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瓶梅》人名探析

2013-04-13叶晓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儿化西门庆金瓶梅

叶晓庆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一、引言

命名是一种艺术,古往今来的人们往往借助名字来表达某种希冀和愿望。名字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它象征的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一个符号。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命名作为一种彰显民族特色的艺术,便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丰富深刻的人物形象,细数其中牵涉到的人物达三四百人,可以说是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色人物于一处。作者兰陵笑笑生运用神来之笔为各色人物所起的各具特色的名字,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市井文化百态。

二、《金瓶梅》人物命名方式

(一)通过谐音命名,寓意深刻

谐音命名的方法,就是一种利用文字的发音相同或相似而进行的一种文字处理技巧,使人们在阅读某些音节组合时联想到其他的读音以及其他的含义。如西门庆续妻吴月娘的弟弟,名唤“吴典恩”,“吴典恩”谐音为“无点恩”,是说他这个人寡情薄意,是个无情无义、恩将仇报之人;再如“应伯爵”,“应伯爵”是西门庆的“会中十友”之一,也就是西门庆的帮闲无赖朋友[1]。“伯爵”谐音为“白嚼”,意为专门吃白食,他奉迎西门庆,无微不至,虽年龄比西门庆要大几岁,却口口声声赶着西门庆叫“哥”。他是西门庆家酒席上的老客,无论是节庆喜丧之日,或是聚亲会友,几乎每宴必到;有时即使与西门庆书房闲坐,也总待排出酒肴让他吃了才去,真不负他“白嚼”的美名。

(二)借助行序命名,简单有序

利用行序命名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命名方式,这种命名方式一方面彰显了人物在某一群体中的排行位次;另一方面方便人们的记忆。这种命名方式在我国使用得特别早,早期往往是贵族阶层在名字中加入“伯、仲、叔、季”这四个字来表示兄弟姐妹的排序,发展到后来,这种方式却成为了平民百姓最常使用的命名方式,只不过是将“伯、仲、叔、季”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四”罢了。《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里面必然要出现许多社会底层人物。为了契合这些人物的身份,作者必然会选用这种借助行序命名的方式。西门庆家中用这种命名方式命名的奴仆丫鬟们,更是处处可见。《金瓶梅》里的“周二、阮三、贲四、向五、王六儿、翁八、何十”等人,他们全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

(三)用儿化音取名,标示身份

名字儿化一般常常用来作为人的乳名使用,名字儿化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娇柔妩媚,惹人怜爱的。《金瓶梅》一书刻画了众多的妓女的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妓女的地位是异常低下的,她们的命运大都也都是非常不幸的。作为受欺压的小人物,一方面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强颜欢笑,出卖自己的色相;另一方面她们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很多难以向外人道的烦恼与痛苦。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人特殊的身份特征,常常使用儿化音的方式为这些妓女命名,如李娇儿、李瓶儿、董娇儿、郑爱月儿、吴银儿、卓丢儿等等,可以说这些儿化音所具有的亲昵矫情的色彩,更符合其作为妓女的身份。

(四)根据外貌命名,形象生动

借助人名的外貌特征进行命名的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而且沿用时间较长,直至今天很多人的小名仍然还是根据人的外貌特征来取的。根据外貌特征来取名的人,他的外貌多有异于常人之处,如我们今天常听到的“王麻子”、“孙秃子”、“刘瘸子”等等。《金瓶梅》中的人物各具特色,外形特征异于常人的更是大有人在,因此《金瓶梅》的作者在给人物命名的时候,不会不考虑到这一因素。如武长腿、鲁长腿是因为长腿而得名,直呼其名便可见其人的外形特征;还有如叶头陀,很能形象地暗示出其外形特色来。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潘金莲便是因为一双三寸金莲而命名,作者在小说中写道:“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因此小名金莲。”[2]可见当时的社会把小脚缠足作为一种美,一双金莲便是一个女人美的标志。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孙雪娥,她的名字中有个“雪”字,是因为她的皮肤特别白皙,因此在西门庆家里,她也被人叫作“雪姑娘”。根据相貌进行命名,通过名字反映出人物的特色,使得文章阅读起来生动活泼,真实可信,少了很多编纂的痕迹。

(五)使用希冀用语,祈望美好

在中国,名字中带有表示希冀用语往往寄托了长辈家长对后代的美好祝福与期盼,如“曾孝序”、“苟子孝”中的“孝”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美德;“翟谦”中的“谦”便是意味着谦顺谦恭的优秀道德;周忠、周义中的“忠义”都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中所崇尚与推崇的;“夏延龄”、“何永寿”都含有祈求长寿的意义;“黄玉娇”、“韩金钏”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与期待[3]。自古以来“梅花”便是一种高洁的植物,“凌寒独自开”是对梅花的最高赞誉。虽然在《金瓶梅》中以“梅”进行命名的人物比比皆是,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庞春梅,她的地位,在前八十五回中只不过是西门庆宅中的一个丫头,但她不时任性的脾气却使得潘金莲也要让她三分,西门庆依她话儿办事,且竟敢与孙雪娥对抗,叫吴月娘拿她无可奈何。在后十五回中,她成了主子。“梅花”的某些特性确实在她的个性中有所体现,但她的命运并没有像名字所期盼的那样走向美好,而是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

三、《金瓶梅》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

(一)借助人物命名,鞭笞没落官商阶层

《金瓶梅》中塑造了以西门庆为首的一系列官商阶层,他们凭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肆意地欺凌弱势人群,同时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这些恶霸势力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把清河县弄得乌烟瘴气,浑浊黑暗。身在其中的下层百姓便是这个没落的官僚群体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甚至不被当作最基本的人来看待,那些官商阶层肆意地凭着自己的性子随意地役使他们。《金瓶梅》的作者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对这个没落的官商阶层进行了深刻的鞭挞,这在《金瓶梅》一书人物的命名上就可以窥见一二,例如:专管收税的钱老爹,他的名字是钱龙野,谐音便是钱笼也;另外又如清河县的知县李达天,意思是一手达天的意思;“范纲、孙纪”寓意为“犯纲、损纪”,“王宽”谐音为“枉宽”,这些都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

(二)借助人物命名,深刻达到劝世目的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4]。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而在明清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和完备。“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金瓶梅》序)小说最终选用“金瓶梅”这一名称,就是要劝谕世人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为戒,修善其身,远离欲望,从而达到深刻劝世的目的。

[1]孟昭连.谈《金瓶梅》中的人名谐音与成书[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1).

[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沈晓静.《金瓶梅》人物名的文化意蕴[J].学海,1999,(3).

[4]郭世綖,尹大春.试论《金瓶梅》命名之深义[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儿化西门庆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有趣的“儿化”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