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维修业现状与建设措施

2013-04-06祁阳县农机局唐文达

时代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维修点购机网点

■祁阳县农机局 唐文达

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业机械实现高效、低耗、优质、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70年代,农机具拥有量虽不多,但农机维修业务受到重视,维修网点、维修能力与农机发展相匹配。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而维修保障建设却严重滞后。笔者以祁阳县为例,对农机维修业建设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就发展对策提出建议。

1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现状

(1)维修网点少。至2012年底,祁阳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5.6万kW/14.6万台套,稻田亩均1.43kW,其中农田作业机械占70%以上。2004年以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新型的插秧、收获、播种和烘干等高性能机械不断进入农家,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动力喷雾器等已经基本普及。但农机维修网点却不能满足机手的需求。据摸底调查,全县在册农机维修网点118个,实际还在正常开展业务的现在不到50个,平均每个乡镇还不到3个;有的几个村甚至十几个村内没有一个农机维修点。可见,农机发展速度之快与农机具维修网点相对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民购机容易、修机难。

(2)经营规模小。在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中,大中型的农机修理店很少,绝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也不具备进行关键部件及整机维修的设备条件,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同时,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普遍存在兼营现象,专业维修点少,兼营维修点多。全县农机维修网点有60%以上兼营零配件销售,有半数以上的兼营电气焊、皮带更换、刹车修理调试等。还有30%以上的兼营农用汽车、三轮车的维修。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少而不专,给农机维修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技能人才缺。据统计,在现有农机维修行业中有专业技术维修等级证的人员只有40%,有30%以上是没有经过培训的,还有的是农机操作手转行的。由于从业人员技能有限,造成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受专业人才及资金的限制,如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大型农机具难以找到专业维修点,生产厂家的“三包”服务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机手带来不方便。白水镇76个村,目前拥有各类插秧机23台,大中型水稻联合收割机35台,而该镇现没有一个农机维修网点能修理插秧机和收割机。

2 维修业建设滞缓主要原因

(1)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近年来,农机修理行业纯粹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生自亡,政府缺乏支持引导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在修理业务上缺乏引导和服务,在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缺乏优惠政策。

(2)经济效益低下。农机修理网点面向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主要修理对象是农业机械。一方面农机手从事农业生产效益低,机械出了问题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修理,花钱多了心痛;另一方面农机价值较低,使用率也不高,从事农机修理的只是保吃饭,难以赚大钱。

(3)修理行业苦累。农机修理是苦差使,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又劳累辛苦,故障机具早来早修、晚来晚修,有时电话一响还要背着工具去现场修。农机修理既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一身污垢、一身泥、一身水,风里来雨里去,收入却并不高。于是从事农机修理的网点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有的技术人员另选他业。

3 加快维修网点建设的必要性

(1)是科学发展农机的迫切需要。现在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宗旨就是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使用效率,但购机易修机难的问题让农民担忧,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使购机者买得开心、用得舒心、修得省心,让农业机械延长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不仅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大事,更是科学发展农机的需要。

(2)是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的新举措。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拉动下,广大农民投资发展农机的热情日益高涨,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但在现实中,农村的农机维修网点普遍存在“三少一无”的现象,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

(3)是提高农机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村新兴的服务产业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不断涌现。农机维修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现有机械的再利用,提高机械使用效益。但在农机作业服务中,如果没有维修网点,机械出了故障而得不到及时维修,要想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就是一句空话。

4 加强维修网点建设的对策

(1)加快维修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扶持和引导力度,要把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纳入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建立农机维修补贴机制,根据农机维修网点业务量的大小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切块补贴,重点对吊车、各种维修车床、电焊机、气泵、钻床、扒胎机、油压机,专业检测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厂棚、维修服务车、大型综合维修设备等的购置予以补贴,以加快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三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扶持县级、逐步健全乡镇级、积极扩大发展农机维修网点的要求、大力扶持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农机维修网点,按区域优化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区域中心”,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新建的维修网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辐射半径应在3~5km。四是工商、国土、税务和银信等部门要大力扶持,在办证、用地、纳税和贷款等方面要尽量给予优惠和方便。

(2)强化农机修理队伍技术培训。一是切实制订好培训方案,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放在同等位置,做到长班与短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车间相结合,常培常新、常教常新、常学常新。同时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二是充分开发利用好农机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农机学校、农机示范基地和种粮大户田间为课堂,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造就一支技术精通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维修服务队伍。三是鼓励离退休的农机技术员、工程师等人员到维修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指导及带徒弟、传帮教。

(3)抓好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和服务。一是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做好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为农机维修网点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建立科学的农机维修制度,对投入“春耕、双抢和三冬生产”的农机提前进行检修,确保机具技术状况良好。三是建立农机技术检测维修制度,应用检测仪器对农机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不拆卸检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四是鼓励农机维修点实行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条龙服务,建议农机生产厂家在农机维修网点设立“三包”服务点,把农机维修服务阵地前移,既方便农民修机,又确保农业机械在重要农时季节不因故障而误农事。

猜你喜欢

维修点购机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浦江开展农机维修点安全生产检查宣传活动
我国农机维修人员达92.8万人
数字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当阳市“一站式”办理购机补贴受欢迎
当阳市购机补贴实施进度快 效率高
银行网点项目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