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2013-04-06张天祚

时代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能耗理念建筑

刘 伟,张天祚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m,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低碳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也使得低碳建筑开始出现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当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对人居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低碳建筑不仅是环保理念在建筑实体上的物质载体体现,而且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抉择。而切实有效地将低碳环保理念付诸于建筑构筑的实践中,是实现价值理念物质化的最直接的方式。

1 低碳概念的基本属性

低碳建筑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理念而衍生出的建筑实体。其倡导从建筑材料以及技术设备的制造上选择环保生态型原料;而在具体的施工建造和建筑消耗的系列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化学气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程度。低碳建筑设计则是把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元素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融入具体的建筑实施初期设计、实体建筑、后期物业管理等。其秉承的理念就是合理有效地降低对传统材料能源的依赖度和消耗量,通过减少其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最终营造低能耗、低碳量的环保型人居环境。低碳建筑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是在其城市化遭遇瓶颈困局和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后结合的产物。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兴起低碳建筑概念,但是具体化的应用表现还是“次低碳概念”下的一系列节能建筑,其与低碳理念下建筑的构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 低碳模式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要求

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能源材料的调整优化,重新组合,其次通过一系列低碳节能设计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将能源材料所释放的有害化学气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实现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双赢。而在具体的建筑实施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侧重。

(1)低碳理念始于设计。建筑实体来源于设计理念,理念的指导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群体的最终定位。所以在设计初期,建筑师们秉持的理念至关重要,坚持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遵循非扩张性开发的原则,从城市规划开始就贯穿低碳的理念,贯彻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设计策略,加强新能源技术设备的实践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从而为建设项目的稳定协调实施打下生态环保的架构基础。

(2)环境分析与设计施工的契合统一。在建筑设计初期的交通分析、日照分析、功能分析、节能分析等理念开始,重点要在设计施工中融入节能理念。

3 低碳模式在建筑发展中的必要性

我国建筑推行低碳发展模式的背景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行低碳发展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4 解决建筑领域的低碳问题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根据相关文献,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对电力、燃气等石化能源的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

在我国,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1970年,全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0%,2009年,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的33%,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耗能,与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47%。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400亿m2,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新建建筑虽已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达95.7%,但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仍比较低,仅为53.8%,形势严峻。中国建筑业推广低碳发展模式的潜力与前景可见一斑。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

总之,实现建筑业的低碳化发展,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1]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世界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能耗理念建筑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