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插:湖南“惊人一跃”咋实现

2013-04-06原载人民日报20130428笫9版

时代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朝晖插秧机大户

人民日报记者 颜 珂(原载人民日报2013-04-28 笫9版)

人民日报编者按: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种植机械化,但水稻的种植机械化率仅为31%。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瓶颈在哪里?应当如何破解?传统生产方式怎样变革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形势?请看记者从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湖南发回的报道。

手工作业仍占大多数

4月12日,浏阳市北盛镇环园村,种粮大户周学农的育秧大棚里出现了3月以来难得的“空闲”景象——秧盘整齐叠放着,大部分秧苗却不见了“踪迹”。

周学农说:“昨天刚刚插完秧,现在剩下的一小部分都是给其他人代育的秧。”在周学农任理事长的百环农机专业合作社门前,几台高速插秧机静静停放。从4月2日到11日,不过10天时间,这几台插秧机已经完成了周学农承包的500亩稻田的早稻插秧工作。同去年相比,插秧时间大约早了一星期。

这般轻松,周学农几乎难以想象。

2008年5月,他刚刚承包了村里的300余亩水田,准备种植水稻。“插秧都是靠人工,每天要雇40多个人帮忙。”第一年种的是一季稻,周学农略有小赚。第二年种双季稻,结果却有些“惨不忍睹”——因人工成本高、效率低,错过了农时,300多亩晚稻几乎颗粒无收。

在水稻第一大省湖南,插秧沿袭传统的“手工作业”农户,仍占大多数。

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并不讳言湖南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的落后——2011年底,湖南省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超过90%、60%,但机插秧率仅为5%左右,距离30%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小。机插率低,成为制约湖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大瓶颈。

多重因素制约着湖南机插率的提高。其一,湖南全省2/3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其中坡度较大的梯田又占了较大一部分,制约着机械化的推广。其次,湖南为双季稻区,适应于单季稻区的配套育秧模式和机插行距在这里常常“水土不服”,插秧机设计尚有改良之处。其三,就是观念上的原因。王罗方说,与抛秧或手插秧相比,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不同,但农民育秧时却很少想到、也很难育出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秧苗。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说,湖南、江西等双季稻主产省推广机插秧任务最艰巨、潜力也最大。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目前难点在育秧,关键要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特别要推广集中育秧模式。现实的路径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培育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机械化育插秧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农业部提出了201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45%的目标,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广机插秧。仅在2012年,全国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1.2亿元,补贴农民购置了7.7万台插秧机,水稻机插率达到31%,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从“为人育秧”到“为机育秧”

2012年,湖南机插率实现了“惊人一跃”——完成机插面积61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长率位列南方稻区第一。这其中的“秘诀”之一,便是湖南省农机局去年主攻的“为机育秧”。

在浏阳市五塘种植合作社,一块写着“2013年早稻农事安排”的黑板十分抢眼。理事长邹朝晖说,今年插秧进度提速,比去年早了一个多星期,主要靠的是机械化育秧。

走进邹朝晖的育秧大棚,天窗、喷灌、遮阳罩等设施一应俱全。他说,有了大棚,秧苗不怕低温雨水,育秧不再靠天帮忙。

“这里的秧苗跟人工插秧或者抛秧的秧苗有什么不同?”大棚内,同行的湖南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毅,向记者讲起了里面的“道道”:适合机插的秧苗,要求密度更高。插秧机作业时,秧爪抓取的是泥块,每个泥块面积大约在0.8~1cm2之间。密度高,才能保证秧爪抓取的每一块泥至少有1株秧苗。秧苗根系要连接紧密,放到插秧机上的秧苗要如毯状。这就要求育秧时控水、控温,促进秧苗根系生长,使之盘结。而手插秧、抛秧的秧苗,反而要求根系不能盘在一起。

“为机育秧”,意味着对传统技术路线进行调整——让秧苗适应机械,而不是机械来适应秧苗。为此,湖南省农机局专门编制了“为机育秧”技术规程,在全省推广。2012年,湖南全省在60个机插秧示范县推行集中育秧,建设了37个工厂化育秧棚。

邹朝晖已从中尝到甜头。这位41岁的种粮大户,讲起了机插秧的好处:一是省人工。现在请个劳动力,每天工钱要150元左右,一个熟练劳力一天最多能插3亩多田,插秧密度还不能保证,每亩田最多插9000多兜秧苗。而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可插40亩田,每亩秧苗可达2.2万兜。二是提升产量。去年,邹朝晖做了一个小试验,机插的亩产量比其他方式起码高出了50kg。根据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机插的亩产较之于抛秧,平均高出30kg左右。

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成示范“火车头”

在湖南农机界,周怀和他的二一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名气不小。名气跟他的身份不无关系——工商管理硕士、海归,但更重要的还是实绩。2008年,周怀与搭档在长沙望城区租下了5200亩耕地种水稻,一开始就按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实施。因经验不足,周怀走过弯路。但技术难题一旦攻破,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效益便立马显现。2012年,二一公司纯利润达到200万元。

水稻机械化种植,周怀在湖南开创了许多第一。比如大棚育秧,再比如现在已在湖南推广的“叠盘育秧技术”也是二一公司首先摸索出来的。名气大了,前来取经者自然不少。二一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甚至被农机部门邀请,给种粮大户培训讲课。

相对于二一公司的“明星效应”,一些大户、合作社在机插秧方面的带动效应,则更为具体。看到机插秧的高效与高产,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向邹朝晖提出了代育秧和代插秧订单服务。邹朝晖告诉记者,今年共育秧4.55万盘,除了供应自己种的500亩早稻外,还代人育插秧1000亩。

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增加,正在成为带动机插秧的“火车头”和“主力军”。这也是湖南省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鼓励方向,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支持政策投向了“大户购机”。仅育秧大棚一项,邹朝晖就拿了90万的补贴;秧盘市价大约6元/个,今年邹朝晖买了4万个秧盘,政府补贴一半,这一项又省了十几万元。

购置插秧机,农户除了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湖南还有各级地方财政的累补加贴。浏阳市农业局副局长邵桉告诉记者,今年,浏阳市就对购买25cm行距的水稻插秧机,给予每台1.5万的补贴。据他透露,2012年仅北盛镇农机补贴总额就达到了199万。

2012年,湖南全省新增农机大户近万个,新注册农机合作社200多个。湖南省农机局计划2013年各县培植发展育插秧大户40~60个,全省扶持4000户以上。据初步统计,湖南省今年机插秧面积有望突破1000万亩,其中早稻面积达600万亩。

猜你喜欢

朝晖插秧机大户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芙蓉国里尽朝晖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三只蚊子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超智能插秧机
船祸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唆拜(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