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2013-04-11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大学生

岳 尧

宿州学院办公室,安徽宿州,234000

优秀电影凝结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成果,蕴藏着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科学地利用优秀电影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优良素质形成的有效措施,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能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电影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的独特优势

与传统素质教育形式相比,电影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的有效拓展。

1.1 题材广泛,资源丰富

电影诞生仅100多年,但电影事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仅从我国来看,电影资源丰富,从1978年到2008年,共生产故事影片4 522部、美术片430部、科教片3 087部、纪录片2 243部、电视电影1 100部[1]。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更是呈现出飞跃式发展态势。原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各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中国各类电影每年总产量分别为664、721、791、893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分别为62.06、101.72、131、170.73亿元。中国电影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创作格局逐渐形成,产量高,题材广泛,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主流影片的认可度与信誉度明显上升,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并以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打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高产的中国电影事业、广泛的电影题材、高水准的电影质量,为利用电影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2 生动逼真,感染力强

电影艺术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它集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美术等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表现特色。电影艺术是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具有高度综合性、反映现实的逼真性、视听的融合性和时间空间的高度自由性。它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与空间艺术的造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时空呈现出跳跃性并获得多层次的展示,它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

1.3 寓教于乐,易于接受

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观看电影时,人们往往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自觉地进入电影的意境,与影片的人物同喜同悲,引发强烈的共鸣,使人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电影符合德育特殊规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娱乐”与“教育”合二为一,更易于大学生接受,并转化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也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

1.4 易于组织,受众面广

一部电影时长多为90~120分钟,放映设备条件、场所要求不高,一部传统的胶片放映机、投影机即可,室内室外、白天晚上均可放映。特别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组织电影教育提供了更加快捷实用的平台。可以同时组织几十乃至数千人观看电影,教育受众面广。电影简短的形式、便捷的传播途径、广泛的受众数量,为组织电影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优秀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特点。电影是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喜闻乐见。科学利用优秀电影资源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使优秀电影成为大学生丰盛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可以起到多种积极的教育作用。

2.1 加强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坚定政治理想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的重要内容,资源非常丰富,如《建党伟业》、《长征》、《四渡赤水》、《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承担着人民和历史的厚望与期待,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有着引导社会思潮和价值标准的作用。通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加强党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知悉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发展和斗争历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领航者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2.2 加强道德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追求

受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以及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功利思想、投机心理、浮躁情绪等不良思潮盛行,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受到严重挑战。《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孟二冬》、《极限救援》、《超强台风》 等优秀电影,塑造了伟正的电影人物形象,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加强道德养成,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人生追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2.3 加强情感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物质生活条件良好,缺少人生磨砺,自我、自私情绪较强,缺少感恩、团结、互助等精神;同时,由于长期求学,社会阅历少,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认识不足[4]。《喜盈门》强调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与孝敬老人,《极限救援》表达了人文关怀与团结互助精神。这些电影,对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正确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2.4 加强人格塑造,养成健康的心理

受不良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性格缺陷、心理问题较多。《80后》、《歌舞青春》、《彼岸》等青春励志电影,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奋斗和进取精神,明确人生目标追求,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青春爱情电影,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阳光灿烂的日子》、《当阳光穿过雨滴》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毕业那年》、《八十一格》、《牛敞亮还乡》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这些电影贴近大学生生活,更能打动和教育学生。

2.5 加强艺术教育,提升审美能力

电影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许多领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已有的成果,是最现代化的综合艺术,它不仅能迅速及时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还能提高大学生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积极探索优秀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方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说,我国网络文化整体环境不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互联网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难得的平台。高校应积极探索利用优秀电影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利用传统的电影放映形式开展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开放性和互动性上的优势,主动用优秀电影占领文化阵地特别是网络阵地,努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育人环境,提升电影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1 注重发掘优秀电影资源,增强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针对性

我国电影资源丰富,题材广泛,但制作质量良莠不齐,因而,利用电影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注意取舍。要注重挖掘优质电影资源,建立德育影片资源库,对电影资源进行主题分类。在建立影片资源库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收集旨在宣扬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时代精神,讴歌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这类影片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对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气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利用影片进行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对症下药”,做到贴近、尊重、关心学生,通过专题调研、心理咨询、谈心等活动,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困惑,从而增强电影素质教育的针对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的电影,开展主题电影周(月)、重大节日(节点)专题电影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如在“五四”青年节、新生入学时放映青春励志类影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在毕业前夕放映毕业励志类影片,引导毕业生客观对待社会竞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新生军训时放映国防教育类影片,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增强团队精神、责任感、荣誉感;在国庆节前夕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放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类影片,进行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通过结合具体活动开展主题电影教育,更能够提高电影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效果。

3.2 注重创新电影教育形式,增强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灵活性

高校利用电影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建立导向和信息反馈机制,增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影片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比如,开设影视教育选修课,开展影视教育讲座,在网站开设影视金曲栏目,提高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建立优秀电影主题展映周,每周末根据教育需要展映相应题材的优秀电影。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站受众广、互动性强的优点,设立优秀电影赏析栏目,分类提供优秀电影资源给学生欣赏学习,设立优秀学生DV作品展,建立评论功能,及时对学生的评论进行引导,发表学生优秀电影评论文章等,借此了解大学生对影片的反应,搜集他们喜爱的影片信息,进而了解影片的德育效能,为更好地利用影片提供参考,不断丰富和充实影片资源库[5]。

3.3 注重采取探究式教育方法,增强电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有效性

“自育乃育人之本”,在电影教育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放映电影,更应注重充分发挥电影对大学生素质形成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拓展电影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机制。要积极利用学生文艺社团,发挥大学生在电影教育中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效果。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还可以组织观后感、影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畅言欣赏电影后的心理触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要积极开展大学生DV作品比赛,让大学生把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思考用DV作品真实地表达出来,活跃校园影视文化,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兴趣、得到教育,提升能力[6]。通过各种积极的形式,让学生在电影教育中不断讨论、回顾和思索,变简单欣赏为深入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表达,变隐性感化为显性教育,变随机组织为长效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从电影中得到人生感悟和启迪,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4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素质教育模式

高校在电影教育中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校、二级学院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大对电影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专题网站建设和理论研究,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要注意将电影教育与“两课”、主题教育、班会、心理辅导、谈心、团队活动等其他多种素质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素质教育网络,更好地增强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电影论坛”上的讲话[J].当代电影,2009(1):4-10

[2]刘玮.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J].山东文学,2009(4):131-132

[3]王志刚.影视文化课:德育实施的新途径[J].山东教育科研,2002(1):40

[4]孙成岗.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

[5]衡水学院电影德育课题组.高校电影德育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6,8(3):4-6

[6]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艺术大学生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纸的艺术
大学生之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爆笑街头艺术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