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护理

2013-04-08刘业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结膜早产儿视网膜

刘业春

刘业春:女,本科,护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 属于一种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该病主要表现为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产生,纤维增殖以及视网膜脱落等特征,可致患儿失明等各类严重并发症[1],是目前全球儿童致盲的主要诱因,占全部致盲儿童的6%~18%[2]。随着近年来医疗与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随之上升,因此,ROP 的发病率也出现升高的趋势。我院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5 例早产儿实施ROP 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早产儿275 例,男150 例,女125 例。胎龄27~35 周,平均(32.4 ±4.1) 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在950~2200 g,平均(1556±572) g。其中单胎267 例,双胎8 例。1.2 筛查方法 通过眼科医师诊断后需实施眼底检查的患儿,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后,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对患儿眼表面实施麻醉,采用小儿开睑器进行开睑,以双目间接检眼镜与巩膜压迫器加压分别检查眼底及周围视网膜。耦合剂选用卡波姆(滴唯地息) ,应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 对眼底进行拍照。

1.3 ROP 的分区与分期 根据区域定位将ROP 分成3 个区。将视乳头中心作为起点,从视乳头至黄斑中心小凹之间的两倍距离作为半径画出圆形为Ⅰ区;以视乳头中央为中心,视乳头至鼻侧锯齿缘作为半径画出一个圆形的Ⅰ区之外的环形部分,鼻侧至锯齿缘处,颞侧位于赤道部附近为Ⅱ区; 在Ⅱ区之外的其余区域为Ⅲ区。根据疾病程度分成5 个期: 视网膜分界线为1 期;视网膜嵴为2 期;视网膜嵴上血管扩张、迂曲,且视网膜内纤维组织出现增生为3 期; 视网膜脱离为4期;出现完全的视网膜脱离为5 期。附加病变(Plus) 是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发生扩张与迂曲,出现“Plus”时在病变分期数字旁侧标记“+”符号[3]。

2 结 果

共查出ROP 患儿29 例,占10.55%。患儿双眼的病情基本相当。29 例中有13 例(44.83%)为ROP 1 期,15 例(51.72%)为ROP 2 期,1 例(3.45%) 为ROP 3 期。本组患儿经检查显示,仅见2 例结膜下轻微出血病例,未见低体温、眼部感染及眼心反射患儿。

3 护 理

3.1 做好检查前准备

3.1.1 检查室的环境准备 对检查室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使用1:100 的巴氏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保持房间温度在24~26 ℃范围内,湿度在55%~65%为宜。

3.1.2 器材及药品准备 在治疗盘内准备好小儿专用开睑器、巩膜压迫器、小纱布及棉球,采用高压灭菌后以备使用。检查室放置急救车,车内放置急救器材与药品、吸痰器装置及氧气,并使吸痰器与氧气处于备用状态。准备好生理盐水、复方托吡卡胺、卡波姆、盐酸奥布卡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品。

3.1.3 对家属开展心理护理 向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疾病对视力产生的危害,加深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告知家属,患儿在滴散瞳药物后及进行压迫泪囊并不会给患儿带来副作用; 使用婴幼儿专用开睑器是安全的;使用短暂的眼底镜光线照射眼睛对患儿不会产生损害;在检查过程中患儿可能哭闹,检查结束后存在短暂的眼睑红肿,或结膜下出血症状,不久即可自然消退,以消除家属的紧张与顾虑,取得其配合。

3.1.4 使用散瞳药护理 确保瞳孔充分散大是确诊的关键所在,全部患儿遵医嘱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入双眼3~4 次,两次滴入需间隔10~15 min,直到瞳孔达到5~7 mm。在滴药时,应取仰卧位,固定患儿头部,将患儿的上、下睑撑开,将眼液滴入患儿结膜囊内,对溢出结膜囊的过剩眼液使用棉球进行擦拭,防止刺激其皮肤。采用棉球压迫泪囊2~3 min,防止药液经泪道流进鼻咽部而因黏膜吸收导致中毒。防止因患儿哭闹而影响药物作用效果。在散瞳时,严密观察散瞳的效果以及是否存在副作用。如果散瞳不理想,应确定原因,若发现药液已进入结膜囊内而其瞳孔并未散开,应考虑到是否是由于ROP Plus 病变导致瞳孔强直,应提示医师给予重视。

3.1.5 安排好喂奶时间 眼底检查通常需一定的时间散瞳。在给予散瞳药前需嘱家属给患儿喂奶。在检查前0.5 h 内禁止喂奶或水,避免在检查中由于溢乳或呕吐而导致窒息。

3.2 检查中的护理配合

3.2.1 固定患儿头部 经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将其置于检查床上,使其取仰卧位,用清洁柔软的被褥包裹其手脚有利于固定四肢,双手掌心放在其两侧耳前以固定头部,掌握好力度,切忌用强力,禁止压迫其前囟处。

3.2.2 协助医师检查 使用小儿专用开睑器将其眼睑撑开,对睑裂过小者,切勿强行置入,可先将上眼睑撑开,再轻轻地置下眼睑,防止发生睑裂撕裂。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避免因角膜干燥导致患儿不适感,按医嘱滴生理盐水进患儿眼内进行湿润,用棉球拭去溢出的多余液体。按照医师检查眼底的部位对其头位进行调整。检查颞侧周围视网膜时,将其头部偏向颞侧; 检查鼻侧周围视网膜时,将其头部偏向鼻侧。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完后滴入卡波姆,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对双眼底拍照。在检查时,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哭声改变,避免操作人员的手捂在患儿口鼻处。如果患儿发生溢奶或呕吐,应暂停检查,将其头偏向一侧,并将口鼻内呕吐物予以清除,待平稳后再行检查; 如果呼吸道出现痰鸣者,应吸痰后再行检查。

3.3 检查完毕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为防止发生感染可滴入左氧氟沙星眼液。嘱患儿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眼部是否出现眼红、流泪、分泌物等现象,若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来院诊察。

3.4 随访与指导 按照首次检查结果确定随诊的频率。首次对患儿实施眼底检查后,对于无ROP 患儿可每14 d 检查1次,直到患儿的视网膜血管生长至锯齿缘为止。确诊为ROP患儿应每7 d 检查1 次;对Ⅰ区发生的所有病变,Ⅱ区的2 期+及3 期病变应严密观察病情,每7 d 进行2~3 次复查,直到病变彻底消失为止。对于Ⅰ与Ⅱ区的3 期病变,病变范围覆盖连续5 个钟点或不连续范围累加达8 个钟点且合并附加病变等阈值病变时应实施激光治疗。

4 讨 论

目前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致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4]。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预防ROP 发生的主要原则仍是筛查,早期查出阈值期ROP,在时间窗内采用激光治疗或实施冷冻治疗,避免发生4 期、5期的晚期病变[5]。严格筛查是防治ROP 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筛查ROP 需多次检查,患儿家长知道与否、重视与否,对患儿能否得到及时筛查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家长筛查意识薄弱,对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因此,新生儿科及眼科医务人员应提高认识,给予重视,加强对早产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来眼科诊察,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6]。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诊断ROP 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该方法在观察眼底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该方法在采集与输出眼底图像方面存在困难,不能记录眼底检查结果,只是通过画图描述的方式保存结果,其客观性较差。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范围广,最大镜头为130°,将镜头放置在角膜表面,即可观察到视网膜,可直接将图片记录下并保存,方便后续的分析及随访; 在对Ⅰ,Ⅱ区或大于3 期ROP 进行诊断时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但在对周边部位及2 期ROP 进行诊断时的准确性则相对不高[7]。因此,联合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更具有诊断意义。

[1] 汪国芳,鲍赛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22(15) :1388-1389.

[2] 霍冬梅,董方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近况[J].中国医学科学学报,2004,12(1) :83-87.

[3] 宋湘梅,郭金莲,张国明,等.810nm 波长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 :322-323.

[4] 黄丽娜,张国明,吴本清主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55.

[5] 辛会萍,王嵩川,张 萍.早产儿家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意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 :4284.

[6] Autrata R,Holousova M,Rehurek J.Cryotherapy and photocoag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Cesk Slov Oftalmol,2008,29(58) :30-35.

[7] 赖小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0,23(5) :440-442.

猜你喜欢

结膜早产儿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