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蚊子帝国》与约翰·麦克尼尔的环境史观

2013-04-10孔静

史志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黄热病加勒比地区尼尔

孔静

《蚊子帝国》与约翰·麦克尼尔的环境史观

孔静

约翰·罗伯特·麦克尼尔,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家,他的代表作《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索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是如何改变地球的生物圈的。在其最新的作品《蚊子帝国:1640至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中,叙述了加勒比地区肆虐的疟疾和黄热病,是如何影响着大西洋世界中的强国和加勒比地区的革命战争。本文主要是从《蚊子帝国》一书,揭示出约翰·麦克尼尔通过努力探寻疾病的历史,试图重新建构1640年至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历史。

《蚊子帝国》 约翰·罗伯特·麦克尼尔 环境史观

约翰·罗伯特·麦克尼尔(John Robert McNeill)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4 年10月6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主要从事环境史的研究。他的代表有:《1700至1763年间大西洋帝国法国与西班牙的路易斯堡与哈瓦那》[1],《地中海世界的山:一部环境史》[2],《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3];与他的父亲威廉·麦克尼尔合著《人类之网:世界史鸟瞰》[4],《蚊子帝国:1640至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5]。约翰·麦克尼尔1975年获得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学士学位,1977年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在杜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5年他在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任教,同时在历史系和埃德蒙·沃尔什外交学院(The Edmund A.Walsh School)任教。从2003年至2006年,他担任辛克·荷玛诺斯环境史和国际事务协会主席(Cinco Hermanos Chair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他曾两次获得富布莱特杰出奖(Fulbright Awards),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fellowship),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Grant),同时也是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Wilson Center)的成员。

近年来,麦克尼尔一直致力于把环境史融入到“大历史”与“小历史”,从早期的作品《地中海世界的山:一部环境史》到最新作品《蚊子帝国:1640至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麦克尼尔试图证明环境的历史贯穿着人类历史的每个阶段,但他也没有忽视大历史本身,例如他与威廉·麦克尼尔合著的《人类之网:世界史鸟瞰》。本篇文章,试图从《蚊子帝国:1640至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这部作品中,为广大读者展示约翰·麦克尼尔是如何努力深度探寻疾病的历史,试图重新建构这段历史。

麦克尼尔从欧洲的原始资料中去搜寻医学和生物科学的文献,去释读1620年至1914年中的加勒比地区,欧洲人的殖民活动是如何改变当地的历史,他断言是疟疾和黄热病。在此之前,这些疾病的历史功用还未被历史学界所重视。疟疾是一种古老而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在世界上,这种病几乎遍及各大洲,尤其是在热带、亚热带的亚非拉地区,疟疾的流行更为严重。这部书展示了从苏里南(Surinam)到弗吉尼亚州(Virginia)种植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这个地区更适合蚊子作为栖息地,它们体内携带着黄热病和疟疾的病原体,于此同时也推论出这些疾病是如何影响了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土著美洲居民开展的革命战争。这其中包括1741年英国攻打卡塔赫纳(Cartagena)和1762年英国占领哈瓦那战争时期,1780年至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这部作品探索了在苏里南与切萨皮克(Chesapeake)之间的加勒比地区,病原体如何成为17世纪到20世纪早期生态、疾病和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纽带。加勒比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更适合成为蚊子的栖息地,它们体内携带着黄热病和疟疾的病原体,使得蚊子成为黄热病和疟疾的传播媒介。这些疾病重创了当地的驻扎军队和居民。黄热病侵袭中幸存下来的人获得了免疫力,疟疾的抗药性对地区殖民帝国党派间的斗争和革命战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人群身患疟疾和黄热病比其他人更加严重,在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入侵者身上就是一个典型。从18世纪早期到19世纪,这些疾病成功帮助革命者摧毁了欧洲人对此地区的入侵殖民。这些疾病与此同时也影响了帝国之间的战争,如1741年的英属卡塔赫纳(Cartagena)和1762年的哈瓦那,1780年至1781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弗吉尼亚州。

这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大西洋的殖民帝国和加勒比地区的生态环境论起,然后概述了早期的黄热病病原体及流行性传播途径,疟蚊在蔗糖种植园经济中形成的疾病传播捷径,正如他指出的,黄热病与疟疾的发病症状很难区分;第二部分中,麦克尼尔首先叙述了17、18世纪欧洲殖民者攻占加勒比地区的历史进程,热带地区的土著居民由于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他们遭受的是致命的打击。

1741年英国建立的卡纳赫纳(Cartagena)和1762年的哈瓦那,它们都在蚊虫传播的疾病中逐渐衰落。麦克尼尔对加勒比这些新世界的阐述是客观而完整的,他用的是生态学的视角去描述环境中疾病所发挥的作用,在这部书中,他的观点是独到而超前与其他历史学家的。他认为,在加勒比地区帝国历史画卷中,纷繁复杂,可研究的空间巨大,但疾病在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在苏里南定居的黑人奴隶,他们与黄热病和疟疾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体内已经形成了相对的抵抗力,一旦欧洲殖民帝国到了加勒比地区,病原体碰到了毫无免疫力的寄生人群,便会大肆在欧洲白人身上爆发。

著作以乔治·戈登·拜伦勋爵(Lord George Gordon Byron)在1815年写的诗歌《辛那赫里布的毁灭》为引言,描写了亚述人在战争期间对巴勒斯坦加里利地区入侵引起的腹泻大爆发,带来那里的人民毁灭的惨烈景象。疾病带给人类的苦难由此可见一斑。1727年,不列颠海军中将弗朗西斯·霍布尔(Francis Hosier)带领一支海军舰队航行来到今天的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他的上级命令他封锁海峡以防止西班牙舰队登陆南美洲。当他们巡航到巴拿马的波托韦伯(Portobelo),黄热病在霍布尔的船员中肆虐开来,几乎杀死了全部的船员。他于是从牙买加带领第二批船队返回他的目的地,黄热病杀死了全部4000多名士兵,无一幸存。14年之后,海军上将爱德华·弗农(Edward Vernon)带领29000人的水路两栖军队开往哥伦比亚,试图包围西班牙在卡塔那赫的据点。一个月之内22000人死亡,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了黄热病,也有是疟疾导致的。西班牙殖民地的人们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西班牙当局牢牢地控制了美洲帝国的统治格局。这些远征军队遭受的巨大人员伤亡是单方面的,不同的人群对于黄热病和疟疾的免疫能力是不同的,这会产生政治方面的影响。尽管生态环境一直在进化,但1640年之后加勒比地区的流行病一直是这两个流行病占主导地位。严格说来,它们并没有决定了权力追逐的结果,但是它们却主导了军事远征和殖民统治计划的成败的可能性。低等生物蚊子和无思想的病菌会塑造国际事务的形势,对我们人类的自尊心来说是一个打击。但是历史事实确实如此。肆虐的瘟疫带来了一连串的恶果:政治方面,十七八世纪的战争在欧洲大陆和加勒比群岛爆发。流行病学方面,数以万计的没有免疫力的士兵和水手死亡,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黄热病和疟疾[6]。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一直用社会与经济的视角去解读历史,而约翰·麦克尼尔却开始尝试用生态环境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历史。他指出1640年到1914年加勒比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剧烈,从滥伐森林到水土流失,还有蔗糖、大米为基础的新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加勒比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为携带着病菌的疟蚊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温床,它携带的黄热病和疟疾病原体足可以致命。黄热病和疟疾病原体长期以来被历史学家所忽视,人类在历史中总是扮演着复杂矛盾的角色,但病原体不会,它们只是想繁殖,黄热病病毒和疟原虫能够产生相同的地理政治学效应,它们通常一次只侵袭同一类人群,但是却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毫无免疫力的人群中,黄热病的致命力强于疟疾。都市地区比农村更容易遭受黄热病的侵扰。在黄热病中幸存下来的人群中,他们将获得终身免疫。而饱受疟疾折磨的人群,只能在一次接一次的发作中才能获得抵抗力。

在对这段历史进行审视的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1)这本书的目的是探求对殖民帝国财富和权力的追逐是如何改变了大加勒比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何反过来重塑了帝国的财富、战争和1620年至1914年的革命。这里的“大加勒比地区”指的是大西洋沿岸南美、中美地峡和北美地区,同时还包括加勒比群岛(在17至18世纪期间从苏里南到切萨皮克之间的种植园区),广义地说,加勒比地区包括加勒比海中的全部岛屿及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或者说,包括全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沿岸国家和地区)。此书视角新颖,以自然界中的病毒、疟原虫、疟蚊、猴子和湿地以及人类在塑造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论及16世纪之前大西洋世界中的强国,主要是西班牙、法国、荷兰和英国,他们都在争夺美洲大陆和加勒比群岛的领地、资源和居民。18世纪之前,美洲国家的人民在为争取政治独立举行革命战争,先后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海地和西属美洲殖民地上的一些共和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这段历史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在此期间,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乔治·华盛顿、杜桑·卢维杜尔和西蒙·玻利瓦尔,他们同时也是环境史的一部分。

(3)疟蚊所携带的疾病曾经重创了加勒比地区,但它并不是毫无规律的侵袭。对某一疾病毫无免疫力的人群更容易患病或死亡。而在童年时代幸存下来的人群,或是在黄热病或疟疾时常发生的地区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获得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对于那些成年人来说他们发病或死亡的几率就非常小。这种论点的核心就是差异性,麦克尼尔称作是“免疫力差异”,或是对于疟疾而言,称作“抵抗力差异”。一旦黄热病和疟疾在美洲大陆变成常见,不同免疫力的人群带来的政治影响也不同,对于从欧洲和北美来到加勒比地区的人们,由于免疫力先天缺失,带来的影响是异常凶险的,对于大规模的人群带来呈几何级的影响。

[1]John McNeill.The Atlantic Empiresof France and Spain:Louisburgand Havana,1700-1763[M].ChapelHill,U SA:UNC Press,1985.

[2]John McNeill.The Mountainsof the Mediterrane an World:An Environmental History[M].New York: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3]John R.McNeill.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M].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0.

[4]John McNeill,W.H.McNeill.The Human Web:A Bird’s-eye View ofWorld History[M].New York:Norton, 2003.

[5]John R.McNeill.Mosquito Empires:Ecology and War in theGreater Caribbean,1640-1914[M].New York:C 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

[6]肯尼思·F.基普尔主编.张大庆.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435.

孔 静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硕士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黄热病加勒比地区尼尔
2020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8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巴西因黄热病死亡人数上升
浅析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及中格合作展望
尼尔丝历险记
从疫区归国,及时防范黄热病。
卫计委:来自黄热病流行地者须有预防接种证明
世界银行:出资对抗寨卡
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测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