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韩国针灸发展史

2013-04-07李炯镇田明秀符利锋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针灸学朝鲜针灸

李炯镇,田明秀,符利锋



浅谈韩国针灸发展史

李炯镇1,田明秀2,符利锋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王串场医院,天津 邮编;3.天津市武清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针灸疗法;韩国针灸史;综述

有关韩国古代的针灸文献资料极少,难以推论韩国古代针灸史的发展情况,尽管针灸在韩国的三国时期开始逐步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韩国针灸发展不够成熟且难以普及。到朝鲜前期,有关针灸的文献资料大部分直接引用了中国医籍,从17世纪朝鲜中后期开始针灸发展迅速,出现不少针灸医家,他们以前期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一些有关针灸的医籍,为韩国针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医籍传入朝鲜半岛后,与朝鲜医学相结合,使针灸理论更加系统化,促使针灸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一个医学体系,对韩国针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述了韩国从古代到近代的针灸发展史,包括针灸的起源、著名医家、医书、医疗制度等。

1 韩国(古朝鲜时期)针灸的起源

古代医学尚未萌发时,人类还不认识疾病,只是在机体出现某些不适症状时,用手按摩、捶拍疾病的部位,使症状得以缓解,后来发展到用尖锐的石、贝类按压,逐渐形成最早的针具——“砭石”。另外,根据《黄帝内经》[1]记载:“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从东方来。”韩中两国对于“东方地区”具体的指称有不同的解释,韩国的韩医界主张“东方”指的是朝鲜半岛。此外,“砭石”被发现在北朝鲜咸镜北道庆兴郡雄基面松坪洞龙水湖畔的新石器贝冢遗址,然有关古代针灸的文献记载却很难找到。

2 韩国的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时期及高丽时期

2.1 高句丽王朝(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

根据金斗锺编著《韩国医学史》的考证,针灸术最早[2]是在中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句丽平原王3年(公元561年),吴人“知聪”携带医书《皇帝针经》、《明堂经—明堂孔穴图》等164卷至高句丽、日本。但根据中国学界的考证[3],针灸术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是梁武帝萧衍天监13年(公元514年)。

2.2 百济王朝(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

百济的医学发展较之高句丽缓慢。百济的医学分医、药两类,设有医博士、採药士。医政制度有可能和中国北魏时期相同,可惜有关百济针灸的文献资料,至今已难以查找。

2.3 新罗王朝(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

孝昭王元年(公元692年),新罗王朝设立了医政制度,让2名博士负责医学生的教育,具体内容有《本草经》、《素问》、《明堂经》和《难经》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开设了针灸教育部门,这也是韩国医学史上有关针灸的最早记录。当时新罗的医学教育以基础理论为主,没有区分针灸师和医师,即使一般医师也能精通针灸术。在唐朝、新罗和日本的医学教育交流中,日本沿袭了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但新罗则有独特的医学教育方法,使用了如《难经》、《针经》等教材,而且新罗实施基础医学教育制度,成为针灸学较发达的国家[4]。另外,引入《针经》、《明堂经》、《针灸甲乙经》等医书,针灸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将《千金方》记载的“针药并用说、针灸补泻法”等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针灸技术更加实用化[5]。

2.4 高丽王朝(公元918年至1392年)

太祖13年(公元931年),高丽王朝在医政制度内增设了“医、卜”两科专门培养医学人才。成宗2年(公元982年),朝廷招集各地人才,对他们进行医学教育。高丽王朝保存了在中国一度亡佚的《黄帝针经》。据《宋史》记载,宋哲宗赵煦元祐7年(公元1092年)时,“高丽遣黄宗悫来,献黄帝针经,请市书甚众”,使《黄帝针经》得以流传[1]。寅宗14年(公元1136年),将医科考试制度分为医业式和呪噤式两大类,两种医科考试都必须要考《明堂经》、《脉经》、《针经》、《难经》。除此以外,医业式还要加考《素问经》、《甲乙经》、《本草经》、《灸经》,呪噤式加考《本草经》、《俞捐子方》、《疮疽论》。由此可知当时医学教育制度上针灸的重要性。恭蘘王元年(公元1389年),设典医司(中央医疗管理机构)和俸医署(王宫里的医疗管理机构)对医师进行管理,专门治疗各种疾病,并对他们实施保健。

3 韩国的朝鲜时期

3.1 朝鲜前期(公元1392年至1592年)

从朝鲜时期开始,医政制度开始具体化,例如分科、分设专门医和医女等。在医学和针灸学上,有了更严格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太宗6年(公元1406年),济生院(专门负责平民的医疗和乡药的管理及制药)招收医女,同时招收侍女、童儿,专门教育他们学习《脉经》、《针灸法》等,负责诊疗妇女疾病。朝鲜时代独特的医女制度,是区别于中国医政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世宗以后,医学部门专门起名,如分针灸医、瘰疬医、治肿医等。世宗15年(公元1433年),刊行了《乡药集成方·针灸篇》,在《乡药济生集成》的338证基础上,又填加了621证,收录处方10706方,针灸法1416条,已成为一本针灸学的“综合医书”。世宗20年(公元1438年)3月,开始招收针灸专门生,而且分配到三医司——“典医监、惠民局、济生院”工作。世宗29年(公元1447年),全纯义、金义孙编著了《针灸择日编集》,书中参考了许多宋、元、明的针灸学著作,并填加了自己的医疗经验和医疗技术。该书曾传播至日本,清朝光绪10年(公元1890年)在中国江宁藩西重刊[3]。成宗6年(公元1474年)开设了“治肿厅”,在职制方面是独立的,这也对“治肿学”的发展有一定作用,孝宗2年(1651年)开设了“针医厅”专门负者使用针灸治疗疾病但是它的作用不大[5]。据《经国大典》记载,成宗16年(公元1485年)在医科考试制度上,针灸医进行单独考试。

在《经国大典》、《熙朝轶事》中记载的重要医家、医书,如任彦国,出生于全罗道丼邑,明宗14年(公元1559年)刊行了《治肿秘方》、《治肿方》,他把疔分为五疔(火疔、石疔、水疔、麻疔、缕疔)介绍主要症状和使用针刀治疗法,还介绍“盐汤浸引法、土卯膏、千金漏蘆汤法、蟾灰”等外用的治法[6]。作者未详的《治肿指南》(推测任彦国所作)介绍了30多种图,如《排肿图》、《已脓肿形图针破法》、《肿中陷里形图》、《圆肿形针破图》、《内肿图》、《阴肿图》等提出了合理的治肿法,也为针灸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2 朝鲜后期(公元1593年至1910年)

这一时期是朝鲜针灸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家和重要的著作。宣祖29年(公元1596年),许浚编著的《东医宝鉴·针灸》篇主要详述了九针的形态和用途、炼针法、针刺浅深法、点穴法、灸法、针补泻法、针灸的禁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7]。明宗宣祖年间的宰相柳成龙(公元1542年至1607年),在宣祖33年(公元1600年)编著了《针经要诀》,引用中国明朝李梴所著《医学入门》的针灸篇,并且在书中绘制了一些经穴图,过了300年后(公元1901年)他的后裔刘伍荣重刊了这本书。李馨益,忠清道大兴人,他的针灸术闻名当地。仁祖10年(公元1632年),李馨益被召到宫里,他采用“简史及十三穴”的理论根据,使用“灸术”和“燔针法”治疗仁祖的腹胀、寒热往来、上气症。李馨益的治疗得到了仁祖的认可[8],他在仁祖死后继续当孝宗和显宗的御医。当时在朝鲜半岛流传较广,对朝鲜针灸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明朝陈会所著的《神应经》与朝鲜许任等人所撰的《针灸经验方》。许任是朝鲜最出名的针灸大家,是《四医经验方》的四个撰写人之一,于仁祖22年(公元1644年)著《针灸经验方》,该书整理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诊治与取穴法、以及针灸术等,尤其阐述了针灸补泻法、针刺中脘手法等独特内容,因其与众不同而闻名。这本书流传至日本后,于1725年在日本大阪出版[9]。白光炫于显宗、肃宗年间担任治肿教授、太医官职,也曾当过御医。他主要擅长使用肿针、曲针、三棱针、散针等多种针具来治肿,后人评价他为在朝鲜半岛使用针刀做手术治疗疮疡的始祖。舍岩道人,名字生平未详,是朝鲜中期后的针灸名家之一,留下了手抄本针灸著作《舍岩针法》,他提出了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结合,根据《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取本经2穴、他经2穴补泻的方法治疗疾病。他的针法影响颇深,现在临床上仍在使用,目前在韩国对该针法的研究较多[10]。1900年朝鲜朝廷开设了专门负责医疗诊治的机构广济院,规模不大,工作人员由大方医(内科医)3名、针灸医1名、小儿医1名、外科医1名的专科医师组成。

4 讨论

从古代到朝鲜前期,韩国针灸学逐步发展,但各种原因和环境影响导致针灸整体发展不成熟且普及性差,有关针灸的文献资料大部分是直接引用中国的医籍或直接介绍中国医书。从17世纪朝鲜仁祖年代以后的朝鲜中后期开始,出现不少著名针灸医家和他们编写的医籍,医籍内容以从前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了自己的实际临床经验,对韩国针灸学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韩国针灸学的发展与韩中医学交流关系密切,中国的医书传入朝鲜半岛后与朝鲜医学结合,使韩国针灸理论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其发展成为一个学科体系,因而对韩国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贡献。

[1] 郭世余.中国针灸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2.

[2] 金斗锺.韩国医学史[M].首尔:探究堂,1990:26-27.

[3] 서정철,안병철,박동석.韩国针灸学史考察[J].East-west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journal, 1996:33-49.

[4] 최용태.针灸学[M].首尔:집문당,1993:32-35.

[5] Yi Kyu-keun. The development of swelling treatment in the middle years of the joseon dynasty:based on Chijongbang(治瘇方), a book on swelling treatment[M]. 藏书阁,2001:72.

[6] Park Sang-young, Kwon Oh-min, Han Sang-young,. A study on Chijongbang(治瘇方)[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09,22(4): 117-128.

[7] Shen DY, Qun DL.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in treasured mirror of eastern medicine[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1):63-65.

[8] Jun-Ho Oh, Yeon-Seok Kang, Wung-Seok Cha,. The lineage and characteristic of Lee-HyungYik(李馨益)’s burnchim(燔针)[J]. J Korean Oriental Med, 2009,30(2):46-55.

[9] Junho Oh, Namil Kim, Wungseok Cha.The originality of acupuncture in chosun dynasty found in introduction to medicine[J]. Korean Journal of Oriental Medicine, 2009,15(1):61-62.

[10] 杨骏,黄世钧.韩国舍宕针灸学说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6,15(1):46-47.

2013-01-14

李炯镇(1975 - ),男,韩国,2009级博士生

符利锋(1982 - ),女,医师,E-mail:fulifenghappy@yahoo. com.cn

1005-0957(2013)05-0420-03

R245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5.420

猜你喜欢

针灸学朝鲜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模型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