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当文化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2013-04-11王亚洲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武当道教武术

张 园,王亚洲

1 武当文化内涵

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武当文化是扎根武当山,深受道家精神陶铸的名山文化。杨立志认为“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1]。武当文化经过上千百年的积淀,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道教理论、历史、建筑、文学、艺术、民俗、武术、养生术、医药及科技等许多领域。

2 武当文化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2.1 武当文化基本精神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

武当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包含诸多元素。杨立志等学者认为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要贵生”、“诚信向善”[1]。

1)道法自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教思想的理论核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应当法地、法天,最终应当法道、法自然,一切行为都要合乎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按照事物本身的固有规律行事,而不能违背它的自然天性。“清静无为”是道教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法则,它要求人们清心寡欲,安静守一,顺应自然,不肆意妄为。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道教也认为,“清静”是道的本性,人和万物若效法道,做到清静无为,“则道自来居”[1]。这说明武当文化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这正和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同样也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体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健身又要健美,既要修身又要养性。进行任何体育锻炼都必须遵循人体自然规律。近些年,相继在全球掀起回归自然的体育热,“绿色奥运”的概念也被人们频繁提出。很多以回归绿色自然进行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相继走入校园,如登山、攀岩、定向运动等各种户外体育活动。2007年,教育部发通知,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走向自然,在温暖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中锻炼,这也正是“阳光体育”在第一个层次上直观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合一,体育与自然的融合[2]。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提倡“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中人与自然一致发展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自然价值,树立正解的健身观。

2)保合太和,天人合一。《周易﹒乾卦﹒彖辞》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即普遍和谐,包括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诸多内容,是人类和谐思想的最高境界[1]。在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中,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人与人、人与自身更要实现和谐。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中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等内容。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体育环境,其中就有自然环境、体育建设筑布局、体育建筑风格及体育建筑雕塑[3]。这些校园体育环境只有校园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建设及行为文化建设包含了各种学校体育规章制度、体育传统及体育活动,这些内容规范着校园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各种行为,为校园人们之间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不能使人和谐相处的规章制度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得到长期执行,不能使人和谐相处的体育活动会使人感到厌烦,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则无法长期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大学体育办理念和校园体育精神,大学体育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对自身体育办学特点和体育办学方向的定位,校园体育精神正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对自身体育目标的定位。这些定位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关系,只有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才能建设出和谐的精神文化。

3)重人贵生,诚信向善。重人贵生是道家道教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道教经典《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在道教徒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是要努力养护和延续自己的生命。人健康了才能长寿,重人贵生这一理念和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目标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4]”“健康第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战略目标之一,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须得到贯彻的核心思想。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健康,如果学生不健康的学校体育是失败的,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是不和谐的。

“诚信”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是儒家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诚信”的思想涵义是:“诚”作为哲学范畴,亦即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诚”作为道德范畴,是为诚实,这是为人的基本素质;“信”作为道德范畴和行为规范,是人的内在之“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亦即取信于人,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5]。道教形成之初,就把引入了儒家的“诚信”思想作为道教徒修炼的教理教义,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现象。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必须加入诚信观的教育。学校体育活动是规则、有约束的活动,并且是在有执法人(体育教师、教练员或裁判员)的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同时又是一个互动的场所,人际交往非常频繁,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强化。同时学校体育的诚信教育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能够在快乐、轻松、祥和的活动氛围中进行诚信教育,它是一种行为教化,能够起到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作用[6]。因此学校体育活动中应引入道教“诚信”理念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具有先天优势。

2.2 武当武术文化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武当地域文化相互激荡过程中,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由张三丰为代表的历代武当拳师在探索武当武术技击之道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7]。武当武术文化内容丰富,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其蕴技击、养生与艺术价值“三位一体”的特点使自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7]。武当武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也得到强大的表现。武当武术的养生性,使很多学校把武当武术,特别是太极拳列为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材,而很多教职工也以练习武当武术为养生健身的主要手段。武当武术的技击性,以及“武当张三丰”等武侠人物的偶像性,使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上这个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等特点,且具有武侠特点的体育运动,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武当武术的艺术价值,促使学校在各种校园活动中把武当武术作为一个表演项目,加快了武当武术在校园的推广。武当武术文化的众多特点使它可以很快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中,促使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3 小结

武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久远的影响。在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入武当文化“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要贵生”、“诚信向善”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第一”、“诚信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加武当武术文化的内容,为学校体育增加了一个学生喜欢的、健康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 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陈光华,吕利平,刘亚钰.生态体育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多维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

[3] 姜志明,樊 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7(1-5).

[5] 张明义.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6] 周 冲,周志俊.论学校体育与诚信教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

[7] 龙行年.武当武术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武当道教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当佳境
武当还馍录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武术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