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2013-04-12刘朝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汇率国际化

□文/李 瑾 刘朝圆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在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我国与越南、缅甸等边境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老挝,人民币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本币流通。在蒙古,境内流通的人民币占到其总流通量的将近一半,在蒙古边境的人民币流通量占比更高。在朝鲜,各种商品、服务以及货款的结算都在使用人民币,并且当地居民也将人民币作为硬通货的选择之一。在俄罗斯,中俄两国《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的实施使得人民币在边境线上的沿途地区被更广泛地用于贸易结算。

从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结算的初级的阶段。例如,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城市作为国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海外试点的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和东盟十国;2010年6月,国家进一步将试点的区域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海外试点范围则由香港、澳门、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则由原来的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拓展到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的结算。但是,从整体来看,人民币结算功能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各种政策仍然处于试用阶段,人民币的结算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性构成干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面临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目前,美元和欧元是国际市场上流通的两种主要国际货币,世界市场上的很多交易都是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的。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可以为本国带来铸币收益,也可以扩大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目前,美元是国际社会中的主导货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铸币收益,而且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就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既得利益,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所以,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很可能面临来自美国方面的政治压力。

从亚洲区域来看,日本推行的日元国际化和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相互的压力。欧元成功面世以后,日本政府开始着力于推动“日元的亚洲化战略”,期望日元首先能在亚洲实现区域化发展。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要把亚洲作为起点,以亚洲为中心,最终辐射全球。所以,亚洲也是我们国家首选的区域货币的实现地。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可能会面临来自日元区域化的压力。

(二)我国宏观调控难度增大

1、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对我国的利率造成冲击。目前,我国央行对人民币境内外流动的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央行可能对货币供应量的度把握不准。若是现阶段货币供应跟不上与日俱增的人民币需求,就会使我国利率面临上行的压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了,那么货币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就会使得我国的利率水平上升。利率的上升将会降低投资量,进而可能降低国民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2、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对我国的汇率造成冲击。首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长期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国际化肯定会带动境外投资者纷纷来中国投资,同时,以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的种类也会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的销售规模也会大增。如此一来,境外对人民币的投资需求就会上涨,那么人民的汇率就会面临上升的压力。而汇率的上升又会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其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逐渐形成可能会对国内有管制的汇率造成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然要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依托,而香港就是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实践基地。

(三)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我国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难免会受到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了我国央行对人民币存量的监测难度和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必然在逐渐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的货币。如果大量的人民币在境外定价和交易,加上人民币资本的流出流入和跨境银行在海外经营离岸人民币业务等,就有可能使得人民币的需求产生波动,这也就加大了我国央行对人民币存量统计和监测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独立性。人民币在向国际化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境外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规模会逐渐增大。当我国政府要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就会降低我国利率水平,而利率水平的降低会导致资产的收益率下降,这就有可能使得境外居民将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变卖,转而投资别的收益率更高的资产,结果就会出现资本从国内大量流出,国内紧缩的局面得不到改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受限。

三、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给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国际上,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政治压力;国内,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深入,一些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就开始显现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人民币的国际化会使我国面临来自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压力,我们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要从周边化过渡到区域化,我们就要尽量取得周边国家和亚洲区域经济体的支持。所以,我们首先要积极在亚洲区域内和更多的国家展开经济金融合作,尤其是货币金融方面的合作。

(二)建立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金融运行机制

1、加深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基础环境,但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了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因素。我国的经济交易主体没有完全市场化,并且市场化的金融产品和产品结构都处于匮乏状态。所以,我们要丰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产品种类以及层次,并且鼓励合法的金融创新,允许更多的经济交易主体参与其中,以此来逐渐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

2、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促进汇率形成的市场化。2005年7月,我国的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相比以前的汇率机制,现在我国的汇率机制已经开始更多的反映市场信息。但是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还是比较小。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离岸人民币市场会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汇率,而我国内地的汇率又比较刚性,那么两地的汇率差价必然导致资本的流动,从而干扰我国经济发展。所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波动应该更加反映市场的情况,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应该与时俱进。

(三)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1、丰富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而加深,那么境外的投资资本就会通过利率来影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到经济。所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日益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就要建立更多的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这样可以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能更精准和更畅通地作用于经济社会。

2、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控经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环境会发生改变,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惯性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收缩银行信贷资金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但是,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会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也走向国际化。在新形势下,公开市场操作应该受到央行更多的关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但是,人民币国家化会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政治压力和经济方面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给我国的人民币国家化提供一些建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康稳定的发展。

[1]李朝永.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4.

[2]高晓迪.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财经与管理,2012.4(下).

[3]华志远,李伟,乔兆颖.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探析和政策应对[J].吉林金融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汇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