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的思考

2013-04-11李世玉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考核体育

李世玉

1 研究目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对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进行科学、严格、完善的思考,不仅有利于产生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培养终身体育思想,而且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微观看,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3)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学生成绩评出来并不等于考核工作结束,要使成绩结果动态化,进行优劣分析,整合分析,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参考、基础、或经验或反思,促进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建立良性的循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因特网检索,系统收集有关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相关内容。

2.2 访问调查法

有目的地对公共体育教师、公共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访问调查。

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法进行论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分别输入以“体育考核”、“体育考试”、“高校体育考试”、“高校公共体育考试”、“高校体育考核”为主题进行检索,经过认真阅读学习,其中以沈名顺、虞容娟、李振斌、戚一峰、王诚民、贺俊业等为代表的文章,分别对体育考核的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改革办法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1)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的认识有偏差;2)过于突出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过于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的不足;3)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不全面,过多侧重应试体育的三基教学与考核,忽视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知识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健身技术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合一式”、“一一制”、“整体考试法”、“以赛代考”、“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模式”等为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方法、意见等,推动了教学、教育的整体良性健康发展。

笔者对已有的研究有些质疑:1)很多研究有一个共性,喜欢用达标率、及格率等来定论,很少真正考虑体育的本质、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及参与者真正的长远目的和意义;2)在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方面,应改变学生的观点,不只是为了较好的成绩,而是为了其自身真正的需求,诚然体育课是改变学生一些东西的很好的系统性工程,但做好这项系统性工程的同时,应合理定位;3)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大多针对“体育专业学生”,且带有应试体育的痕迹,应多用心多探讨适合“非体育专业”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合理制定教育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起到简单明了的实质性作用。

3.2 改革内容与目标

影响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因素很多,贺俊业老师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改革》一文中详细探讨了学生、教师、条件、成绩评定、管理五个一级因素及若干个二级因素。借鉴其观点,围绕这些影响因素,从以下角度提出具体改革内容与目标。

3.2.1 改革考试思想或理念

教师自身应明确认识到考核评价是检验自身教学效果及查找不足,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财富积累的一个合理手段。针对授课对象,通过考核评价,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及锻炼效果,更要通过这个过程或手段督促学生在某些方面合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健身,正确学习与认知。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所以最终的目的是为教育学生更好地强身健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技巧,而不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上。不要过多地把跳得多远、跑得多快等以数字显示的行式作为目的或结果。

针对学生自身,通过考核评价要合理定位在检验自身需求是否实现,且通过查找不足,积极采取措施来继续学习和完善,而不停留在只为完成学分需要、及格就行等错误定位上。

3.2.2 改革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

1)针对教材内容。经过调查与访谈,不难发现很多公体学生几乎不翻动体育课本,原因很简单、直接:看不懂、不想看、没意思、不实用等。这不仅仅是资源浪费的问题,更从侧面反映出教材设计不合理。本人认为,目前大多教材过于“专业化”,针对公体学生应把重点放在:①健身方法指导、终身体育意识及行为的培养上;②人体生理结构简介,让学生明白身体锻炼最直接的益处所在;③适应体育社会化需求的教学内容上,如瑜伽、踏板操、毯球、拉丁舞、塑身普拉提等步入社会上容易操作且经常参与的项目上;④设计时为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学校为单位针对本校学生把书设计成彩页形式及简单易懂、携带方便的小册子。

2)针对教学目的。不要受“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影响,把重点过多放在各项技战术动作本身的准确到位完善上,应多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行为意识,多侧重向社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3)针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欣赏“分层次递进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双分”教学模式的交叉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则侧重于欣赏竞赛教学法,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竞赛教学法的具体措施如下:①在学期开始前两周,固定分组,固定小组长,讲明竞赛教学方法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②每节课堂集体学练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进行分组学练,教师巡回指导;③每节课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教学比赛,比赛时,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评分,评出相应的等级如A+、A-、B+、B-等。教师在点名册上做登记。学期末个人成绩评定时与团队成绩挂钩。

通过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练积极性很大,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很强,即培养了学生团队凝聚力等品质,学生自身进步幅度也很大,此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得到学生的认可。

3.2.3 优化考核与评价方法

1)以“项群训练理论”为依据,改革传统考试方法。不管是那种运动项目的考核与评价,都可采用“小团体”比赛形式,“小型”运动会形式等来进行操作。如为测学生100 m、200 m等径赛类项目,可进行“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等进行接力比赛,即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也检验了学习效果。教师应把授课重点放在技巧方法的学习与培养部分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上。针对表演类如“健美操”项目,认为在学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创编一套操,培养其创新能力。

2)围绕考核与评价目的,进行合理构建考核指标、比重。若采用经常参考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四大块模式,在教学中,针对初级班或新生,多侧重技术指导和学习态度上,为更好地学习锻炼做准备;针对提高班,多侧重学生健身、健康、保健知识的收集与运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没必要论证各项指标应该是多少比例,应根据授课对象灵活把握,适当地实行优、良、中、差、合格等级来评定。

3)评价手段的合理采用。根据项目特点,把身边的工具如“手机、相机、录像机”等运用到课堂中,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等,旨在能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情况。同时应加大师资队伍质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如在公体教学中,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等态度方面问题,应加大培训和考核监管力度,也可重新学习自己没有教过的项目,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学心态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有喜有忧,应吸取精华,弃除糟粕,在此基础上提出宝贵的方法、意见。2)考试思想或理念的定位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上,要合理定位在检验自身需求是否实现,且通过查找不足,积极采取措施来继续学习和完善。3)教材内容改革应侧重健身方法指导、终身体育意识及行为的培养、人体生理结构简介及适应体育社会化需求等,同时设计时可把书设计成彩页形式及简单易懂、携带方便的小册子。4)教学目的改革应多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行为意识,多侧重向社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5)教学模式和方法应针对教学对象灵活多变,真正为师生需求服务。6)优化考核方法,认真学习项群训练理论m合理构建考核指标、比重;合理采用评价手段。

4.2 建议

1)针对考核评价力求做到评价主体多项化,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目的合理定位化,评价方法合理系统、科学健康化。2)为了学生的终身健康、合理健身和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探析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1] 沈明顺.《纲要》指导下高校体育考核课的初步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2] 虞荣娟.大学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创新能力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

[3] 李振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8).

[4] 戚一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五要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

[5] 王诚民.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8).

[6] 何俊业.普通高校体育课体育成绩考核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1(3).

猜你喜欢

体育课考核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