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4-12张卫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实践型教学大纲学期

□文/张卫丽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巩义)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之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客观情况的存在,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性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实践性又低于中等职业院校,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高校的毕业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相脱节。目前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首先是英语水平高;其次是财务方面的技能,具有会计资格证;再就是看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如果这些都没有,就要看面试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了。会计用人单位有一些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英语好、有专业技能、有综合素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就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而言,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需要,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中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在考研考证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通过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全真的实务操作,而不是模拟操作,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高校如何在学生中进行理论型和实践型培养的人群选择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针对本科生而言,大一期间应以高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公共课为主,尤其是英语和高数的学习。大二期间就应当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为主;也就是目前大一期间和大二期间按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三期间,这时学生就能够区分出学习的好坏和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自己应当是以理论型为主还是应当以实践型为主,那么在以学生自我意识为主的情况下会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大三和大四的教学大纲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订。针对专科生而言,由于其理论基础普遍低,所以可以定位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加强实践方面的学习。所以,在实施方面,主要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第六学期:工业企业会计实训、财务分析;第七学期:专门的注会辅导和考研;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目的性很强的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在理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好的考研考证的平台。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40%,英语四级10%,重点理论课程25%,考研考证25%。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资产评估、财务分析;第六学期:前半学期集中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在校模拟),后半学期连同第七学期深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在实际企业实习的时间加长,从而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实战操作,深入企业实习有着比在校实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德才兼顾,从而学到在校期间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也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岗位分工由企业决定,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60%,英语四级10%,实践课程30%。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在前述已经进行过阐述,教学大纲的修订会伴随教师的聘用、教师技能的提高、实习单位的长久建立、考核机制的实施难易度等问题,需要在实施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需有固定的实习单位。目前,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这样既不好管理,又不好考核,加上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学校无从考证。在我们实行了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机制,并且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需要学校统一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面对一大批学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这样既可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表现好的话,很可能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学校需有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要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有一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两头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间少(长期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的教师人数少,这样在进行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所以,学校需加强两方面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从外界聘请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教师的讲课水平,也可以为学校提供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

(四)学校需有一支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对于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会计人才,学校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界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现有教师的学位和职业资格能力,特别是对现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五、结语

在高校中对会计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原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进行两种模式的联合教学,又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水平,真正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考研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当然,这种改革在实施中会存在某种问题,需要随着实施的进行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成为一种真正对学生有益的培养模式。

[1]高媛.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董小静,吴光荣.论民办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9.

[3]赵奇,吕其诚,马凤鸣.创新课程体系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实践型教学大纲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
立足嘉兴现代物流业 培养高职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