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丝绸业稳步前进

2013-04-08钱同源

丝绸 2013年1期
关键词:蚕丝蚕茧丝绸

钱同源

丝绸,包括“真丝绸”和“化纤绸”。笔者所讲的丝 绸业,是指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绸。

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丝绸 源远流长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教会了我们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1949年,蚕茧的产量只有30 915万t,白厂丝1 440 t;到1976年,蚕茧产量162850 t,白厂丝产量15 343 t。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9年,蚕茧产量达到409 021 t,白厂丝71 062 t。2007年蚕,茧产量达到782 098 t最高峰,但是,其中也经历了不少曲折,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关于丝绸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国际丝绸消费量维持在6万t左右,不宜过快发展;一种是认为人均丝绸拥有量只有几克,应该大力发展。加上地方政府为了让农民富起来,也强调大力发展蚕桑。当时,省里的部分领导一直强调增加蚕茧生产,争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呼吁“不要在我们这一代把蚕桑毁了”。所以近30多年来,蚕茧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实际上,供需矛盾是决定性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由于双重汇率的存在,许多连丝绸的品种都不懂的“丝绸商人”,拿着一块丝绸面料的样品,到内地来询价:“师傅,这个东西你们有没有?多少钱一米?”然后,拿出计算器滴滴答答一算,利用深圳特区与内地的汇率差价,看看有钱可赚,就说:我要多少米。疯狂采购真丝绸,以“水货”出口香港,谋取暴利,造成丝绸供不应求的假象。于是,丝织厂、缫丝厂纷纷增加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抢购白厂丝与蚕茧原料,刺激了蚕农增加蚕茧生产,茧贩子高价抢购,出现了“蚕茧大战”。其实,有段时间,在深圳,丝绸积压很多,茧贩子手中的干茧积压也不少。而工业生产增加设备,只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就可以了,但是蚕农要增加蚕茧生产,却受到桑叶、蚕种的制约,起码要在次年才能有所增加,等到蚕茧增加了,丝绸需求却下降了,茧价也随之波动起伏。后来,虽然“蚕茧大战”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而停息,但是,丝绸外贸的时起时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滞后,蚕茧产量起起伏伏,价格高高低低,常常出现绸价、丝价、茧价倒挂的现象,使蚕农和企业主都吃煞苦头。

前面讲到的对于蚕桑发展的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前者是从供需平衡出发考虑,怕供大于求蚕茧价格上不去;后者是以人均拥有量计算,每人只有几克,差距悬殊,应该放手发展。但是,都有偏颇。前者只看到国际市场的需求,没有看到国内市场的潜力。当时,内销丝绸价格是倒挂的,总公司给每个省的补贴是限量的,如果多销就要各省自己贴钱,增加亏损,减少利润。而没有积极地考虑人们对丝绸需求的渴望。后者则只是总量除以12亿人口,得出人均几克的结论,没有去想想是不是12亿人都会去每人穿一件丝绸服装?如果真是这样 那么蚕丝生产要成百倍地增长 这可能吗 从现实的发展情况证明,30年里,国内的丝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又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人人都穿起了丝绸服装。

讲到发展丝绸,有很多话题。譬如:打造品牌、开发新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时尚引领、企业集群……笔者今天讲的稳步地发展丝绸,让丝绸业稳步前进,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稳定桑园面积。二是拓展市场,既要抓国际市场,又要抓国内市场。三是从产品开发入手,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1)产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的大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的生产受到了冲击,有的甚至被淘汰。就拿蚕丝业来看,且不说法国、意大利早在“二战时期”就已衰退,日本也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年减少;浙江的桑园面积,1976年有133.8 万亩,到2009 年只有107.9 万亩,下降19.35%;蚕茧产量也是如此,1982年达到6.71万t,到2009年减少到5.09万t,下降24.14%。江苏的蚕丝业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以苏南为主,70年代开始逐步向苏北转移,才形成像海安县这样的“中国茧丝绸之乡”。工业经济的发展,对江浙一带的蚕丝业影响很大。这是在所难免的。

1998年,笔者应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纤维检验所之邀,在生丝检验通报会上作“世界丝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报告,在讲到对策时,我建议丝厂的厂长们向西北发展蚕桑,“谁有远见卓识,谁先去发展,谁抢得先机,谁就得益大”。去西北发展蚕桑,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西北地域广袤,植桑面积大;二是那里的气候适宜,特别有利于结茧,提高蚕茧质量;三是可以绿化土地,治理沙土,有利于生态发展;四是可以在新区建立全新的栽桑、养蚕、收茧的体制,实行合同管理,谁发种谁收茧,避免“蚕茧大战”。我的“建议”当然只是纸上谈兵,“秀才造反,不成大事”。在商业部大力推动“东桑西移”下,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现在看来,我还倾向于“东厂西移”,把缫丝厂、织绸厂迁移到中西部“安家落户”。一来可以促进西北地区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不必长途跋渉外出打工,同时也可缓和东部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缓解节日假期的交通压力,可谓一举三得。二来可以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降低原材料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三则可以让东部的企业集中精力致力于深度开发,深度加工,提高丝绸业的整体水平。

丝绸业,从育种、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针织)、染整、成衣(制品)到销售,其产业链很长,要全面发展丝绸业,除了行业(企业)本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在受到其他行业发展而影响丝绸业发展的时候,更需要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帮助。从历史看,日本政府对蚕丝业都有一套“管制”和扶持的政策,中国历史上也有政府对蚕丝业的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来保证蚕丝业的发展。笔者看了《江苏丝绸》2012年第3期的江苏省商务厅茧丝绸协调办公室 关于海安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指出,蚕桑规模的巩固存在压力,目前海安县蚕桑面积已较2007年减少3万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今后仍将会有一定桑田被毁”。但是,该调研报告也讲到,“多年来,海安县换了好几任县领导,但每一任上的县委书记都很重视茧丝绸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对行业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扶持”。我就想,像海安县这样的“中国茧丝绸生产基地”,又受到县领导的十分重视,那么,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当需要征用土地的时候,能不能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一条,不得征用桑地,保护蚕桑生产,让蚕桑生产得以巩固。把“东桑西移”变成“东桑稳定,西桑发展”,岂不更好?希望有更多的蚕桑重点县,能得到县领导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蚕桑生产的大起大落。这是稳定发展丝绸业的基础,至关重要。

2)国际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丝绸出口低迷是非常明显的。在金融危机下,人们的购买力下降,食品是不能不吃的,衣服是不能不穿的,出行是不能不坐车的,房子是不能不住的,而丝绸是高档消费品,这是可消费也可不消费的,当然首先选择不买丝绸了。但是,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世界那么大,眼睛不要老盯着美国、日本、欧洲,可以向其他国家去开拓,去发展。关键是要走出去,瞄准那些潜在的市场做工作。

对于国内市场,诚如前述,过去对国内市场是不重视的,在市场销售的,大都是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但是,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参加各种展销会,承接各地订单,在各地开出了门店、专柜,销售丝绸商品。这是良好的开端,非常必要。笔者曾经提过一个设想,开发丝绸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在一般老百姓来说,是消费不起的。要与五星级酒店、宾馆联起手来,在那些总统套房、贵宾房有个性地、配套地设计生产装饰品,每个房间都是不同的花样、色调、款式,显示它的个性特色。床单、被子,一客一换;睡衣、浴衣、晨衣,不但是一客一换,而且要在客人入住以后,当着客人的面,把折叠整齐的睡衣、浴衣、晨衣,放在床上或指定的地方,上面用精致的横条封好,上写(印)“请你欣赏,请你体验”。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印刷精致、装帧漂亮的宣传小册子,介绍丝绸的特性、历史文化、有趣的故事,介绍室内装饰的设计用意、特点。住这种房间的都是有身份、有影响的人物,通过他们的体验、认知,口碑相传,影响力会更大。这是最好的广告了。如果说,我们丝绸业能与旅游业联合起来,制订一个标准,在硬件设施上,规定凡是五星级酒店、宾馆的总统套房、贵宾房必须用丝绸做床上用品,做室内装饰,共同开发设计,那是上乘之计。丝绸业与旅游业合作已经有成功的范例,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

更重要的 是要我们去细致地做调查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风俗人情各异、消费水平不同、穿着爱好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去了解,开发他们爱好的服装服饰,“投其所好”,不要指望一个产品、一个花样、一种款式,“走遍全国”“盛销不衰”。必须是多样性、针对性。

3)多元化产品开发,大致分为两部分:多元纤维的混纺、交织;多元产品的研究开发。多元纤维的混纺交织,特别要注意如何充分发挥纤维的特性,使之达到最好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曾经开发一种涤纶丝与厂丝交织的“涤丝绸”,有位香港客户对我说,你这个涤丝绸,是提高了涤纶的性能,还是降低了厂丝的价值?这就是问题所在。厂丝与其他纤维混纺或交织,首先要考虑是否降低了厂丝的成本,提高了厂丝的价值,绝不能耗费了厂丝而得不到产品的成本利润率。

再说多元产品的开发,名堂就多了。除了常规的服装服饰,现在开发的家纺产品、艺术产品,名目繁多。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杭州都锦生已经有西湖丝织风景和台毯靠垫问世。近年来,更是向床上用品、窗帘壁纸发展。特别是凯地丝绸股份上市,出了第一份丝绸报纸之后,丝绸的国画、油画、报纸、古书相继出炉,层出不穷。有织造的,也有印染的。这些都是好现象。但是,我们在开发产品时,应该有所侧重,还是应该以服装服饰为主。笔者就有丝绸的报纸、国画、油画、古书等不少,坦白地说,都是别人送的。毕竟我不是富裕阶层,也不是收藏家,买不起这些昂贵的东西,能够夏天穿件绸衫纳凉、冬天能穿件丝绵袄御寒,晚上盖床丝绵被暖身,已经“心满意足”了。我想国人如我者都有同感吧。所以,用丝绸制作艺术品,偶尔为之,未尝不可,展示我们的技术水平。但是一哄而上,大量生产,万万不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子书籍很快流行,纸质书籍也在不同程度的陷入困境,何况是丝绸的。人们不会拿着丝绸的《论语》学古文,更不会手持丝绸的《孙子兵法》学军事,无非都是拿来做藏品的。更何况国内国外古书古画千千万,今书今画万万千,你能织得完印得完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生产可以有所侧重,对于一个行业来说,绝不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到哪个产品名气大、利润高,就一窝蜂地上,最终造成产品积压,行业受损。所以产品的生产,要多元开发,雅俗共赏。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蚕丝纤维被誉为“纤维皇后”,是由于它具有很好的、特殊的性能,也因为它的数量有限,仅占纤维总量的0.16% ~0.18%,物以稀为贵。发展丝绸业(蚕丝业),我想不求有很大的数量增加,不要忽高忽低,忽多忽少,来回折腾,能够跟上纤维总量的增加步伐,保持0.16% ~0.18%的比例,让丝绸业稳步前进吧。

猜你喜欢

蚕丝蚕茧丝绸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