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以长沙市为例

2013-04-09何丽芳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长沙景观文明

何丽芳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以长沙市为例

何丽芳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城市建设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观赏游憩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作用。长沙城市湿地的保护利用要立足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利用、突出湿地文化、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功能,建设城市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城市湿地; 保护; 利用; 长沙

城市湿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非常巨大,对维系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迅速扩展,湿地的数量减少、面积下降、水体污染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而导致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严重退化,湿地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1]。长沙地处江南,雨量充沛,江河湖泊发达,尤其是穿城而过的湘江,构建了“山水洲城” 的城市特色,湿地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与湿地保护的矛盾,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的综合功能,对于长沙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于传统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后产生的重要成果,它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之一。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是指人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相对应,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形态表征[2-3]。

生态文明思想反映了生态优化的积极价值取向,其价值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丰富和深厚的内涵,它不局限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涉及到观念转变、体制转轨、产业转换等。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发展态势反思后的理性选择,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又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新的认识高度。

1.2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就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指出生态城市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生活模式,是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和充满活力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人类从战胜自然,到保护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4-5]。

近年来,“生态文明”倍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写入了党章。“城市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将“城市”和“生态文明”两个概念进行组合,也不只局限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改善,其核心内涵是城市中人与自然交互共生的文化传承,其关键内容是人类如何以城市的形式与自然相处[6-7]。

2 城市湿地在长沙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城市湿地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殊功能,同时也是城市生产、生活和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长沙城市湿地资源既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又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在生态保护、观赏游憩和科普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1 生态保护功能

长沙城市湿地面积38226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等自然湿地,池塘、蓄水区、水渠等人工湿地。以湘江水系为主,河流总面积19614.82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50.8%。湘江由南向北流经市区,长度达74km,其间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其中较大的有浏阳河、捞刀河、勒江、沩水。随着季节河流水位有规律地变化,在河流两岸和河流中,形成面积较为集中的滩涂,构成了复杂而条件良好的湿地栖息地。密布的水系水渠和众多的湖泊池塘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系统,在防洪抗旱、净化水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城市的安全和用水的稳定供给[8-9]。

城市之“肺”由湿地和绿化系统共同构成,是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调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区域小气候,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据有关研究,湿地表面蒸发量是水面的2~3倍,强烈蒸腾也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的增加,导致湿地及其周边区域气温下降明显。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湿地的水净化功能,不仅能实现污水净化,还可促进水生经济植物的增产,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9-10]。

2.2 观赏游憩功能

湘江自南向北贯通长沙城区,并与浏阳河、捞刀河、沩河等支流构成了水系网络,形成了以河流两岸的农业景观带和城市河道观赏娱乐景观带为主线,湖泊和水库等湿地为重要节点,结合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态景观体系。这些水系交融、绿色辉映的城市湿地,水体、坡岸和陆地相结合,水陆镶嵌的滨水景观格局,给人以强烈视觉效应,形成了长沙“山水洲城”的显著城市景观特色。城市湿地的亲和力,让人感觉舒适怡然,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成为人们散步、骑车、划船和其他健身活动的理想空间。

2.3 科学文化功能

长沙城市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记录有植物70科302种,其中湿地植物群落49个;脊椎动物290种,其中鸟类129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32种和鱼类114种。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成为重要的遗传基因库, 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选育和经济物种改良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8,10]。

长沙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经济与交通发达,历代名人文士辈出,文化艺术繁盛,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形成于两宋时期的理学湖湘学派,与湖南本土的民间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湖湘文化,对湖湘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文学、园林、建筑、绘画艺术等方面反映出色。长沙城市湿地更是成为历史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积蕴深厚,通过对其深度发掘,可很好地保护和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10]。

长沙城市湿地珍贵的物种资源、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复杂的生态系统和深厚的文化积蕴,是生态环境教学、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要的现场教学基地,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价值。

3 长沙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思考

“生态”是自然的,“文明”是文化的,从自然到文化,显示着人力作用自然的痕迹。生态与文明的结合,就是要求科学处理资源保护与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生态文明的视角,长沙城市湿地的保护利用要立足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坚持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基础,挖掘湿地文化底蕴,彰显城市个性,为长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后劲。

3.1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城市湿地保护

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也是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构架的根基[11]。在长沙城市湿地的开发建设中,经济、文化、审美功能的开发利用固然重要,但湿地的生态功能必须优先考虑,并从战略高度纳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之中。

3.1.1 科学区划 科学划分城市湿地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可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生态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关系。长沙城市湿地根据功能需求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禁止开发湿地区,一般是远郊区湿地,生态保护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限制开发湿地区,一般是城市规划建设区的湿地,要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在开发利用中要加强生态恢复;三是适度开发湿地区,主要是城市建成区湿地,要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活动。

3.1.2 生态修复 城市湿地建设要不以破坏自然演替过程为代价,坚持多保留、多修复、多自然的原则,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干预,维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建设恢复采用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实施退耕还湖还滩、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栖息地恢复、退化河流湿地恢复等工程措施,使长沙城市湿地逐步实现“景观生态功能恢复、周边区域经济效益增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保护利用目标[12]。

3.1.3 生态补偿 通过立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由湿地资源和环境利用开发的受益者向提供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城市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循环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双赢[13]。

3.2 科学开发利用,发挥好湿地功能

城市湿地开发利用应遵循生态学规律,坚持保护性开发,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发展[14]。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技术、行政、经济等手段,推进湿地工程建设和湿地资源管理,达到既满足人们对湿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不超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阈值[15]。

3.2.1 湿地公园工程 以长沙市湿地景观、生物资源为基础,在有效保护湿地生境、物种、水源、水质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位、地形地貌、风景资源等条件,新建和提质一批湿地公园,包括千龙湖、斑马湖、松雅湖、凤羽湖、金洲湖、珍州、株树桥、灰汤温泉、青羊湖、洋湖、梅溪湖等湿地,使之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科普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3.2.2 湿地生物资源库工程 依据长沙湿地演替规律和生物特性,选择环境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如团头湖湿地、苏蓼垸湿地等,建立水底-水中-水面-沼泽-陆地近自然的复合生物资源基因库(资源圃),实现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资源保存同步、生物遗传多样性与湿地演替历史并存、完整群落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完美结合,构建湿地生物资源保育中心[16-17]。在保护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选育优良的湿地动植物及微生物种质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2.3 湿地环境景观工程 长沙城市湿地环境景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地进行开发建设。要科学、合理地构建起湿地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湿地恢复和生态修复,以营造健康人居的湿地环境景观。

3.2.4 湿地水处理工程 对于长沙市周边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可广泛推广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使其成为具有文化、科教内涵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基地,为公众提供休闲服务,解决乡镇公共绿地不足的问题。

3.2.5 湿地生态养殖工程 按照生态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9],建立“养殖-沼气-湿地-渔”、“养殖-沼气-湿地-林/果/茶/菜/稻”等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控制养殖污染,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低碳生态养殖。

3.3 突出湿地文化,建设城市景观特色

长沙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文化积蕴深厚,在湿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这些特色元素,并将它们融入湿地景观之中,使市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3.1 生态文化保护 根据湿地山水生态景观情况、保护利用开发价值等综合因素,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保护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使之成为原生态特色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3.3.2 湿地园林建设 湿地景观要充分发挥湿地的景观功能,坚持“承湖湘文化,建生态长沙,活湿地景观,展星城风采”的理念,并结合长沙城市园林的特点,营建丰富多彩的景观节点,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娱乐场所[10],体现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使星城处处见湖光水色,处处有文化气息。

3.3.3 湿地植物选择 湿地建设和修复应选择乡土湿地植物,以保证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避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带来的危害,维持长沙湿地景观的乡土特色。

3.4 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保护

让公众参与城市湿地保护,就要让公众了解湿地、认识湿地,提高湿地保护意识,进而促进对湿地的保护。

3.4.1 建立湿地科普设施 在城市公园可规划建设湿地馆、自然馆、生态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积极融入湿地生态文化的内容,从整体上推进湿地科宣传普教育体系建设。

3.4.2 重视大众媒体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宣传湿地的功能作用及保护意义,提高公众对于湿地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如每年利用湿地日主题进行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升湿地保护意识。

[1] 李春华,江莉佳 ,曾广. 国外城市湿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前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2):25-30.

[2] 曲万成.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2010(4):192-193.

[3] 汪劲柏.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的研究及若干概念辨析[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 陈传胜,尹育知,吴琼.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湿地生态工程构建模式研究[J]. 北方园艺,2011(18):118-121.

[5] 李迅. 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之初探[J]. 城市发展研究,2008(s1): 218-226.

[6] 李春红,李广艳.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园林绿化[J]. 中国园艺文摘,2011(1):81-82.

[7] 文宗川. 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8] 周之灿,恭映璧,张天绚. 近60年长沙城市湿地变化及保护对策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2):31-37.

[9] 廖珂,靖磊.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及建设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72-273.

[10] 何丽芳. 城市湿地的生态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J]. 北方经济,2012(18):23-24.

[11] 王亚军.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2008.

[12] 石军南, 徐永新, 刘清华. 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6):18-26.

[13] 姚靖. 长沙市城镇、养殖、农田、景观水体污水处理湿地生态工程技术与模式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4] 黄健,张显,盛永利. 天津团泊新城湿地资源开发及景观规划初探[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1):185-190.

[15]肖文军,徐春荣. 城市湿地功能及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10(3):85-88.

[16] 阮坚勇. 关于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 园林科技,2006(3):3-5.

[17] 郝日明, 许瑛. 城市湿地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建议[J]. 江苏林业科技,2005(6):46-49.

(文字编校:龚玉子)

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urbanwetlandundertheperspectiveofecologicalcivilization——TakeChangshaCityasanexample

HE Lifang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need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wetland resourc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ornamental recreation. Changsha’s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its natural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iorit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utstanding wetland cul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wetland to construct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 wetland; protection; utilization; Changsha

2013 — 08 — 17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0C0194)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委员会课题项目(1011175B)。

何丽芳(1965 — ),女,湖南省汨罗市人,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和生态旅游。

X 37

A

1003 — 5710(2013)05 — 0083 — 04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3. 05. 022

猜你喜欢

长沙景观文明
景观别墅
长沙之旅
请文明演绎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漫说文明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我眼中的长沙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