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凯湖翘嘴鲌的研究进展

2013-04-10高春涛尹海富

黑龙江水产 2013年6期
关键词:兴凯湖白鱼水温

高春涛 尹海富

(1 黑龙江省富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富锦 156100)(2 东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 哈尔滨 150030)

兴凯湖翘嘴鲌(又称兴凯湖大白鱼)是翘嘴鲌的一个地理种群,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兴凯湖,由于兴凯湖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水域环境,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一个独立品种。由于兴凯湖水质好,营养丰富,远离城市,污染小,使得兴凯湖大白鱼体色银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兴凯湖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也是历代进京贡品和高级宴席佳肴,市场形象较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兴凯湖翘嘴鲌不仅与黄河鲤、松花江鳜、松江鲈被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而且还与黑龙江水域出产的大马哈鱼及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为“边塞三珍”,亦是国宴上的佳肴。

兴凯湖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东部,距密山市35km,是由火山爆发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天然湖泊,也是中俄的界湖,地处东经132°54′,北纬45°12′。湖北面的三分之一面积为中国,南属俄罗斯,总面积为4880km2,水面面积4380km2,平均湖深7.0m,最深处可达10m,海拔69m,东西宽60km,南北垂直纵距140km。兴凯湖以北、松阿察河以西自然形成为面积403km2,水面面积176km2的小兴凯湖(又称达布库湖),为中国内陆湖。共有九条河流注入兴凯湖,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流入乌苏里江。兴凯湖共有6目12科65种鱼类。

目前,兴凯湖渔业资源由于过度的捕捞,导致翘嘴鲌资源濒临枯竭。翘嘴鲌的捕捞量由20世纪50~70年代占兴凯湖鱼产量的70%~90%,降至2003年的50%,翘嘴鲌产量不足200000kg,产卵群体中体长不足40cm的翘嘴鲌个体占50%以上;与1982年渔业调查结果相比,翘嘴鲌有体重明显下降、鱼体规格显著减小、捕捞群体呈现小型化的趋势。为此,保存、保护这一宝贵种质资源,对于该物种的资源恢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1.形态特征

兴凯湖翘嘴鲌(Topmouth culter)是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中的一个地理种群。翘嘴鲌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r)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鲌属(Culter),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翘嘴鲌、翘壳,而在松花江沿岸则称之为“撅嘴岛子”。其体长侧扁,细鳞如银,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头前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位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因此有“撅嘴岛子”的称呼。其背鳍硬刺粗大,小于头长,胸鳍不及腹鳍基部,腹鳍不达肛门,尾鳍分叉较深,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体背青灰色,体侧下部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橘红色。

2.生活习性

翘嘴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是在湖泊、水库和外荡等大水体中生活的鱼类。成鱼一般在敞水区水体中上层活动,游动迅速,性暴,善跳跃,拉网时,可“飞”越1.0m多高的屏障;幼鱼成群生活在水流较缓慢的浅水区域。

翘嘴鲌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翘嘴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可大可小;翘嘴鲌抗逆性强,病害较少,耐低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时,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溶解氧2mg/L以上可安全越冬。水深0.5~10.0m,水质清新,透明度30cm以上,pH5.5~8.5的条件,都适合养殖翘嘴鲌成鱼。

野生翘嘴鲌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摄食频率高,在冬季和生殖期间均不断摄食。幼鱼期以适口的浮游生物为主,5~20cm时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其他幼鱼苗;成鱼期则以上层小型鱼类和虾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自开口即可食用人工饵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摄食频率高,可集约化驯养。当翘嘴鲌长至3~4cm以上时,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细绿萍、浮萍、嫩草、嫩菜等)。适口饵料鱼全长规格与翘嘴鲌全长可以表示为Y=1/5X-1,其中Y为适口饵料鱼全长,X为翘嘴鲌全长(长度单位厘米)。

翘嘴鲌对水温的剧烈变动适应能力弱,如果水温剧烈变化会导致鱼鳞的迅速脱落而死亡,而且翘嘴鲌对养殖的水体面积的要求也较高,至少是10000m2以上的大水面。

3.生长特性

翘嘴鲌生长迅速,粗生粗养,体型较大,最大个体达20~30kg。人工养殖的鱼苗,当年鱼越冬一般为5~10cm,平均体重为0.8~2.5g;一龄鱼20~35cm,个体重为40~200g;二龄鱼体重400~1500g。投放5~10cm左右的鱼种在大水面中三龄可达1.5~1.8kg。正常情况下,翘嘴鲌的体长以第一年最快,第二年次之,从第三年开始,体长的年增长和体重的年增重率逐步下降。同批翘嘴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雌鱼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无明显下降,雌鱼比雄鱼生长快,个体差别不大。

4.繁殖特性

兴凯湖翘嘴鲌雄鱼4龄、雌鱼5龄性成熟,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一次,产漂浮性卵,其卵径0.8~1.1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到1.4~1.6mm,而长江水系的翘嘴鲌产粘性卵。不同年龄个体怀卵量有所不同,如体长40~60cm的雌鱼,怀卵量在10×104~45×104粒。兴凯湖翘嘴鲌孵化的适宜范围为25~29℃,最适水温为29±1℃。受精卵在25~28℃水温下30~34h孵出;受精卵在22~24℃水温下,受精后1h20min开始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2h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28h(孵化积温达610°时)开始出膜,刚出膜仔鱼全长4.4~4.5mm。一般情况下,兴凯湖翘嘴鲌在4龄前的体重与体长的增长较为迅速,此后生长速度减慢,且4~7龄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与长江水系的老江河、丹江口、武湖、四明源、八汊等水库的翘嘴鲌相比,兴凯湖翘嘴鲌5龄前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较小。

5.资源保护与增殖放养

兴凯湖北岸的白鱼滩产卵场是兴凯湖翘嘴鲌的主要产卵场,但是由于多年的掠夺性捕捞、水位下降和环境的破坏,白鱼滩的产卵汛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消失,兴凯湖中方水域翘嘴鲌的资源已呈衰竭状态。恢复白鱼滩产卵场的繁殖群体,首先是恢复中国境内兴凯湖翘嘴鲌资源。近几年在中国境内捕捞的兴凯湖翘嘴鲌,可能是俄罗斯境内繁殖群体的后代,进入中国境内索饵育肥而被捕捞出,形成捕捞群体中低龄鱼构成比例大的特点。为保护濒危名贵鱼类种群,2002年中国政府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建立国家级兴凯湖大白鱼原良种场,亲鱼和后备亲鱼10000余尾,年生产500×104尾苗种能力。200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水产研究所先后从兴凯湖引进翘嘴鲌亲体数千尾,2004年成功地完成了兴凯湖翘嘴鲌繁育和苗种培育工作。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2002-2004年完成了兴凯湖翘嘴鲌全人工增养殖技术研究,为繁衍这一名贵品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产卵场的保护,限制捕捞量,推广翘嘴鲌人工繁殖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增殖放养,促使兴凯湖翘嘴鲌这一淡水名贵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下去。

6.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兴凯湖翘嘴鲌肉味鲜美,一是其主要摄食兴凯湖内的小型鱼类和秀丽白虾;二是兴凯湖属中俄的界湖,湖水几乎未受污染,水质优良;其三是兴凯湖一年之中封湖期长达半年之久,而在此期间翘嘴鲌一直处在半冬眠状态,几乎不捕食任何食物,只靠消耗体内脂肪而越过漫长的冬季,体内的废物排泄干净;其四是兴凯湖封湖时间长,翘嘴鲌的生长速度慢,鱼苗长至成鱼在兴凯湖要比长江水系延长一倍的时间。兴凯湖翘嘴鲌的营养成分为每100g肌肉中含蛋白质18.03~19.42g,必需氨基酸总量8.7~9.6g,氨基酸总量18.57~17.82g,脂肪0.47~4.06g,灰分1.26~1.28g,钙97.39~117.5mg,磷230mg,镁28.5.6~31.34mg,钾281.7~561.9mg,钠34.02~47.67mg,铁1.76~1.98mg,铜0.05~0.07mg,锰0.04~0.06mg,核黄素0.07mg,烟酸1.3mg。其药用价值全鱼均可入药,有开胃、健脾、利水、消肿与滋补、强身、健脑之功效,对消瘦浮肿、产后抽筋、病虚体弱、记忆力差等有疗效,深得广大食家的好评。

猜你喜欢

兴凯湖白鱼水温
小白鱼回家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兴凯湖 祖国东北边陲的绿宝石
云南归来话珍肴——油煎鱇浪白鱼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自然风光
多看一眼都不行
美哉,兴凯湖雾凇
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