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2013-04-07本期栏目主持人宇教授

关键词:武士道中心论次郎

本期栏目主持人:戴 宇教授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主持人语:“回归日本”是指日本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作为对外来文化的反动而欲回归和追求日本固有文化和精神的一种现象。从狭义来讲,一般特指日本在近代化和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作为对欧化主义的反弹而出现的一种反应;从广义而言,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尤其是江户中期的国学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回归日本”的一种表现。因为国学的基本主张就是要在儒教和佛教传来以前的日本古典中寻找日本固有的思想和精神,以摆脱儒教本家中国的影响,进而谋求文化上的自立。实际上,这种“回归”现象不独是日本,也是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本质上而言,这种“回归”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做出的“保种求存”的反映,是对本民族或国家的自我认同意识(national identity)的一种追求。其主要表现往往就是在面对外来文化或事物时,强调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尽管这种“回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近代化或“欧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但如果过度的话却也容易走向保守和偏执,而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近代日本在“回归”之际,其所指向的“日本特有之物”、“日本优异之处”通常就是天皇制、神道和武士道等。本期栏目所刊载的三篇论文便分别谈到了以上问题,虽然其研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在“回归日本”这一视阈下,也即都可以从日本人的自我认同意识这一角度来加以观察和阐释的。

戴宇在《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论考》一文中,实证地分析了日俄战争前后的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论,作者最终认为以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论为代表的明治武士道论是明治二三十年代的国粹主义、日本主义思潮的一种延伸表现,也即“回归日本”现象的一种具体反映和体现。刘琳琳博士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日本关于神道教本质的学说——国学与近代宗教学的“相遇”》一文中,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神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指出战前日本社会对于神道教关注的重点在于祖先崇拜,而天皇制国家建构自身合法性以及支配国民精神的需求,则是祖先崇拜中心论产生的政治背景。贾璇博士在《脱逸与构建:论平田笃胤的〈灵能真柱〉》一文中,通过分析平田国学的标志性著作《灵能真柱》一书而揭示出:对于平田笃胤而言,探究宇宙论和显幽论的目的,在于明确日本“卓越”的“缘由”和天皇是“万国之君”的“真理”,隐藏于其中的是“日本优越论”和“天皇中心论”、“日本神国论”。

猜你喜欢

武士道中心论次郎
风靡一时 《寅次郎的故事》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美食诱惑零抵抗 兼职拍摄小次郎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武士道转型”诠释的新体系
——读张崑将《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
菊次郎的夏天
论森鸥外历史小说中主从关系的演变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
习总书记“人民中心论”指导下的电视剧创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张竞生“新女性中心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