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

2013-04-07邹国庆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制度质量企业

邹国庆 许 诺

(吉林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前,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管理者仅仅从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生产技术、企业运行资金、企业市场与客户、行业政策对企业进行管理,那么企业就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就会被市场淘汰。只有学习接受和树立最前沿的企业理念,才能使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使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组织学习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组织学习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做好组织学习工作,将企业的组织学习活动常态化,使企业的员工、运行体制、企业文化都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制度质量决定了组织学习的执行能力,而企业制度又是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制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该企业组织学习的效果。制度质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的软环境,是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企业经营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做好组织学习工作,并将制度质量作为企业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理论缘起与发展

企业组织学习理论最早是由赛蒙于1953年提出的。组织学习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所作的调整,这些调整活动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人际互动关系。主要方式有纠错型学习,即改正行为的错误,使之与规定的规范相一致;适应性学习,即通过对环境的适应,通过环境反馈对自身行为进行纠正;经验学习,即将行为规则的构建不仅仅体现在自身的实践中,也从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经验与反思中构建更高级别的规则。总之,是个体学习的一个组织化过程。组织学习也是企业在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改变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总结行为规范的一个过程,最主要的方面有知识的搜集、整理、组合、应用、传播、完善,以不断改进行为并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持续的创新力。①M.Boyd.Higher Quality, Higher Stock Prices?Incentive,April 1994:11.环境的改变促使企业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身的行为与规则。组织学习是一个带有控制反馈机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自身不断改进的过程。关于组织学习的结构与维度,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其中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是:尼维斯(Nevis)通过对大量企业的案例研究提出组织学习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利用三个维度。米奇尔·马奎特(Michael Marquardt)通过对组织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组织学习可以由学习动态、组织变革、授权赋责、知识管理、技术应用五个维度组成。高(Goh)通过对组织学习的构建特点的分析,认为组织学习可以由七个维度构成,分别为共同愿景与目标、参与和共同决策、组织文化、知识的转化、团队合作、组织结构设计、员工技能与素质。森库拉(sinkula)从市场信息的角度出发,认为组织学习应由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的心智三个维度来概括。沃特金斯(Watkins)提出了组织学习维度结构7C模型,即持续不断的学习、亲密的合作关系、彼此联系的网络、团队观念、创新精神、知识存取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先的目标。沃特金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发了组织学习测度量表,先后在14个国家运用并不断修订。该量表内七个结构维度分别是持续学习、对话质疑、团队学习、授权、学习支持、外部导向、战略领导。哈特(Halt)从组织学习的特性出发,通过研究大量的企业战略事件,决定用四个维度来测度组织学习,即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记忆导向。组织学习理论非常重视企业员工,重视组织外部信息,并根据外部信息变更工作活动,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学习支持条件的作用非常关键,组织学习的基础设施对组织学习的效率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道格拉斯在19世纪曾将制度描述为管理或支配着人际相互作用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制度是特定的组织实体程序结构和管理框架,或者是依据产权保护程度公正地运用法规的程度。这些学者的共同特点是认为管理都是关于人际支配方面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制度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企业制度的相关研究也随之大量涌现,而制度质量的衡量的重要性亦凸现出来。[注]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2期。与服务质量、商品质量一样,制度质量也是对一个制度的一种评价。在企业中,对企业制度质量的评价必不可少,但是还需要针对质量的不足进行弥补,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企业制度质量对企业制度制定具有指导作用,与企业的发展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企业内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信赖程度,对员工在企业内的行为准则的制定具有启示作用。企业制度质量还体现了制度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对于制度的实施具有规范作用,是制度能否实施并保持的决定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制度必须具有完备的内容,而且需要公信力和执行力,才能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注]武博、闫帅:《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兼论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求索》2011年第9期。企业具有较高质量的制度时,员工行为可预见性也会提高,企业可以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与安排;而制度质量低下说明公司制度内容欠缺,不具有基本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或者是公司制度朝令夕改,那么员工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制度,更谈不上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该公司的管理就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因此,制度质量高,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与管理,都是非常有利有效的。在衡量企业制度质量时可以采取工作质量衡量方法,即通过在工作质量中选取几个指标,算出现行制度的指标值。若不满意可以采取上级部门监督的方法改进制度质量。不同类型的公司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指标衡量自身制度质量,用工作质量方法衡量制度质量时一定要注意指标的选择。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用政府规模、司法结构、产权保护、健全通货可得性、国际贸易自由度、政府管制五个方面衡量一国的经济制度。世界商业环境调查 (WBES) 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完整度、规则与管制、司法系统、政府机构效率、环境可预测性、金融机构服务和公司治理、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 7 个方面衡量制度质量。考夫曼(Kaufmann)等用言论自由度、政治稳定性、政府效率、政府管制、法治程度、腐败六个方面衡量国家政治制度。Pattnaik et. al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政治和社会系统以及开放程度对一国的经济制度进行衡量。樊纲等从市场化、产权保护、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程度衡量制度质量。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之间关系密切。一个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需要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因此组织学习必不可少,组织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整体的认知、操作和预测水平,而一个企业在进行认知、操作、预测时,必须依靠企业的管理制度,因此,制度质量水平的高低非常关键。制度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一定会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巩固企业的组织学习成果,而企业的组织学习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的制度质量的提高,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个主要的系统,组织学习不可能绕过管理制度去学习别的理论,所以组织学习亦会提高企业的制度质量。从19世纪初到如今,企业从规模化大生产时代发展到了当今的信息化生产时代,企业管理理论也从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学分支发展为当代独立的企业管理理论,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为经验型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在这五个时期中,虽然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相互关系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生产力背景下其表现方式还是有一些不同:监视时代,泰勒在19世纪20年代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这个阶段组织学习局限于单纯的生产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监督、生产活动监督等生产技术方面,这个时期的制度质量也就只能从生产技术层面看;统计指标控制时代,休哈特(shewart)1931年发表了《产品品质的经济学控制》,在这种理论下,组织学习是在统计指标的框架下趋同优化的,而统计指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度质量的高低,此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统计指标紧密联系;商品品质保证时代,二战后,产品品质成为一种企业管理手段,1956年,费根鲍姆(Feigenbaum)提出了“全品质控制”的概念,认为品质管理可以使企业节省可避免或者不可避免的损失,这个时期的组织学习主要体现在产品品质的控制,通过向先进企业学习产品品质控制,提高企业的绩效,制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产品品质的控制程度来衡量;品质策略管理时代,该理论是德明(deming)在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内容涵盖产品、过程、员工、环境,主要思想是顾客关注、顾客需求、内部顾客、外部顾客等概念,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企业品质策略的制定、优化和完善,而品质策略制定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制度质量的优劣;品质系统链时代,该理论是目前最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该理论将企业管理理论与生态理论相结合,将企业管理理论中的环境、政府、股东、工会、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售商比作生态学中的一个生态系统,在该理论下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变为如何在这种商业竞争环境下择优生存,企业的获利能力成为了衡量制度质量的主要指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用博弈论方法研究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之间的作用原理。博弈论是一门专门研究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和企业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企业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阿克塞尔罗德(Axelrod)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组织间博弈200次,发现动态博弈的结果是组织内成员普遍相互报答,但是在一次或固定次数情况下,组织内成员选择的稳定策略是欺骗,组织内博弈的策略可以选取以牙还牙策略和巴甫洛夫策略。萨科斯顿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探讨了异质性成员具有或不具有私人信息的生产者的合作形式与困难,发现寡头垄断会降低资源分配效率。戴志敏对企业委托代理制度进行了博弈分析,认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在股权结构分散和股权结构集中下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林烨将博弈论引入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中,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定和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问题。林旭东等用博弈方法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合作网络问题。李晓娣在分析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时采用了博弈论方法。王岚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了组织知识分享的动态过程,研究了组织知识分享策略的影响因素。刘立安在研究制度质量与隐形进入成本时采用了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本地银行、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研究了不同区域的外资银行经营效率差异问题。陈永清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组织内员工的学习成本、知识共享收益与知识共享均衡之间的联系。杨波构建了企业组织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模型,为企业组织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活动提供了策略。郑文兵用演化稳定策略研究组织学习和企业适应性的演化稳定性问题,解释了组织间合作以及采取合作行为的组织存活时间等问题。

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组织学习既是制度质量的发展前提,又是制度质量的一部分;制度质量既是组织学习的结果,又是组织学习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注]王家合:《质量管理理念与公共服务管理》,《求索》2010年第12期。

二、组织学习与制度质量的作用机制

组织学习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提升企业绩效,提高企业行为能力,这是所有公司管理者的共识。组织学习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公司的适应性;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组织学习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反,如果企业不重视组织学习,那么低水平的组织学习会导致企业学习能力停滞不前,就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限制公司成本压缩能力、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以及产品升级能力。保罗·穆迪(Paul Moody)提出了一个学习的抽象层次的圆锥形图表,认为学习决策的受益与抽象的层次间接相关,层次越高,受益越大。[注]洪涛:《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创新研究》,《求索》2010年第6期。[注]陈涛:《构建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制度质量是衡量制度的一种方式,制度质量在企业不同的领域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制度质量的作用不仅仅包括制度的效率与效力,还包括文化与思想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越来越重视制度的可持续效力与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及时性,对企业员工起到了约束和指导的作用。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度质量是解决问题的保障。制度质量对企业制度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与企业的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高速发展是经济制度质量高的体现,而高质量的经济制度也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度质量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具有指导作用,一个质量高的制度往往能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和震慑力。

有关组织学习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本文选取了两个比较常用的理论:波(Popper)和里皮斯利茨(Lipshitz)认为组织学习的拟人化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机制解决,组织学习被认为是个人学习的延伸,组织学习可以分为组织中的学习和组织做的学习,从而来解决不同学派的争论,组织学习机制是连接“组织中的学习”和“组织做的学习”的桥梁,成功解决了组织学习的拟人化问题。组织学习机制描述了制度化的结构和程序安排,这些结构和安排保证了企业可以对企业及其成员业绩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分析、存储、传播和使用。将组织学习划分为两个纬度,即底层学习与高层学习,分别为:把组织中的核心任务之外的学习活动分配给特定的人,高层学习是学习与工作相互融合,道格森(Dodgson)认为组织学习就是有计划地采用激发组织学习的结构与策略,其作用机制为:结构和策略能够赋予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机制不但是发生在人的头脑之外的,嵌入在“组织做的学习”的概念中,而且组织学习也是组织中的学习,组织学习机制应当便于个体组织成员学习并在组织中传播个体的学习,同时组织学习机制也是具体的、直接可观察的组织系统,是由组织成员来操作的。制度质量对企业制度的制定具有指导性作用。制度质量与企业的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制度高水平的体现,另一方面,高水平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制度质量充分体现了员工对企业制定的制度的信赖程度,高质量的企业制度能被广大员工所接受,员工能够按照企业的制度进行工作,相反,如果企业制度对员工没有约束力,那么企业的管理肯定是混乱的。

制度质量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质量对企业效率的评价方面。企业制度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因此衡量企业制度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对于不同的制度,衡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注]梁开民:《浅谈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本文将公司制度的衡量从水平方面分为对企业生产方面与企业盈利方面两部分,对企业生产制度质量的衡量可以借鉴生活中对工作质量的衡量方法,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方法,选取几个特定指标,得出现行制度的指标值后,看其是否达到要求,企业的制度质量是否符合生产方面的要求。企业盈利方面制度质量的衡量可以借鉴生活中产品质量的衡量方法,如果制度质量高,那么公司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增加的,盈利水平应该是提高的,反之,企业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减少的,公司盈利应该是降低的。企业收入的增加和减少,企业盈利的提高和降低,可以通过员工的个人感觉来衡量,也可以通过专业部门依据统计数据来检验。用制度质量来衡量企业的现行制度,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企业中组织学习能产生优越的企业绩效,企业制度质量的提升也能导致良好的企业绩效。组织学习可以将先进技术,方法转变成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度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提升需要借助组织学习,制度质量通过提高企业组织学习的效率来提升企业绩效,即组织学习在制度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链中至关重要。组织学习、制度质量、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表明:企业中制度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改进组织学习方法,推动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而组织学习又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组织学习、制度质量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对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能为企业家带来一些重要的管理启示: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保持企业经营绩效,扩大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快速有效的组织学习,完善的制度质量,才能保证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超越竞争对手,抢得先机。我国企业应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一个学习型企业,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而企业的制度质量越高,组织学习的效率也会越高。在管理实践当中,应该将组织学习和制度质量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鼓励企业的制度建设,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制度质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