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2013-04-16王占东

吉林地质 2013年4期
关键词:通病施工工艺工程质量

王占东

吉林省地矿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61

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通过完善的管理不断建造出业主满意,社会认可的建筑产品,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

1 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就是把各种合格的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产品的过程,也叫工序过程,因此工序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工序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工序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对施工工序管理工作要注重以下几点∶

1.1 编制施工方案,做好测量记录

施工前项目部要组织各施工队长及技术骨干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重要部位要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方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实施前向各工种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时将测量控制方案、红线桩的效核结果、水准点的引测结果报项目经理部查验认可后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测量、质检员检查、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1.2 人力准备

施工班组的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工序操作要求,主要工种的技术水平是否满足施工质量的需要,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有否备用资源。

1.3 机械设备准备

机械设备数量是否满足需要,技术性能如何能否满足施工需要,机械配置是否合理,有否备用机械。

1.4 材料的准备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环节和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程度,材料品种使用上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施工前期,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材料的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如何供应,有否备用。

1.5 组织准备

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要做好组织计划,要对工程涉及到每个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针对工程特点,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也要作好技术准备,对于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更要做足准备工作。

1.6 环境管理

有些受气候影响的工程,还要事先对各种环境进行预测,如天气因素,水、电保障因素,等等。

1.7 后勤保障措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常识,同样也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例如大体积混泥土施工,要昼夜施工,后勤保障尤为重要,这是施工质量的物质保障。

2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更是决定工程建筑是否可以转化为物质成果的关键。

2.1 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首先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是搞好施工质量的组织保障。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将考查结果如实存入工程档案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各工种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很好地完成建筑产品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2.2 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合格。

2.3 施工机具的管理

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确保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

2.4 施工工艺的管控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关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实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计划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

2.5 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

(1)制定解决工程质量通病逐一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一是哪些质量通病在本单位、本地区或部门最普遍的,且危害性比较大的;二是初步找出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三是拟采取什么措施去治理适宜;当情况清楚后,首先对带有普遍性、危害性比较大的,将治理比较容易的质量通病列入近期治理规划中,对一些难度大的或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治理的质量通病,由单位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经理及技术人员开会形成技术文件实施。

(2)在施工前,发现因设计欠周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修改设计,设计单位也要认真研究,特别是属于设计欠周的,更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

(3)提高素质、改进施工工艺,认真地按规范、规程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为减少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通病,应向施工人员讲解质量通病的表现、危害、成因及治理办法;要改进操作工艺和施工方法,对一些技术陈旧且不能保证质量的工艺及方法要改进。对易形成质量通病部位要增设质量管理点,以控制质量通病的形成;要严格按规范,规程组织施工。

(4)如何选购建筑材料∶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对“三无产品”坚决不能验收入库,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危及工程质量。

要保证工程优质,必须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关和使用关。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尤其要把好采购关。

2.6 严格执行事先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建设项目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并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甚至会影响全局的关键作用,因此一定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施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2.7 工序的交接

在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前,对上道已经完成的分部或分项工程进行检查,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上道不合格的分部或分项工程绝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已完建筑产品在下道工序施工前要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验收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例如,混凝土的施工,在施工前一定要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模板是否平整密实坚固,钢筋绑扎的数量与质量,水平与垂直标高等等,这是保证施工质量重要环节。同时必须做好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及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以确保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

2.8 现场质量保证措施

各工种作业人员要加强质量意识,现场作业人员要把好材料使用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发现不合格的材料随时淘汰,工艺要精益求精,保证质量的作业人员现场跟踪,例如: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班组、木工 班组、安全人员,脚手架班组、电工班组等要随时派员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出现大的问题各施工队长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及技术骨干研究处理并形成材料存档。

2.9 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时,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要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施工单位的质检、技术人员,对合格建筑产品的成型负有主要责任和义务,是保证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

2.10 质量事故处理

施工当中出现质量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来处理,一是要查不出事故的原因不放过;二是追查不到施工班组及责任人不放过;三是要使全体的施工操作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四是要拿不出妥善的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不放过。

2.11 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

在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同时,在机械器具的使用上,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结构模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使现场的施工机械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要求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但可以为建筑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更大效益;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只有做到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出精品工程,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猜你喜欢

通病施工工艺工程质量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盖世神功是青春期美丽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