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2013-04-15赵敬林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3期

赵敬林

【摘 要】本文论述了RFID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中的应用;应用障碍;应用前景展望

1.概述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在冰雪和多雾等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卡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同时可读取多达50张、可以在运动中读取标签上信息等优点。

1.1 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1.2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利用射频标签承载信息,射频标签和识读器间通过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通过对实体对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生产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标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零售、物流、交通等各个行业。RFID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2.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RFID的技术广泛用于供应链上的仓库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零售管理。

2.1在仓库配送管理中的应用

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米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如果到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RFID标签,在进出仓库配送中心时,托盘通过一个阅读器,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节省出入库的作业时间。系统将标签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RFID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PC机进行盘点记录。利用RFID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所出现的遗漏等差错,增强了信息的准确发生、可靠性。大大改善了盘点作业质量。

2.2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RFID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人数据库中。实现货物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跟踪和供应链的自动化管理,增加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程度。

2.3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RFID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特别是在采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流水线上,原材料与零部件必须准时送达到工位上。采用了RFID技术之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RFID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2.4在零售管理中的应用

RFID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同时,智能标签能对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从而取代人工收款。RFID标签在供应链终端的销售环节,特别是在超市中,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并能够生成准确的业务数据,因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障碍

作为条形码技术的替代者,RFID标签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技术、标准、成本以及隐私安全是RFID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和瓶颈。

3.1标准未统一

标准(特别是关于数据格式定义的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种且互不兼容,那么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物品流通是十分不利的。而数据格式的标准这个问题涉及到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如何让这些标准相互兼容,让一个RFID产品能顺利地在世界范围中流通,是当前重要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标准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E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目前各个厂家推出的RFID产品互不兼容,造成了RFID产品在不同市场和应用上的混乱和不兼容。这势必对未来的RFID产品互通和发展形成了障碍。

3.2 技术不成熟

RFID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技术,不少用户认为该技术将完全替代条形码。但是,如何将这项昂贵的、崭露头角的专有技术转化为有利的供应链工具是目前最大的挑战。RFID技术存在不稳定性,给RFID的实施和上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例如标签的粘贴位置,标签阅读器的相关参数设定等等都会影响RFID的正常使用。为使这项技术能够顺利运用,一个公司的整体供应链必须全部参与,对于使用RFID技术的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处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巨大数据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至关紧要的问题。企业还需要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它包括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正确的分析能力来处理由RFID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而RFID系统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4.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RFID系统在货物跟踪和库存管理等物流供应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物流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最便捷有效的实施方案。其应用包括产品认证、质量控制、仓储管理、物流供应、偷盗检测以及自动结账等诸多方面,而且未来RFID市场的潜力仍不可估量。世界上大型的RFID厂商也都在增大产量,提供功能更加丰富、价格更加便宜的RFID系统。RFlD系统正在向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并将满足更大范围的商业应用。RFID技术其无人工干预和可复用两点体现了它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RFID标签价格的进步降低,RFID技术将更具优势和吸引力。据估计,全球RFID的应用将由2004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0亿美元,届时将会有30%的独立货品装有RFID电子标签。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发展,RFID产业、半导体产业以及IT等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势必唤出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有着光明前景、并且更加激动人心的RFID未来。RFID技术在我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国家现在对RFID越来越重视,我国在2004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制定中国有关“电子标签”多项国家标准。RFID标准的最基础部分“频道”已确定,这对中国规范化、标准化地发展和应用RFID技术是一个巨大的内在推动力。此外,国外企业的强势推进,也将促进RFID技术在中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