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泥混凝土道路病害原因及防治

2013-04-15王凤广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病害防治

王凤广

【摘 要】水泥混凝土道路具有自身承载能力高、车辆通过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公路建设和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搞好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使之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道路;病害;防治

要想做好水泥混凝土道路病害的防治,首先要了解造成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那么,造成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要引起足够重视。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的湿胀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1)混凝土成形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混凝土受到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5)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数属于温度裂缝,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事先控制,从以下几点注意:(1)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2)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3)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4)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形。(5)混凝土不能受到酸碱腐蚀,火灾、高温、地震也会使混凝土受到破坏。(6)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二是道路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对水泥混凝土道路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对水的防治。如果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使本应及时排走的水,大量滞留在路上无法外排,势必造成路面积水下渗至路基,导致路基强度的局部软弱,从而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病害。

三是路面结构不合理。水泥混凝土道路大都采用水泥、石灰稳定土材料铺筑路基。根据近年来养护工作取得的经验来看,利用水泥、石灰稳定土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有许多缺陷。因为该种材料的水稳定性较差,被水浸泡后一旦有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很快就会形成唧泥,造成板底淘空,致使道板局部受力不均匀,引发路面破损。

四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超载、超重车大量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混凝土路面破损的速度。

对于水泥混凝土出现的病害应及早进行防治,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早期防治的措施有几个方面:

(1)水泥混凝土道路病害刚刚出现的时候可能只是轻微的唧泥或小的裂缝,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逐步扩散,最终形成大面积的严重破碎。所以,搞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预防性养护十分关键,一定要做到勤观察、早发现,并及时处治。

(2)要特别重视对路面积水的防治工作,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即在做好灌缝工作的同时,对路面积水进行疏导,对经常积水的路段要增设泄水槽和排水沟渠,尽快排除积水。

(3)从长远看,在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建设、施工中建议逐步淘汰石灰稳定土质层,而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来修筑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基层。

(4)重视行车道板接缝养护。早期防治的重点在于接缝的养护。积极探索新工艺,采用新型材料进行灌缝作业。

(5)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杜绝超载、超重车辆对公路造成的破坏。

对于病害严重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1)对已断裂成三块以上并伴有严重沉陷的严重破碎道板,应采取整槽翻修的方法进行修补的。推荐使用快速修补的方法来处治破碎板,可采用525#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并掺入4%(水泥重)的促凝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水泥:砂:石子=1:2.5:4.5,W/C=0.55.也可使用混凝土促凝剂,该种材料对一般水泥混凝土有很强的促凝作用。施工中使用普通火山灰质水泥,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1.2:2.87.W/C=0.32,促凝剂掺入量为16%(水泥重)。快速修补技术的优点是能使修复后的新道板在短时间内恢复交通,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压力,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但快速修补由于混凝土凝结时间短,必须作好前期工作,且各道工序的衔接不能出问题。如能保证各项工序顺利实施,则快速修补法不失为—个快捷实用的好方法。

(2)对于板块断裂情况较轻,象只有一条贯穿板厚的裂缝来说,如果按破碎板整槽翻修的办法来做,不但成本高,而且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对待此类病害,宜采用封缝胶来处治。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裂缝清理干净;按间距1535era布置注浆咀并固定好;按水泥:封缝胶=1:1比率配制封缝用浆并刷在裂缝表面以封闭裂缝;最后按主剂:固化剂=2:1的比率配制注缝浆,利用补缝器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从而达到粘结裂缝的目的,使之重新恢复通行功能。

(3)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严重的修复,宜采用旧混凝土路面罩面技术,即采用道路专用土工布作为复合式路面夹层材料,并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剥落剂,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及缝隙进行技术处理。这样做可较好的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减少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行车舒适性,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技术主要特点为:能减少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造价省,并可及时修补;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快捷,推广容易;确保行车畅通,社会效益显著;行车舒适,减少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水泥混凝土病害防治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断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