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幼儿华文教师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2013-04-11闫慧娟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华文泰国汉语

闫慧娟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中国重庆402160)

自1992年,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开始实行全面开放的政策,将华文视同为学校教育中可以选修的外语课程。目前,泰国教育部将中文列为第一外语,将汉语课程纳入泰国2000所中小学,中文与英文平起平坐。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

幼儿华文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对中文发音和中文活动的兴趣,并发展幼儿学习和运用中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使幼儿初步获得对中文活动时间和中文交往对象的敏感性,培养最初级用中文进行日常交往的口语技能。同时,使幼儿通过中文活动扩大视野,初步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他们对中文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态度,让幼儿最终对中泰两种文化的认同奠定基础。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泰国华文教育,已在泰国开设二十余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并从2006年开始每年向泰国派遣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每年资助千名泰国汉语教师赴华培训,这些教师成为华文教育中主要的师资力量。笔者有幸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作为中国侨办赴泰支教教师,在泰国大城府强华学校从事幼儿华文教学。因中国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泰国人学习汉语的要求,泰国华校聘请当地的非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人及在泰国学过4-5年汉语,大学本科毕业的泰国人来教授泰国学生汉语。为提高华文教学水平,幼儿华文教育课堂由一名中国教师与一名泰国本土教师合作完成,通过一年的幼儿华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幼儿华文教育课堂中,中泰教师有效互动与合作成为影响华文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一、中泰幼儿华文教师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华文教学是在第一语言基础上的第二或者第三语言启蒙教育。不同于小学更不同于成人的汉语学习。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都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但从中泰两国华文教师合作下的幼儿华语教育实践中来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语言基础知识不够全面、对中国的文化知识了解有限、自身的汉语功底也比较薄弱。同时没有掌握幼儿心理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训练与幼儿华文教学的实践经验,这些中文专业毕业的泰国汉语教师,在他们教授幼儿汉语的过程中,习惯用母语来教授汉语。而中国赴泰汉语支教教师,因语言因素及对当地文化了解的限制,尤其是中泰教师在幼儿华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合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泰教师缺乏有效沟通

在幼儿华文教育课堂中,中国教师和泰国中文教师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课堂上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两者之间相互沟通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中泰教师之间往往疏于沟通,所秉承的幼儿教育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同,会造成彼此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幼儿华语教学应立足于幼儿掌握第一语言口语的基础上,从学习汉语口语起步,以听说为主,组织设计生动活泼的汉语学习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环境中学,在娱乐中自然习得。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汉语语感,初步汉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习惯和各种基础技能的培养,营造一种学习汉语的氛围,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的掌握。但在幼儿华语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泰国中文教师大量使用母语,汉语的环境与氛围被破坏,幼儿在说汉语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母语的思维模式,把汉语转化成母语然后说出来。因泰语汉语是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和使用习惯。如果幼儿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是由泰语到汉语,也就增大了泰语对汉语负迁移的作用,也不利于幼儿汉语思维模式的培养。以《数数字》教育活动来讲,幼儿在数汉语“一二三…”往往加入泰语来数,“一二三…”尽管幼儿能够熟练背诵,但如果教师单独挑出某一数字时,幼儿无法很快地说出,而需要从头背起。

(二)中泰教师课堂角色不清

角色不清的原因是角色概念本身明确而角色履行者对其有意或者无意模糊。幼儿华语教学的工作需要中泰老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但是有时候由于缺乏良好的角色意识而故意忽略自己的角色责任,或者由于经验不足对自己的角色概念本身缺乏清楚的认识,造成角色不清,最终导致不良的合作形式。

无意的角色模糊导致的被动合作,其原因是老师工作时间较短,或者缺乏幼儿教育的经验,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一位泰国中文老师说:“我之前教的都是小学生中文,从来没有教过幼儿班,我觉得只是学的内容简单一点就可以。”而有些泰国中文老师则认为自己的角色仅仅是翻译者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完全交给中国的老师。

中国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幼儿华文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对泰国文化习俗和当地幼儿兴趣、汉语水平的深入了解,照搬国内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造成难度过高或者幼儿没有兴趣,这样就会减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中泰教师缺乏共同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课堂中中泰教师建立共同的长期奋斗目标,才能激发双方的教学动力。在幼儿华文教学的课堂上,中国教师设计教育活动目标,为了实现目标的方向性和动力作用,需要把自己的个人想法与泰国中文教师分享,并善于激发对方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缺乏幼儿华语教学大纲与标准,双方在华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上存在分歧,泰国中文教师更侧重汉语知识的传授,如幼儿学会“水果、五官”等中文词汇,而中国老师则认为培养幼儿对中文发音和中文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华文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华文和运用华文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泰国中文教师认为课堂应该是整齐安静的,活动性强的教育活动,纪律不好管理,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中泰教师在幼儿华文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未解决,会使双方为共同目标所产生的动力随之消失。或者造成泰国中文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造成了应付制度上的规定而产生形式上的合作。

二、中泰幼儿华文教师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一)建立幼儿华文教育长期目标

在幼儿华文教育课堂中所建立的共同目标最好是长期性的,如培养幼儿对中文发音和中文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学习和运用中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多数中国教师赴泰支教的时间有限,为1-3年,这对于建立幼儿华语长期目标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前提,目标的建立就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制定长期目标时,中泰教师双方应充分交流,尊重当地的特色,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防止照搬中国的教育宗旨,或全部采用泰国的教学目标,吸取双方教育中的精髓,这样双方才有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幼儿华文课堂上,中泰教师需以共同营造华文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为目标,可根据教育目标分工合作,一起组织教学。如在情景教学《见面问你好》中,中国教师和泰国中文可以在早晨幼儿入园这一情景中,实现幼儿熟悉“见面与分别”的问候语,创设见面和分别的情景对话,中泰文老师分别扮演老师和家长,并且让幼儿积极的参与进来。这种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的师师互动容易将幼儿引入情境中,促使幼儿模仿,以师师互动带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

(二)筛选幼儿华文教育内容与策略

中泰老师每天要面对三十五个左右零汉语基础的孩子,且存在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所以中泰教师要有意识地随时随地与对方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科学筛选幼儿华文教育内容与策略,保证在华语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是共享的,中泰国教师需要交流,对中国或者泰国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充分尊重,求同存异,以幼儿终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另外中国的教师不仅需要与自己合作的泰国中文老师相互沟通,还需要与其他班级的中文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才能使幼儿华文教育的内容与策略选择与时俱进。当然,也需要当地幼儿园为教师们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创造教师们平等交流机会,如各种教研活动、观摩活动、任务小组等。在此基础上,鼓励中泰中文教师分别参与各种具有中国特色或者泰国特色的节日活动,或者根据其不同特长使其在活动中担任组织者或管理者,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角色变换,来增强中泰中文教师与整个幼儿园甚至更广泛范围之间中国文化观念上的渗透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统一幼儿华文教育活动评价标准

中国教师和泰国中文教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在幼儿华文教学评价当中,都具备不同教育理念与评价标准,因此中泰教师尤其是处于同一幼儿班教师应尽量有统一的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如评价幼儿园华文教育活动,中泰教师在能力结构上相互补充,课堂中实现优势互补效应,中国教师汉语口语纯正流利、表情丰富,而泰国中文教师熟悉幼儿水平兴趣及学习特点,可以指导幼儿口语学习,同时还可以补充中国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避免由于文化不熟悉与语言的障碍造成的失误。同时也需要中泰教师既做到人格上的互相尊重,也做到对彼此差异性的互相尊重;中国教师应当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教育的理念,不妄加评论,同时尊重泰国文化与习俗,尤其是泰国宗教的特色。另外,应当在班级合作中保留相对独立的空间,在与自己特长相关的工作中拥有发言权,从而提高中泰华文教育工作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由于有意或无意的角色模糊而造成的消极的或被动的合作。

(四)发挥中国教师的核心与主导作用

在幼儿华文教育中,中国教师的核心作用利于中泰教师形成一股凝聚力,对于幼儿华文教育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国老师要勇于承认自己在幼儿华语教育中的短处。这样能增进与泰国中文教师彼此沟通的机会、增强相互沟通的效果。我班的泰国中文老师说:“Y老师是中国来的幼儿教育的研究生,我们很自卑的。”笔者通过数次的有效交流,告诉她我在泰国语言与文化了解方面存在的缺陷,需要她的大力帮助,不仅没有减弱自己的核心作用,反而促使她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调动她的积极性,满足了泰国中文老师“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促进彼此的合作。

中国教师在中文及学前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幼儿华文教育的活动设计上,应当起到核心作用,发挥自己在幼儿华文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和艺术,同时,泰国中文老师可以帮助中国教师详细地了解教学大纲,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计划,课堂前的共同备课也是中泰教师有效互动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华文教育中,中泰教师课堂有效互动与合作成为影响华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双方在课堂中应成为“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所谓“学习者”即中泰教师是幼儿华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成长者,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彼此学习,相互尊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所谓“学者”指教师对幼儿与另一位教师的榜样示范,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需要是激励的主要诱因,中泰教师在课堂合作中一方面要相互学习对方的文化与特长,另一方面需要有效沟通,为了幼儿华文教育课堂的有效实施,实现优势互补。在中泰教师的合作教学中取长补短,丰富师幼的双边活动,体验到有效互动在幼儿华文教育中的关键性。使幼儿通过中文活动扩大视野,初步了解中文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对中文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态度,为他们最终产生对中泰两种文化的认同打下基础。

顾圣皓、金 宁:《华文教育教学法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林蒲田:《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概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刘 岩:《泰国曼谷华人的华语观》,《民族教育研究》,2001第4期。

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第2期。

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2期。

猜你喜欢

华文泰国汉语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泰国的中秋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