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王鸿达小说《绿》的寓意

2013-04-13赵丽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克林白桦林故园

赵丽娜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一、引言

王鸿达是当代著名小说家。短篇小说《绿》发表在《小说林》1996年第3 期,之后被《小说选刊》、《中国文学》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这篇小说是王鸿达小说的代表作,有着深刻的寓意。

二、森林之绿与人生之绿

1.生命与自然的融合

王鸿达的小说《绿》中清纯美丽的姑娘青云,用她把热血洒于偏僻的克林的精神,用她的伴随绿而去的生命,证明了生命与自然的零距离,实现了生命与自然的融合。

青云来到偏僻的克林地区,当她沉浸于自然美景时却除去了心中烦闷,可见自然在青云心中有无穷的力量。文中多次提到自然,“新绿的枝叶层层叠叠抖动着,做着无限忠诚的欢迎状。远处模糊起伏的山峦,缠绕着一团一团流动的绿雾……”青云将生命留在这里。克林山区就是作者营造的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青云的到来代表美好的人与美好的自然的融合。

在这穷乡僻壤的山区她终于找到了具有艺术天赋与灵性的孩子,找到了让她更加努力的机会,找到了她甘心将自己年轻有限的生命全部抛洒于这片深情的土地上的决心和勇气,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确切地说找到了将生命融合于自然的契机。为了这一线希望,她每天都在努力着。她为了一架脚踏琴,把精心积攒的工资全部投入在这上面;她为了自己唯一的希望,去说服要苇丽辍学的家长。最后她终于胜利了,“苇丽在秋天里拿到了全地区学生声乐比赛第一名的奖状。这是克林学校建校以来得到的第一份荣誉。”当苇丽在青云的培育下取得比赛一等奖后,从此校长更害怕工资关系还在山下的青云会离开克林了,当王校长很激动地对青云说“谢谢你,青云老师”时,青云反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是这里的一名老师吗?她毅然决然地要求刘助理把工资关系落到山上,欣然放弃了下山工作的机会。刘助理问青云是否要在这里做一辈子,从青云那望着远山坚定的眼神中,我们知道青云真的属于这里了,真的属于这片自然了。

小说接近尾声时,青云的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密切,作者将两者的关系突出得更加明显。“青云站在几株亭亭的白桦树丛中冲他一笑,黄色的树叶也跟着动了动,笑了笑。好久以后,刘助理还在回味那张白桦林丛中的笑脸,那是多么灿烂的一笑呢?”那张白桦树丛中的笑脸,似乎不仔细分辨就已经看不清是树是人了,人树已然模糊,刘助理已经抓不住那融入树林中的青云了,已经阻挡不住青云融入森林之绿的那股自然力量。青云最终还是死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之后人们把她葬在了那片美丽白桦林中,她终于实现了“做一片绿叶,无声无息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意愿。青云的生命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她的生命之绿正在绿色的森林中静静地舒展。

2.生命的别一种延续

从青云倾心歌唱时吐出的那股鲜血来看,青云是死了,活着时如此静美,死得那一瞬间也美得那么令人震撼;从白桦林中人们为她举行的隆重的葬礼中,我们知道青云是死了;从陌生男青年面前的墓碑来看,我们知道青云是死了。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么可爱、善良、美丽、安静、坚强的姑娘真的死了。但她虽死犹生,她的生命融入在自然中,随森林之绿永存,是生命的别一种延续。

青云的葬礼在校园旁边的白桦林里隆重举行。简约的“隆重”二字,却真切地表达出山区的人们对她深深的敬意与怀念,这就是对她最美的称颂了。此时此刻,我们也是多么爱她敬她怜她念她。

她伴随绿而去,却因自己生时的执着、奉献、坚强使生命再生之树开花结果,变成了一棵更加蓊蓊郁郁的树,并且甘愿永远驻扎在这荒芜的山区里。她的生命依然融入到她培养的学生身上,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三、森林之绿与作家之思

1.心回故园的泣血之恋

用青云吐血来表达出自己对故园的依恋。“王鸿达是黑龙江伊春走出来的作家,对家乡的情和对祖国的河山的爱可以说胜过了一切。”这是一个作家对他散文创作的概括与评价。笔者认为他的小说创作也深受家乡山林的影响,深深地体现出他对故园的依恋与关怀。“艺术的印象只有当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某种感情而把它传达出来时才可能产生。”[1]《绿》就是以他曾经当过代课教师的克林山区为背景,展开的一幅静美的森林之绿的画卷。从小说多处对自然的描绘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作家对故园无限的爱恋与怀念。

我们随着青云来到一个偏僻的林区小镇,通过“吱嘎吱嘎”的脚步踏木楼梯的声音,一座旧式简陋的木楼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见小镇的落后与贫穷。青云却甘愿到克林这个偏僻的地方,并把自己最后的时光也留在这里。这就是作者自身意愿的体现,他将自己的意愿赋予于青云上,通过她来表达自己对故园的依恋。青云甘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于山区教育事业,她努力培育有音乐天赋的苇丽,还代六七年级的语文课、地理课,兢兢业业。其间也有学生家长的阻碍,刘助理的不理解,但她努力克服了生活、工作、精神上的种种苦难,终于有了些许成果,奉献精神和同命运的抗争的昂扬与高亢,体现出不凡的生命意义,使她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牺牲的那个静美的艺术瞬间,“一股鲜红的血就从青云的口腔里歌唱着涌了出来,点点滴滴地散落在白色的琴键上,琴键上顿时绽开了无数朵鲜红的玫瑰花。春天的阳光照在上面,绚丽无比。”青云为了山区教育真的是呕心沥血,倾尽了自己最后一口气,以泣血的力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完成了对这片土地的最后一点奉献。是她为山区教育注入了力量,使山区教育有了一些希望。这就是作者报效故园的一腔热血,青云就是作者愿望的实现者,青云吐出的那股鲜血里凝聚着作者多少对故园的依恋,用鲜血的力量来烘托自己对故园的热恋,这就是作者对故园的泣血之恋,通过这无声却胜似有声的呼喊来倾诉自己对故园的怀念与关怀。

即使作者怀念山林,怀着对故乡山林无限的热恋与爱,但也因现实所迫而不能继续留任于那些穷乡僻壤,只身离开闯入大都市,但那些山林之爱使他用手中的笔尽情地讴歌山林,讴歌养育自己的故园。他会感染鼓动无数人去爱护山林、爱护自然,将自己的力量奉献于故园,人生之绿使森林更绿,森林之绿也完全凸显了人生之绿的意义,如此作者也将自己对故园泣血的爱表达出来,并将这份激情化为不可估计的力量奉献给了故园。

2.梦萦美好的执着之念

青云吐出的那股鲜血蕴含着作者对故园无限的热恋与关怀。作者通过青云这个形象表达了其对人类美好心灵的执着挖掘和无限期待,以及对故园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简单说来——应该热爱自然,而这种爱,和一切爱一样,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有力地表现自己。”[2]“自然是一个思想的化身。”[3]王鸿达找到了对美好自然的爱的方法,并在青云身上注入了自己深刻的思想,他对美好的执着可见一斑。

[1][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丰陈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07.

[2][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M].李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241.

[3][美]爱默生.爱默生随笔全集[M].蒲隆,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273.

猜你喜欢

克林白桦林故园
山月
遥怜故园菊花开
那一片白桦林
李轶贤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不倒的陀螺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忧伤的白桦林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