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实践与展望

2013-04-12潘黎费洁钟培松

上海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免疫预防我区嘉定区

潘黎 费洁 钟培松

(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800)

免疫规划是根据疫情分析和人群免疫状况监测,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人群预防接种及相关疾病控制措施,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消除并最终消灭相关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1978年引入计划免疫概念,从最初期“4苗防6病”,到200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及2008年国家确定扩大免疫规划,使用14种疫苗预防15种相关传染病,经历了以普及儿童预防接种为主的“计划免疫”阶段,到现在科学规划控制相关疾病为目的的“免疫规划”时期[1]。嘉定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免疫预防工作,回顾三十年发展历史,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对推动嘉定区新一轮公共卫生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 我区免疫预防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区免疫预防工作得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免疫预防工作以突击性预防接种为主。1950年全区开展全民普种牛痘运动,居民免费接种牛痘26万余名,占全区应接种人口的98.00%以上,1951年起天花绝迹;1955年试用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白喉发病率显著下降,1959年全年共发病31例,发病率仅为10.34/10万,1966年改用百白破混合疫苗,1968年后无白喉病例发生;1965年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966年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接种,白喉、百日咳、麻疹和脊髓灰质炎4种建国初期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 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后期,即扩大计划免疫阶段,是我区计划免疫全面发展的阶段。1978年我国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发起 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开始正式实施计划免疫,嘉定区积极参与全国EPI(扩大免疫规划)活动[2]。EPI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扩大预防接种的目标人群,提高接种率;二是要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疫苗使用的种类。加强了计划免疫在组织建设、冷链建设、目标管理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工作。1979年制订《嘉定县计划免疫实施细则(草案)》,运用“四苗”预防“六病”。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在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开设按周或按月接种的门诊,使免疫接种程序化、规范化。1983年,全区适龄儿童的“四苗”接种率达97.80%以上,一岁半内儿童的“四苗”覆盖率为89.93%。1987年,一足岁儿童“四苗”覆盖率为92.86%,免疫成功指标和疾病控制的效果等都达到了卫生部的考核指标。

第三阶段 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后期,是以消灭和控制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进一步扩大免疫预防服务范围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区计划免疫建设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服务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的时期。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普及儿童免疫服务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免疫策略进一步得到调整,实行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免疫服务内容不断扩大,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管理,并开展了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率进一步提高,在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先后达到了以省为单位、以县为单位和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85.00%的目标[3]。

第四阶段 即进入21世纪至今的近十年,是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不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时期。2005年国家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我区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先后实施了接种告知制度、预防接种上岗证制度、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鉴定等措施,使我区的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2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的成效

2.1 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率

我区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不断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为工作重点。经过长达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19世纪90年代,我区本地户籍儿童疫苗接种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然而,进入21世纪,我区经济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我区免疫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成为了新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区于2005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全免费政策,外来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待遇,明显提高了外来儿童的“五苗”接种率。至2012年底,我区的接种人次数达到了731 602剂次,外来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也分别达到了100.00%和99.87%,与本地儿童无显著差别。

2.2 降低了免疫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3]

随着我区免疫预防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区疫苗可预防疾病被控制在历史低水平。1951年起天花绝迹;1973年起无白喉病例发生;1980年起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2000年证实无脊髓灰质炎;1991年以来没有户籍人口乙脑病例发生;2003年以来户籍人口没有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发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2.3 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

冷链是保持疫苗效价的重要条件,我区自计划免疫开始实施之初,就不断完善疫苗的冷链系统,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我区的冷链系统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以冷瓶冷藏包为主,到全面配备普通冰箱,以及后来的专业医用冰箱的配备,冷库、冷藏车的配置,全区由点到面逐步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至2012年底,我区共有冷藏车1辆,普通冷库2间,冷冻冰箱3台,普通冰箱42台,冷藏冰箱134台,冷藏箱包52个,基本满足了我区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

2.4 发展壮大了免疫预防队伍

全区的免疫预防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目标任务、机构健全、设备配套、策略周密、队伍稳定、人员素质高的免疫预防服务体系,成为全区免疫预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至2012年底,全区共有13家社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人数为217名;4个产房机构,负责新生儿乙肝、卡介苗接种工作,有接种人员113名。同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免疫预防科,专职工作人员6名,负责全区免疫规划的业务管理和督导检查工作,保证了全区免疫预防工作的落实。

3 目前的困难和对策

随着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化解新的矛盾。

3.1 加大外来人口管理力度,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持续上升,我区的免疫预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已经成为新的重点和难点。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外来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随着扩大免疫的实施,疫苗种类的增加,外来儿童的其他疫苗接种率(如:乙脑、流脑、麻风腮疫苗、甲肝等)仍处于较低水平。给我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已经成为我区免疫预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3.2 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进程[4]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预防接种范围的扩大,接种人次数的不断增加,原始的卡、证、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免疫预防工作的需求。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免疫预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提高免疫预防系统的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建立具有资料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免疫预防服务体系,才能满足新时期公众对免疫接种服务的需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1] 史淑芬.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发展[J]. 首都公共卫生,2009, 3(4): 179-180.

[2] 卫生部. 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3): 97, 101.

[3] 费洁.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的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 23(3): 282-283.

[4] 郑高. 信息技术在免疫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 2005, 21(10): 769-770.

猜你喜欢

免疫预防我区嘉定区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鹅蛋子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与免疫预防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预防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我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嘉定区内11号线乘客接驳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