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广二号原蚕1~2 龄蚕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卵质与茧质的影响

2013-04-06

中国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茧层蚕业杂交种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 530007)

人工饲料养蚕有利于实现养蚕生产的省力化、机械化、规模化,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蚕病及环境污染等危害。在目前因劳动力成本增加而造成蚕桑产业比较效益降低的形势下,开展人工饲料养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工饲料养蚕可以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家蚕良种繁育的危害,因此,种茧育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比丝茧育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必要性。自20 世纪60 年代,日本用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家蚕成功以后[1-2],关于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便迅速成为世界蚕业研究的一个焦点。至20 世纪70 年代,日本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在丝茧育、种茧育等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推广应用,1987 年日本原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普及率就曾达到了45.6%[3]。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然而到目前为止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推广应用较少,主要是受我国经济现状、人工饲料成本、适宜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等因素限制。随着人工饲料的配方、成本、造型等问题的日趋改善,开展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前景逐渐广阔。近年来,山东和江苏等地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4-6],为我国其他蚕区开展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今后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的全面开展,探索出宝贵的经验。为探讨家蚕人工饲料对种茧育的影响,我们用广西现行品种两广二号开展原蚕1~2 龄蚕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调查其对一代杂交种卵质及养蚕成绩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原种省力化饲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原种932·芙蓉(简称“9·芙”)、7532·湘晖(简称“7·湘”),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家蚕颗粒型人工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原蚕饲育 1 龄蚕期的颗粒人工饲料加1.7倍的纯净水,2 龄蚕期的颗粒人工饲料加1.6 倍的纯净水,加水混匀后放置15 min 即可。试验区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 龄桑叶育;对照区全龄桑叶育。每个小区收蚁2 个蛾圈,设3 个重复。试验区收蚁当天将现调配好的颗粒人工饲料放置到严格消过毒的塑料食品盒(30 cm×20 cm×15 cm)中,颗粒人工饲料用量以单层铺满塑料食品盒底部为宜。1 龄、2 龄分别给饵1 次,蚕眠后均不撒石灰粉,打开盒盖让人工饲料自然风干,3 龄起蚕改为桑叶育,按照常规桑叶育的方法进行饲养,4 龄起蚕后按照300头/匾定头分区,上蔟结茧后调查茧质。对照区1~5 龄均按常规桑叶育的方法饲养。1~3 龄期平均温度30 ℃,相对湿度90%;4~5 龄期平均温度28 ℃,相对湿度80%。

1.2.2 一代杂交种卵质调查 茧质调查后留取部分试验区与对照区的蚕茧,分别以蛾区框制形式制备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即:9·芙×7·湘、7·湘×9·芙。以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制备的9·芙×7·湘、7·湘×9·芙蚕种为试验区,以原蚕全龄桑叶育制备的9·芙×7·湘、7·湘×9·芙蚕种为对照区,常规桑叶育饲养。分别调查10 个蛾区,其平均数作为一代杂交种的单蛾产卵量、良卵率。浸酸处理后用常规方法催青调查实用孵化率。

1.2.3 一代杂交种强健性与茧质调查 饲养试验区与对照区一代杂交种9·芙×7·湘、7·湘×9·芙,每小区收蚁2 个蛾圈,设3 个重复。小蚕期平均温度30.0 ℃,相对湿度85%;大蚕期平均温度28.5 ℃,相对湿度80%。用常规方法桑叶饲养,用塑料折蔟进行上蔟营茧。蚕期调查5 龄病死蚕率,上蔟结茧6 d 后采茧,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卵质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原蚕1~2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制备的一代杂交种9·芙×7·湘、7·湘×9·芙的单蛾产卵量比全龄桑叶育区增加10%以上,良卵率与对照持平,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的实用孵化率影响不大。整体来看,原蚕1~2 龄颗粒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卵质的影响是正面的。

表1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2011 年9 月)

2.2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强健性与茧质的影响

从表2 可知,9·芙、7·湘原蚕1~2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导致一代杂交种5 龄病死蚕率和死笼率增多,表明1~2 龄颗粒人工料育对杂交后代的抗性有一定的影响;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7·湘×9·芙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有提高。从整体来看,原种1~2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的强健性和茧质有一定的影响。

表2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强健性与茧质的影响(2011 年10 月)

3 小结与讨论

3.1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卵质的影响

陶鸣等[7]报道选拔的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品系稚蚕人工饲料育时,不同蚕品种的产卵量比全龄桑叶育有增有减。姜素芹等[3]在对原种1~2 龄进行颗粒饲料育时发现,单蛾产卵量略低于全龄桑叶育。李春峰等[8]对选育多代的西6、734 进行1~2 龄人工饲料育、3~5 龄桑叶育,杂交组合西6×734 的产卵量、产附性均与全龄桑叶育没有明显差异。李化秀等[9]报道,日系原蚕品种对低成本人工饲料有良好的摄食性,适宜采用1~2 龄人工饲料育,3~5 龄桑叶育的方法,饲育成本低,对制种成绩无不良影响。本试验发现原蚕1~2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 龄桑叶育其一代杂交种单蛾产卵量增加,而对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基本没有影响。调查品种人工饲料育的产卵量增加,是否与蚕品种的特性有关,仍需进一步试验论证。

3.2 原蚕1~2 龄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强健性与茧质的影响

原蚕1~2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的一代杂交种的强健性有所下降;正交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有下降,反交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影响幅度不大。本试验的结果与前人的报道[3,6-7,10]基本一致。

我国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阶段,尚无大规模应用的报道。今后应重点探讨家蚕良繁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人工饲料育规模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张学明.我国家蚕人工饲料饲育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2006,37(3):12-15.

[2]松原藤好,吴大洋.人工饲料常年养蚕的实用化构想[J].四川蚕业,1997,25(2):16-22.

[3]姜素芹,李恕廷,王兴华,等.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06,10(3):156-168.

[4]韩益飞,孙琴,缪卫民,等.春季稚蚕人工饲料育初报[J].江苏蚕业,2010,32(3):1-17.

[5]崔为正,张升祥,刘训理,等.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J].北方蚕业,2011,32(3):1-23.

[6]韩益飞.如东县实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2,33(3):61-64.

[7]陶鸣,祁力言,陈丙由,等.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的选拔[J].蚕业科学,1994,20(4):201-205.

[8]李春峰,吴大洋.家蚕人工饲料育新品种选育研究[J].蚕学通讯,2006,26(1):1-5.

[9]李化秀,张亚平,娄齐年.家蚕原蚕稚蚕人工饲料育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5,(3):64-77.

[10]冯建琴,姚耀涛.原蚕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比较试验[J].中国蚕业,2006,27(3):41.

猜你喜欢

茧层蚕业杂交种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四川蚕业》稿约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2018年春季北方蚕区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山西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