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工程造林质量

2013-04-15陆晓梅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3期
关键词:成活率造林措施

陆晓梅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改变林地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措施

半干旱地区,冬季因受西伯利亚高压气温影响,寒冷干燥,夏季短暂高温多雨,春季风大干旱少雨,秋季降温快,多早霜。近两年,受各方面因子的影响,气候干旱异常,全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土壤墒情十分恶劣,1米以上土壤含水量不足3%,为了保证“三北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今年造林绿化必须在抗旱造林技术上下功夫,下大力气研究探索,在造林工艺上搞革新,在关键技术环节上把好关,在林种结构、树种选择、造林季节、造林方法上做文章。总结以往造林经验、推广普及造林新工艺、新技术,确保造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材一片。

1.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1)变一季为多季造林方法:春季植苗裸根造林,雨季容器苗和直播造林,冬季大坨移植造林。缓解工作量,提高成活率。

(2)伏秋整地,春季顶浆造林:在伏秋季节,根据立地条件的差异,采用机械深松、开沟整地及人工穴状、鱼鳞坑、竹节沟整地技术,进行大工程量整地,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含水率,为苗木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空间,整地标准达到造林状态,第二年春季顶浆造林。

(3)苗木保鲜造林:起苗一定要带土球。为防止苗木土球在运输时不散,起苗时用草绳包扎土球,包扎的土球为土球的2/3为好。当天起苗要当天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车速要慢,以防土球破碎;在装苗时,为防止苗木相互挤压,尤其是容器苗,必须装箱。运到栽植地,能当天栽植的,应即时栽植;不能栽植的,要假植处理。尽量减少起苗到栽植过程中的时间。起苗过程中,要确保根系的完整,要有足够的须根。苗木根系完整,根幅必须符合标准。裸根苗木在造林前必须用高效保水剂、ABT生根粉浸泡1—2天,增加含水量。阔叶树地上部分适当修枝、剪叶,地下部分适当修根,减少蒸发量和及早产生愈伤组织生根。栽植时,根系舒展,不窝根,不下窑,扶正踏实埋严。提倡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防止长途运输苗木失水。

(4)采用大苗造林,深植抗旱技术:大苗壮苗本身蓄存干物质多,对外界不良环境抗逆性强,可以延长抗旱时间;适当深植到40厘米左右,该土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有利于林木成活和生长,深植还有利于大苗固定,不至于造成风倒和摇晃,影响成活。

(5)三水保成活抗旱技术:栽前浇引墒水,土壤含水量达30%左右,栽时浇封坑水,遇旱后浇救命水。

(6)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做好“两松”(樟子松2年生留床苗,落叶松当年一级苗),杨树(扦穗)、沙棘、柠条、山杏、榆树等(用当年生苗或用种子)容器袋培育,待雨季进行造林或补植。

(7)大力提倡混交林造林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土 地生产潜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合理利用营养空间,遏制毁灭性病虫害发生,促进林木生长,提倡 混交造林。采取株间、行间、窄带。混交类型以针阔混交、乔灌混交为主。

2.减少苗木在造林过程中失水措施

正常生长的苗木,其根系与土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理代谢是平衡的。在苗木起苗过程中,根系与原有土壤的紧密关系被破坏,地上与地下的生理代谢平稳也被破坏。及时恢复苗木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理代谢平衡,是栽植苗木成活的关键。而这种新的平衡关系建立的快慢与苗木习性、年龄、物候状况以及与影响苗木生根和蒸腾的外界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加强苗圃地管理,保证苗木在圃地期间水肥充足,长成壮苗,尤其是要灌封冻水,这几年我们在育苗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技术要求,尤其是早春春风较大,苗木容易失水,如果不灌封冻水,苗木本身水分不足,春季干热的春风易导致苗木失水过多,同时,容易导致苗木感病。对于留植苗木,还要进行截根处理,以便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均衡生长。第二,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假植、随栽植。在起苗时要尽量减少对苗木根系的伤害,使苗木保留较多的根系和一定的长度。

3.要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就必须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荒山、丘陵地区,要提前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雨季之前,以截留地表水,保证水平沟或鱼鳞坑内土壤墒情。二是在造林前要先灌足底水,栽植时灌一遍透水,扶正踩实。三是要根据旱情发展,及时补给土壤水分。四是促进苗木及早生根的措施,根系能否尽快生出新的须根,保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也是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春季要适时早栽,在这个时期栽植树木,地上部分没有萌动,消耗水分较少,地下水分容易通过返浆使土壤具有较好的墒情。同时局部地温容易回升,利于苗木生根。但在秋季造林要尽量晚栽,以上冻前栽植为好。剪根处理,既避免出现窝根现象,又使根系伤口处容易有足够的营养促进生根。有条件的地方要使用生根粉浸根,保证快速生根,及时吸收水分。还要采取覆地膜或覆土的方式,既保水分,又提高地温,对苗木生根非常有利。

4.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和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

苗木栽植后,干燥、高温、多风的天气,使地上部分蒸发强烈,尤其是树木开始萌动后,地上部分开始蒸腾作田,需要大量的水分,而地下没有生出新的根系,处于育苗阶段,根系不能吸水,容易导致苗木死亡。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苗木进行修枝、打梢,以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和蒸发,消耗过多的水分。二是要将树干皮孔中部以下进行涂白,涂白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同时还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树干水分散失。结合药剂处理,还可以防止病害发生。三是对于树势较弱或遇严重的干旱气候,要进行截干处理,处理后要根据萌条情况,加强管理,及时定干和防虫,以保证树木的正常发育。四是对成活树木的下部要及时抹芽,以减少水分的消耗,促进树木的生长。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地普遍应用新的造林方法。如:用蘸桨栽植法,应用抗旱造林,选择容器苗造林等多种新的造林技术措施和方法,都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5.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幼林抚育管理是指造林后到郁闭成材前的各种管理保护工作。这是有关造林成败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造林“三率”,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幼林精心抚育管理,所说“三分营造,七分管护”就是这个道理。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及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

(1)松土除草,改善林地环境,疏松土壤:减少地表蒸发,保持土壤水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除草的目的是清除杂草,减少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解决幼树与杂草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同时遇旱浇水,提高土壤含水量在少雨季节,林地补水可以提高林木产量2—3倍,保证幼树成活,促进幼树生长。

(2)抹芽,培育良好干形:用一年生杨苗或杨母根造林要及时抹芽,把树干1/3以下的嫩芽抹掉,这样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于幼树的高生长,培育无节良材。做好封山(地)育林,巩固造林成果:新造幼林比较矮小,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幼苗容易受牲畜践踏,实施封育,以促进幼林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成活率造林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