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2013-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服务型素质

(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沈阳110031)

在彻底摆脱具有强制性特征的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的基础上,一种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思想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并在对体育教学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1]。在此教学思想的引导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全面的变革,以彰显服务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其重要性以及功能已得到理论层面的印证,但是该教学模式的实用价值还缺乏实践的检验。本文对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于为此教学模式的全面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1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1.1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服务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必要的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以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相关行为提供必要的服务,进而促进其成长、成才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全面的发展为重点,以便于为形成尊重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促进教育对象健康发展等良好教育格局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1.2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思想的主导性。服务型体育教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依据,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

(2)教育理念的人性化。服务是以人为核心的行为方式,是服务者通过相关的行为使得服务对象从中受益的过程。而服务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服务基础之上的,其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彰显出的“唯成绩论”的狭隘意识,使得教学氛围充满人性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

(3)教育形式的渗透性。服务型教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便利条件。因此,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大多采用引导、激励、辅助以及推进等形式,寓教于学、富教于乐,以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因此,这些形式的集中特点在于渗透性,即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激发与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解决现存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健康发展。

(4)学生接受方式的选择性。服务型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使之对于知识的接受形式呈现出明显的自主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具实效性。

(5)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服务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质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基础的差异造成了其学习需求的多样性,由此引发了服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凸显出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素质层面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而确保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使之与素质教育形成同一性的发展趋势。

1.3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功能

(1)注重全局,促进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服务型教学模式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都具有指向性。这是因为,首先,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充分尊重与把握学生素质能力的差异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满足不同素质能力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观点,为学生提供适合其素质特征与需求心理的服务;其次,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为宗旨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发展趋势的目的性与指向性,规定了服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强调其适用范围的全面性,已达成对每一名学生学习行为的帮助与促进。因此,服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全局,讲求实效,对于教学整体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2]。

(2)强调细节,突出教学行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宗旨在于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该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凸显出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由于学生素质差异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需求以及心态,这对于教学各环节的紧密连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确保教学的整体效果,服务型教学模式能够针对细节的波动与环节间连接的偏差,进行有效的修正与调节,运用服务意识加以平复、推进以及感召,使得教学行为更具实效性。同时,服务手段的运用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而实施的,因而,凸显出教学行为的指定性[3]。而正是由于服务型教学模式所凸显出的指定性与实效性,使其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得以有机的凸显。

(3)讲求氛围,规范与指导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服务型教学模式强调服务意识的发挥,因而讲求对氛围的营造。而充满服务意识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无时无刻不体验与感悟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与付出,因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规范与引导具有健康性、和谐型的教学环境的营造与发展。

2 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 转变教学观念,凸显服务意识

服务型教学模式是依据素质教育理念而构建与发展的,因此,对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促使行为的创新,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具有引导与规范作用,因此,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作为引导。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彰显服务思想的教学新观念,用以指导与规范服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

2.2 营造服务氛围,惠及全体学生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象是全体学生,是以满足不同层次素质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强调对教学整体效果的促进与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彰显服务意识的教学环境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服务教学的氛围,以此来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服务型教学模式的作用与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达成施惠于行、波及全面的良好效果。

2.3 强化内容创新,满足不同需求

服务型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陈旧与滞后,造成了学生兴趣低下、厌学现象突出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服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具有实效性与适应性的内容体系的创建,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依据,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用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2.4 加强师资培养,促进目标实现

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理想效果的取得。因此,作为全新理念引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其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为了确保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其整体水平,进而为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2.5 建立服务体系,维系作用持久

服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是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为了确保该教学模式应用的持久性,以便于对服务作用持久性发挥提供保障,有必要建立与服务型教学模式运用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一方面用以促进、提高与维系教师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用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促进该教学模式作用功能的发挥以及实用价值的凸显,为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 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把握,以突出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服务型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本目的,通过对服务手段的实施,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对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素质状况及学习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以便于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使得教学内容体系的创建、方法体系的择用以及目标体系的制定更具指定性与明确性,用以维护与提高教学行为的实际效果。

3.2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

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其关键环节在于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摒弃故步自封的意识,树立和发展与新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全新理念。服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彰显人性的尊重,凸显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因此,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将教学行为视为服务的手段,将全体学生视为服务对象,从而促进与维护服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1]白晓明,王家忠,黄全明,徐卫东,陆少颖.以人为本城乡联动 全面构建服务型师训体系——宁波市市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胡赤弟.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2).

[3]唐忠明,刘鲁庆.适应地方建设需求 培养应用理科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9,(1).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服务型素质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