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政治新词初探

2013-04-13王昀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词词语政治

王昀岚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36)

一、引言

德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洪堡(Humboldt)曾于1936年指出:“一种语言的词汇绝不能看作是无生命的、完全的整体。词汇是会通过其构词能力不断地生成和再生成的。”[1]这一观点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英语当然也不例外。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就曾说:“英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易于变化。”[2]的确,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英语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而新词的增加则为英语语言变化中最为明显的现象。20世纪的英语词汇量比它之前一千多年的英语发展史上的词汇总量增长了近25%[3]。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英语词汇的增长更是势不可当。而由于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新词中有极大一部分为政治新词。近几年,国内对英语新词汇的研究有些进展,具体研究各领域新词的文章也层出不穷。但专门研究政治新词的还不多见。因此,基于美国方言协会于2001—2010年评选出的政治新词,本文力图初探英语政治新词。

二、英语新词的概念

在探讨英语政治新词之前,首先必须探讨“新词”的概念。语言学家曾经一度蔑视语言中的新词现象。《韦氏新国际词典第三版》(1966)把新词(Neologism)界定为“非理性的、另类的词语”或“精神错乱者胡乱生造的无意义的词”,一般词典都不愿意收录新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调整了对新词的偏见,开始心平气和地接纳新词和研究新词,但对新词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4]。

所谓新词,是指新创造的词语或短语。词典编撰家Rondeau 和Guilbert 认为,新词是语言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在特定时间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在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词汇学等学科中相当常见。由于任何新词都包含诸多因素,应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加以界定。从历时角度看,新词是新近出现的词语;从词典编撰角度看,新词是未被词典收录的词语;从系统稳定性看,新词是形式不稳定性(如形态、书写、语音)或语义不稳定性的词语;从心理学角度看,新词是说话者认为是新语言单位的词语。总之,新词是新近出现的、词典中查不到的形式或语义不稳定的词语[5]。

三、英语政治新词

美国方言协会(American Dialect Society)成立于1889年,负责研究北美地区的英语及方言。该学会自1990年起每年通过投票评选年度词汇以及过去十年最重要词汇。历年热词中不乏政治新词。2001年,美国遭遇了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11(9·11 恐怖袭击),世贸大厦变成了Ground Zero(世贸中心废墟)。在9·11 事件中,美联航93 次航班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喊出了Let's Roll(我们开始行动吧!)。为了不让飞机成为恐怖袭击的武器,他们与劫机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接着,伊拉克战争爆发。在战争中,美军采用了一种新式武器daisy cutter(滚地球,为美国空军使用的一种燃料气化炸弹),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伊方不惜采取极端行动,实施suicide bombing(自杀式爆炸)。以上这些都成为当年美国方言协会评选出来的年度政治新词。2002年的年度热词为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简称WMD(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年,布什政府声称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此同时,普通美国民众中开始蔓延Iraqnophobia(恐伊拉克症),该词由Iraq 和phobia 两词组合而成。2003年,随着萨达姆被俘,萨达姆的藏身之处被曝光,该藏身之处被美军司令称为spider hole(蜘蛛洞)。该词也被美国方言协会收入,作为当年新词。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备战激烈,出现了red state、blue state、purple state(红州、蓝州、紫州)这些词代表了美国的政治地图,红色代表亲共和党的州,蓝色代表亲民主党的州,而紫色则代表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率旗鼓相当的州,这些词反映出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的全民狂热。2007年,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总统候选人,其丈夫比尔·克林顿一直在竞选道路上帮助其夫人,因此2007年的政治新词为Billary 或Hill-Bill(比尔和希拉里·克林顿)应运而生。2009年,美国民间开始怀疑9·11 事件的真实性,于是出现truther 一词,意为怀疑9·11 事件官方解释的人。当年美国政坛还出现了茶党。茶党本来是指参与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人士。而在2009年,美国出现一帮打着茶党旗号的人。他们开始是抗议那些令美国衰退的政策,要求减税,要求政府精兵简政等。对美国官方来说,茶党为一些反缴税、反政府,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反奥巴马的人士。因此出现了teabagger 一词,该词为对茶党的蔑称。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医疗改革方案,于是出现了Obamacare 一词,意为由其政府提出的医疗改革方案。

四、政治新词的特点

英语词汇在当代发展的途径与过去一样遵循着语言本身的规律。政治新词也不例外,总体而言,英语政治新词呈现词缀化、复合化、类比化、缩略化以及混合化的特点。

(一)词缀化。英语政治新词有很多是词缀化的结果。例如,布什执政八年,出现了一些政治新词,如Bushism(布什主义)、Neo-Bushism(新布什主义)、Bushspeak(布什语录)等。同样,这些年奥巴马执政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新词,如Obamanism 等。

(二)缩略化。缩略词的大量涌现是英语政治新词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因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人们需要更简便经济,更容易记忆的表达方式。可以说,缩略已成为现代人快速生活节奏的一个缩影。例如,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简称WMD。又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常用TINA——There is noalternative(别无选择)这个表达方式,TINA 这个词也随之流传开来。2003年由美国高盛证券公司提出的新名词BRICS(金砖四国),取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指的是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金砖四国”的经济都将快速发展,并将超过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与美国和日本组成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

(三)复合化。复合词在英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复合也是构成政治新词主要的方式之一。英语政治新词趋向于短语化,也就是常常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单词组合成一个新词。复合词成分或音节的增多能更精确地表达人类日益精密复杂的思维和纷繁的社会现象。例如,上文提到过的daisy cutter、suicide bombing 等等。

五、英语政治新词的语言接纳度

英语新词一般都具有创新性、时效性及不易求证性,政治新词也是如此。英语政治新词能否被语言系统最终接受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使用频率

英语政治新词出现的场合及频率大致可分为四种,即rare、infrequent、common 和frequent 等。一个政治新词刚产生时,其使用频率几乎为零(rare)。那些使用频率为零的新词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可能甚至闻所未闻,即便是少数几位朋友或家人也只足以将这一频率提高至infrequent。随着这一新词使用的逐渐扩大,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关注并运用这一词汇,使用频率升为common。如果新词进一步为全世界所认可和接受,使用频率上升为frequent,他们就会升格成语言系统的一员。

(二)再生能力

能生成其他新词的新词在语言系统中存活并被接纳的能力也随之增加。正如水分养料充足,沐浴阳光雨露的植物一般,语言接纳度高的新词也会伸展枝干,生成新的表现形式及意义。在政治新词中,自从watergate(水门事件)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下台后,“水门”就成了美国总统政治丑闻的代名词,由此而生成的相关表达比比皆是。例如,里根总统的Irangate(伊朗门)、克林顿总统的White Watergate(白水门)、Travelgate(旅行门)和Zippergate(拉链门)或称Monicagate(莫尼卡门),小布什的Enrongate(安然门)、Iraqgate(伊拉克门)、Plamegate(情报门)以及Prisongate(黑狱门)等。总而言之,新词的再生能力越强,它被语言系统接纳的程度也越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社会同步发展、变化的。在语言诸要素中,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最明显。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新旧名称的更替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作为新词中重要的政治新词,也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而不断变化着。分析政治新词有助于我们及时地跟踪了解英、美等国关于当代英语词汇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语言思维、增强语言素养,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从而有力地指导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与研究。

[1]洪堡.论语言[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8:93.

[2]Eugene Nid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10.

[3]汪学磊.英语新词新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17-120.

[4]Bejoint H.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ie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26.

[5]黄贻宁.英语新词的概念、来源及取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77-80.

猜你喜欢

新词词语政治
容易混淆的词语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