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土地转化机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3-04-15梁敏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3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主要问题建议

梁敏

【摘 要】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土地资源为根本的生产分配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1.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当前我县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着面积少、规模小、流转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不健全、流转机制不完善等,反映出当前农村土地流流转在观念、利益和年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1.1农民的恋土情结深厚,抑制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部份农民小农经济意识较强,恋土观念根深蒂固,视承包土为“保命田”,既使外出打工,进城经商,也要保留承包田,不愿长期转让或转包他人经营,免得放弃土地经营权,宁可荒芜半荒芜也不愿意流转他人经营,增加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这是农民恋土的一个客观原因。

1.2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不足,双较效益低,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1)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过低的农业比较收益以地农为投资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得各种资本对经营农村土地的动力不足,造成了土地流转市场需求。此外受农村土地及其附着物不能担保和抵押贷款的政策限制,以及农村金融缺失,,阻碍了农民和土地流转方发展高投入的农业产业。

(2)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土地承载的负担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农业是一个周期长、风效慢、受气候影响大的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或高产不高效的情况相当突出。目前有部分农民之所以不愿意转入其他农户的承包地,说到底就是土地承载负担重,比较效益低。

1.3规模流转困难,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

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山地,且由于分布在不同区域、面积较为狭小的地块所组成,零星分散,难以实实施规模经营。

1.4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制约着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农民自发流转为主,集中连片的、有组织的流转较少;以农民之间的流转为多数,农户口、与开发业主之间的大批量流转较少;耕地主要以短期性、季节性的流转为多数,中长期的流转主要是荒山荒坡及其它流转地。

1.5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我县目前尚缺乏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配套政策措施,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求稳怕乱、少找麻烦的思想,引导不力,服务滞后漱口,对土地流转工作缺乏指导和管理;缺乏土地流域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

2.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和意义

2.1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了我县农村余劳动力向高效益行业流动,使一大批从事农业的农户逐渐摆脱了土的束缚,专门从事第二、三产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增收的步伐。据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达7.6万人,年收入达1.9亿元,人均增加纯收入476元。土地流转既可使出让户或获行得固定的土地出让金,同时,土地出让户也可通过外也打工、从事其他行业或者到土地受让大户(农业企业)中劳动获取收入。

2.2促进招商引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

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招商引资,引进外地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带动当地的资源开发,为开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繁荣农村经济。

2.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的经济作物的开发,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2.4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为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吸纳社会资金,特别是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有效途径。土地经营权转向社会开放,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2.5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后,离乡,积攒足够的资金后定居在小城镇或城市,受更多的社会公共福利,成为城镇的主人。同时,土地规模流转,必然会吸引和带动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城镇,为城镇居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带动餐饮、运输、房产等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税收,为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形式良性循环,互动双赢的局面,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3.如何推进我县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3.1更新观念,引导流转

加快土地流转的关健是决村(组)干部群众的思想障碍。一是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农村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现行农村各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二是村(组)干部要强化对政策法规的学习,调整工作思路,教育和指导农户自觉进行土地流转。

3.2执行政策,规模流转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政策,确保农地用途不变,限制土地抛荒,鼓励提升地力;合理确定流转补偿制度的和土地估价。二是县、乡(镇)、村要分别制定和落实鼓励土地流转达配套政策。在优惠对象上实行双向优惠,既要鼓励土地转出方,又要鼓励土地流转入;在优惠的内容上要实行优惠,不但在经济上优惠,且在流转户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服务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的扶持;在优惠的取向上要实行重点优惠,对地质较差的盐碱涝洼地开发性经营项目,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种养项目,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3.3因地制宜,有序流转

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要实事求事,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在体流转工作中,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对已经实行的各种方式方法,要来不断总结、修订、完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求实效,逐步推广。

3.4把握原则,推动流转

在体的土地流转运作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六点原则:

(1)把握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原则。

(2)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

(3)把握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一是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二是土地向规模化种田能手集中,实行开发种植,既能解决农村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又使土地效益倍增;三是土地向龙头企业流转;四是鼓励县、乡科技人员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农民手中转包或租赁土地。

(4)把握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的原则。主要是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方式,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5)把握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原则。一是土地流转的期限不超过30年,的余期限;二是土地流转必须签订书面,并经乡镇土地管理部门鉴证,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三是加强土地流转合同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

(6)把握正确引导和加强服务的原则。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尊重农民意愿和客观经济规律,不断规范土地泫转。

建议:

(1)建立农户土地承包数据库,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流转信息公布。

(2)建立土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不台和中介交易服务机构。

(3)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指导管机构,出台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交易文件,职价格指导,流转合同规范签订,土地入股评估。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主要问题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