的大写,称为 PSCD 危险评分,以期对高危临界病变提供治疗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08-08 至 2010-03 期间临界病变患者 465 例,共 519 处临界病变,入选标准:患者至少有一处临界病变 (50%~70%) 未处理,在本中心有造影随访资料。在平均造影随访时间为(11.02±5.84)月期间内,156 例患者的 182 处临界病变中,162 处病变进展并进行了血运重建 (病变进展组,n=156 患者, 162 处病变;其中 152 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4 例患者搭桥 )。另外的 309 例患者的 337 处临界病变没有明显进展,未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病变未进展组)。排除标准:左主干临界病变、临界病变血管既往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本中心没有造影随访资料或造影不能够分析临界病变的进展情况、一条血管有多处临界病变。回顾性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两次冠脉造影资料,病案室搜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及病史资料,不能确定的临床资料如是否患有糖尿病等,通过电话回访患者得到确认。

第一次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我们称为基础病变。基础病变的分型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标准将病变分为 A、B1、B2 和C 型病变[3]。定义 B2 和 C 型的临界病变为复杂病变。近端病变定义为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之前、右冠脉第一转折处之前、回旋支的第一钝缘支之前的阶段。

冠脉造影随访的间期以月计算。根据靶病变介入治疗时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部位,我们找到相应的随访造影资料中的冠脉病变部位。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基础病变的病变长度、相关血管内径、最小血管内径及狭窄程度。病变进展程度我们定义为基础病变和造影随访时该病变狭窄程度 (%) 的差值。QCA 应用的软件为 MED CON QCA software。

本研究入选了两次冠脉造影资料的患者,缺血驱动的冠脉造影随访定义为患者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并且心电图和(或)心肌核素显像证实的心肌缺血。糖尿病定义为患者病历报告、空腹血糖高于126 mg/ml, 和(或 )应用任何一种降低血糖的药物。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定义为患者介入治疗后1月内任何原因未常规应用或放弃应用他汀类药物。心肌梗死(MI)定义患者有严重的胸部症状,心电图连续2个导联或以上出现新的Q波,和(或)心肌酶(CK-MB 和 TNI/TNT) 升高大于三倍上限。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我们初步纳入了 12 个可能与临界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有关的危险因素,它们是吸烟、近端病变、MI病史、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病变血管、女性、体重指数≥ 28 kg/m2、低密度脂蛋白 >3.6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91 mmol/L、复杂病变。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比值比 (OR) 和可信区间 (CI) 。根据危险因素对临界病变防治的价值贡献,我们制订相应的危险评分。所有统计检验中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相当,但是在病变进展组中糖尿病和 MI病史更为常见,与病变未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患者的最初入院诊断情况如急性 MI、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没有差异(P=0.512)。同样,在患者的药物应用上,除了病变进展组的患者较少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外 (P=0.002),其他药物的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表1

519 处临界病变中,我们分析了 162 处进展的临界病变和 337 处没有进展的临界病变的特征。病变部位在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1)。冠脉近端病变在病变进展组常见 (37.0% vs 27.9%, P=0.038)。两组基础病变分型在病变进展组中以 B2型最多(36.4%),C 型病变占 16.1% 。而在病变未进展组,最常见的是 B1 型病变(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础病变为复杂病变的在病变进 展组为 52.5%,而 病变 未进 展组为 22.8%,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 [例 (%)]

表2 两组 519 处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特征和造影随访

表2 两组 519 处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特征和造影随访

病变未进展组( 3 3 7 处病变 )病变进展组( 1 6 2 处病变 ) P 值病变部位 [处 ( % ) ]0 . 0 9 1前降支 1 4 7 ( 4 3 . 6 ) 7 0 ( 4 3 . 2 )回旋支 1 1 3 ( 3 3 . 5 ) 4 2 ( 2 5 . 9 )右冠脉 7 7 ( 2 2 . 8 ) 5 0 ( 3 0 . 9 )冠脉近端病变 [处 ( % ) ]9 4 ( 2 7 . 9 ) 6 0 ( 3 7 . 0 ) 0 . 0 3 8病变分型 [处 ( % ) ]<0 . 0 0 1 A 6 7 ( 1 9 . 9 ) 2 0 ( 1 2 . 3 ) B 1 1 8 0 ( 5 3 . 4 ) 5 7 ( 3 5 . 2 ) B 2 8 2 ( 2 4 . 3 ) 5 9 ( 3 6 . 4 ) C 8 ( 2 . 4 ) 2 6 ( 1 6 . 1 )复杂病变 ( B 2 / C ) [例 ( % ) ]7 7 ( 2 2 . 8 ) 8 5 ( 5 2 . 5 ) <0 . 0 0 1基线造影狭窄程度 ( % ) 5 8 . 7 8 ± 8 . 4 2 6 0 . 4 3 ± 9 . 2 3 0 . 0 4 8相关血管内经 ( m m ) 3 . 0 5 ± 0 . 4 1 3 . 1 0 ± 0 . 4 6 0 . 1 9 0最小血管内经 ( m m ) 1 . 2 2 ± 0 . 2 8 1 . 1 2 ± 0 . 2 8 <0 . 0 0 1病变长度 ( m m ) 1 4 . 4 2 ± 5 . 5 9 1 7 . 8 1 ± 8 . 2 7 <0 . 0 0 1造影随访间期 (月 ) 1 0 . 8 1 ± 5 . 0 7 1 1 . 4 3 ± 7 . 1 4 0 . 3 3 6狭窄程度 ( % ) 5 8 . 5 8 ± 1 1 . 3 8 8 4 . 8 0 ± 7 . 2 1 <0 . 0 0 1相关血管内经 ( m m ) 3 . 0 3 ± 0 . 4 0 3 . 0 9 ± 0 . 4 4 0 . 1 2 0最小血管内经 ( m m ) 1 . 1 4 ± 0 . 3 0 0 . 4 7 ± 0 . 2 3 <0 . 0 0 1病变长度 ( m m ) 1 4 . 5 2 ± 5 . 3 0 2 3 . 6 4 ± 1 1 . 8 7 <0 . 0 0 1管腔丢失 ( m m ) 0 . 0 8 ± 0 . 2 5 0 . 6 6 ± 0 . 3 4 <0 . 0 0 1临界病变平均进展 ( % ) [ -1 0 . 1 0 ][ 1 5 , 3 0 ]<0 . 0 0 1

病变进展组与病变未进展组比较,缺血驱动的冠脉造影随访更常见 (82.7% vs 48.9%, P<0.001)。病变进展组有更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 (55.8% vs 29.4%, P<0.001)。 更 高 的 MI 发 生 率 (2.6% vs 0.3%, 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进展组的 4 例MI患者,其中有 2 例为 ST 段抬高 MI,2 例为非 ST段抬高 MI。临界病变组临界病变进展并接受了血运重建治疗的 162 处病变中, 8 处病变进展为完全闭塞病变,而病变未进展组没有完全闭塞病变发生 (4.9% vs 0%, 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两组患者缺血驱动的造影随访和病变进展

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4个危险因素和评分见表4。我们按导致临界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大小(OR值 ),规定近端病变 (P)、糖尿病 (D)为 1 分,复杂病变 (C)为 2 分,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为 3 分 (S),总分0~7 分,我们称为 PSCD 评分。全部的 519 处临界病变中,PSCD 评分为 0、1、2、3、4、5、6、7 的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分别是 20.3%(31/153)、19.5%(26/133)、32.4%(35/108)、51.9%(41/79)、57.6%(19/33)、100%(3/3)、71.4%(5/7)、66.7%(2/3),≥ 3 分的临界病变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是 56.0%(70/125),≤ 2 分的临界病变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是 23.3% (92/394)。结果提示,PSCD 评分≥3分的临界病变,是斑块容易进展和血运重建高危的临界病变。

表4 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和评分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糖尿病、近端病变、复杂病变、未应用他汀药物治疗与高危临界病变有关,是临界病变容易进展和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流贮备份数(FFR)和血管内超声(IVUS)虽然能评价临界病变的生理功能或解剖特征,但是并不能解释病变的进展风险。在当前药物支架时代,虽然冠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还存在很多的争议,但是介入治疗进展高危的临界病变,把冠心病防治的战线前移,防治临界病变进展或破裂引起心肌缺血事件,应是冠心病防治的选择之一。

糖尿病与高危临界病变有关。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分布更加弥漫,斑块破裂的倾向更大,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冠脉斑块存在溃疡或破裂,而非糖尿病患者的冠脉斑块溃疡或破裂相对较轻。Moreno 等[4]研究了 47 例糖尿病和 48 例非糖尿病患者的冠脉内斑块旋切标本,发现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内含有更多的巨噬细胞和血栓。机制不清楚,但是可能与高血糖诱发的内皮功能紊乱、血液高凝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高血糖能增加活性氧的形成,活性氧能抑制有舒张血管和调节血小板功能的一氧化氮的生成,也能促使冠脉内皮的平滑肌细胞迁移成斑块成份,这样的斑块容易出现溃疡和破裂[5]。高胰岛素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异常增高的内源性胰岛素会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冠脉血管粥样硬化。但是鉴于强化血糖控制在很多临床试验中,没有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我们推荐患有临界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个体化降糖策略,期望减少因临界病变进展带来的不良事件。

很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有降低胆固醇、缓解内皮的炎症反应、提高内皮的功能、稳定斑块的功能[6]。我们的数据提示,停用他汀类药物与临界病变进展和接受血运重建有关,进一步显示了他汀类药 物在 冠心 病二级 预防 中的作用[7]。 本研究提示,在注意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同时,增强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信息,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发挥其在当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的最基础作用,至关重要。

研究把斑块分为复杂病变和简单病变,其中复杂病变更易进展,管径更容易丢失。可见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是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界病变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我们还要注意血管和血管节段的重要性。我们的数据提示,近端病变是血运重建高危临界病变的预测因子,所以在重要血管如前降支的近端病变,无论有无缺血症状,PSCD 评分≥3 分,建议短期内行介入治疗,以减少近端病变引起的大面积心肌缺血事件。非左主干及非前降支近端的临界病变,其危险评分≤ 2 分,建议首选药物治疗,尤其重用他汀类药物。

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评价和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方法,我们的数据对高危临界病变的鉴别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本研究中 PSCD 评分≥ 3 分的临界病变,在 11 月的平均随访中,56.0% 接受了血运重建。临界病变的破裂和斑块狭窄进展是导致心肌缺血症状及MACE的主要原因,冠脉介入治疗高危的临界病变,不单纯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减少将来临界病变导致的心血管缺血事件。危险因素评分为≤2分的临界病变,斑块破裂或进展并接受血运重建的风险较小 (23.3%),建议药物保守治疗。≥ 3 分的临界病变,建议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短期内行介入治疗。

本研究的局限性:我们第一次提出 PSCD 危险评分,存在主观片面性,需要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更多的病例研究证实;本研究是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存在患者的选择偏倚;血运重建治疗临界病变斑块进展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应该需要更多的辅助检查如核素显像、FFR 或 IVUS 等来进一步评估临界病变情况及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然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血运重建治疗;血管造影并不是检测冠脉斑块病变的最佳手段,应该进行 FFR 或 IVUS 的检测,但是这些检查相对增加了手术复杂性和医疗费用,在中国得到普遍应用或有待时日。

[1]周芸 , 李建军 , 唐熠达 , 等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 中国循环杂志 , 2011, 26: 297.

[2]袁晋青 , 徐波 , 高润霖 , 等 .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 . 中国循环杂志 , 2010, 25: 11-13.

[3]Smith SC Jr, Dove JT, Jacobs AK,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01, 37: 2215-2239.

[4]Moreno PR, Murcia AM, Palacios IF, et al. Coronary composition an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in atherectom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irculation, 2000, 102: 2180-2184.

[5]Moreno PR, Purushothaman KR, Fuster V, et al.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s increased in rupture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human aorta: implications for plaque vulnerability. Circulation, 2004, 110: 2032-2038.

[6]Nissen SE, Nicholls SJ, Sipahi I, 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ASTEROID trial. JAMA, 2006, 295: 1556-1565.

[7]Takarada S, Imanishi T, Kubo T, et al.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on coronary fibrous-cap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ssessment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 Atherosclerosis, 2009, 202: 491-497.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SCD Score for Needed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Coronary Lesions

Objective: To establish PSCD risk scoring system with its predictive value for needed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coronary lesions (ICL) via investigating the lesion prognosi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465 ICL patients without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and summarized their imaging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at (11.02±5.84) months after diagnosis. According to lesion progressing condi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s Prognosis group, n=156 and No-prognosis group, n=309. We explored the risk factor for needed revasculariza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relevant PSCD scoring system.Results: Compared with No-prognosis group, the Prognosis group had mo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M)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fewer patients took statin medication. The proximal coronary lesions were more in Prognosis group (37% vs 27.9%, P=0.038). For the basic lesion conditions, Prognosis group had 36.4% of B2 type and 52.5% of complex lesions; Noprognosis group had 53.4% of B1 type and 22.8% of complex lesions, P<0.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roximal lesions (P=0.031), without routine statin medication (P=0.004), complex lesions (P<0.001) and diabete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lesion prognosis and revascularization, and we established the PSCD scoring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bove issues. There were 56.0% of patients with PSCD score ≥3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 and 23.3% of patients with PSCD score≤2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Conclusion: The ICL patients at PSCD score≥ 3 could tak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revascularization for reducing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events.

Intermediate coronary lesions;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Risk score

CHEN Ji-lin, Email: jilin.chen@263.net

2013-03-07)

(编辑:汪碧蓉)

YAN Rong-qiang**, CHEN Ji-lin, GAO Li-jian, XU Bo, YANG Yue-jin, GAO Run-l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Fu Wai Hospital, CAMS and PUMC, Beijing (100037), China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延荣强 主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研究*现工作于青岛大学 青岛市立医院 心脏中心 Email:yrqfuwai@163.com**Now working a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通讯作者:陈纪林 Email:jilin.chen@263.net

R54

A

1000-3614(2013)07-0490 -04

10.3969/j.issn.1000-3614.2013.07.005

方法:回顾性分析 465 例临界病变未接受处理的患者的造影和临床资料,以及在(11.02±5.84)月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随访资料。根据随访期间临界病变是否进展,分为病变进展组(n=156)和病变未进展组(n=309),探讨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评分。

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比较,病变进展组患者中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病史更为常见,且较少应用他汀类药物。冠脉近端病变在病变进展组常见 (37% vs 27.9%, P=0.038)。两组基础病变分型在病变进展组中以 B2 型最多(36.4%)。而在病变未进展组,最常见的是 B1 型病变(53.4%)。基础病变为复杂病变的在病变进展组为 52.5%,而病变未进展组为 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近端病变(P=0.031)、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P=0.004)、复杂病变(P<0.001)和糖尿病(P=0.030)是临界病变进展需要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相应建立了 PSCD 评分 [近端病变(Proximal lesions);未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no use of Statins);复杂病变(Complex lesions);糖尿病 (Diabetes)],PSCD 评分≥ 3 分的临界病变 56.0% 接受了血运重建治疗,≤ 2 分的临界病变 23.3% 接受血运重建治疗。

结论:PSCD 评分≥ 3 分的临界病变,可以接受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血运重建策略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

猜你喜欢

类药物进展冠脉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