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工科类院校卓越计划实施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3-04-10刘长平

河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卓越工科校企

刘长平

(1.淮阴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一 前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各界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价却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1.8%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1]。各项数据表明,急需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基于此,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通过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来培养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这项计划为各高校实现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

由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存在[2],地方工科类院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计划实施效果。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地方工科类院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改进措施,为地方工科类院校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二 当前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

根据文献统计,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素质、校企合作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质量不高

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由于理论课教学易于开展和管理,易于考核、投入成本小,长期以来地方工科类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虽然近几年来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但实践性课程(主要指实验、实习环节)占的比重仍然偏小,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往往实验背景脱离实际、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专业技能单一。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卓越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工科类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能够深入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当前地方工科类院校招聘条件对年龄、学历等有多重限制,使得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人很难进入到专业教师群体中,而现有专业教师大多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不足,无相关的企业工程经验,这种状况又进一步使得实践环节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影响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程度不深、覆盖面不广

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合作关系,即使在有校企合作的学校,企业愿意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专业也较少,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深入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这对于地方工科类院校广泛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不利,亟待从各方面提高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加深校企合作程度。

三 改进措施与对策

针对上述“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4],本文提出了从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环节、联合培养环节着手的改进措施,来逐步提高培养质量,增强“卓越计划”实施效果。

(一)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关键的环节,可以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强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课程体系。在我国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提供了保障。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总体上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实验课程考核,增设企业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理论、方法、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际操作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应以一种更加灵活开放的形式,更加生动地为学生教授工程理论知识。

理论课程可以采用讲座课、工程实际案例分析、项目分析、课堂与实验室相融合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灌输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采用实验课、练习课、实习课等形式,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练习和实习结果进行相互评价,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操作相关专业设备的精准度,加快解决相关问题的效率。

3.加强实践教学。除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之外,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很重要,可以按照初级、中级、高级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实践环节质量。

在初级实验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增加实验课程的种类,使实验课程与各门理论课程紧密衔接;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其他工科院校之间的联系,争取实验室等资源共享,为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

在中级实训环节中,充分运用校内资源,与校内实训中心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改革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校内实训中心为考核机构,对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提出硬性要求,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实训。

在高级工业企业实习阶段,学校要以适应工程实际工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的,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发现问题并在毕业设计中加以解决,从而使企业实习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更有实际意义。

4.完善考核环节。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地方工科类院校要完善考核环节,丰富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除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外,还可采用演讲等方式考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采用演示、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质量评估环节中,企业应起主导作用,邀请企业成员加入学院教学质量考查团,以用人单位的视角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环节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建立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可以从扩大师资规模、调整师资结构、建立相关制度三个方面完善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使学校师资规模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地方工科类院校应通过与其他工科院校联合、共办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多国外优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增加国内外专业教师的数量。

其次,应调整好各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例,特别是提高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要引导教学型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或应用科研活动,以提高教学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学校可以试点建立起导师问责制、双导师制。导师问责制是指导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接受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的双重指导,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之间的联系。

(三)联合培养环节

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弥补院校自身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来提高培养质量。一方面,建立校企联合会,邀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参加,为企业未来实现人才、科研等需求提供便利。同时,建立校企联合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申请、研究科研项目,让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得以实践、转化。另一方面,与其他工科院校合作,构建较大较强的合作培养院校,吸引更多国内外工科院校与本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提高学校的国内外交流程度和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改革项目,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地方各高校更新落后的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李宛蔚.新形势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及成因[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34-36.

[2]罗家莉.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北京教育,2011,(9):16-18.

[3]周超.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5):58-60.

[4]张泊平,李国庆.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26-28.

猜你喜欢

卓越工科校企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