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就业,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

2013-04-02胡俊梅许淼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师范学历专业课程

胡俊梅,许淼清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就业,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

胡俊梅,许淼清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文章指出,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应从源头上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具应用性,同时还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就业;人才培育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同时经济增长在逐渐放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今年,网络盛传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升格为热会热点之一[1].特别是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困难.根本症结在于,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很好的吻合,而这种吻合,在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剧烈调整时期,尤其难以把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供需偏差[2].愈来愈多的大学生们不断降低自己的身价,往年不屑一顾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甚至个体公司,都列为就业竞聘的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高校扩招造成的吗?是高校的人才供给出现“供大于求”?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并不很丰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并不很高的国家,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就如此困难?为什么在一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我们要高得多的国家里其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有我们严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对此,中央决策层也已给予高度关注,2011年,温家宝前总理主持召开的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即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也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提了出来.

对于上述问题,究竟原因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与学生数量有关系,“供大于求”

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毕业生数量多;同时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正逐年提高,国企也进入经济改革调整阶段,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一部分涌向了教师系列行业.而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中学教师只要本科生学历,小学教师中专生学历.而现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来竞聘中小学教师.竞聘人多,岗位少.又中小学教师岗位相应饱和.当然师范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就相对困难.

1.2 大学生存在传统择业观念

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不愿意到偏僻的山村及新办的中、小学任教.不能正确理解自己就业和学校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的关系,只想去大城市、经济发达收入高的沿海城市或者重点学校工作,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结果造成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人.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抢着去的现象网络、媒体时有报导.

1.3 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不能很好的吻合

最初,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专为培养教师而设置的.过时而且传统,其专业课程设置过多的重视学术教育,学生毕业后大多只会做点实验,写点论文,搞些学术研究,为评定职称打基础.忽视了实践与技能的培育.目前,在很多中等发展中的地区,民营企业占主体,现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的转型期,急需大量具有实践与技能的人才.作为地方师范高等院校,也应该改变观念扩大师范生的概念范畴,不仅仅为中小学培育人才,也理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相关人才,满足企业的职业培训需求.而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师范专业毕业生到企事业就业困难重重,毕业生感到学无所用.而用人单位认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因而,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需要进行改革[3].

1.4 低学历比高学历更难就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门槛正不断提升,小学教师要求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中学教师要求硕士毕业生,而大学一律是非博士勿扰,稍好点的高校即便是博士应届毕业生都很难进得去,就连有些企事业都跟风要求高学历才具备基本入职条件.全社会都推崇高学历,而不能按实际岗位需求招聘,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是不会出现的,比如美国是以不同岗位选择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念完了博士,以博士生毕业投出个人简历,想在美国就业.而投出三个多月并未收到回复.后把个人简历去掉博士学历又再投出,不到一周时间就有公司接纳.说明在美国不是以学历高低为依据招聘人才,而是以实际所需人才的能力招聘人才.而中国,低学历是很难就业的.每年培养那么多的本科毕业生往哪里就业?用人机制要进行改革.

2 针对目前就业形式的对策

2.1 设立人才需求相关的预测报告机构

由政府权威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或者委托信誉较高的民间福利机构负责人才需求预测报告.要求深入实际调研近3年用人单位所需各层次人才,并组织本地区大中型用人单位分析探讨后几年的人才需求(包括专业和数量).这些信息及时反馈至地方高校,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招生计划和培养人才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真正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避免有的专业人才过剩,有的专业人才紧缺.以便一方面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顺利招聘所需对口人才.

2.2 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要提高学生就业率,不仅需要靠学科专业设置等基础性调整,同时还需要毕业生政治思想、就业观念的调整,现今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事实上,所谓的“就业难”并不都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很多求职者希望留在大城市、大国企,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好”单位就职.而不愿意扎根基层,或者到艰苦的偏僻的山村地方去工作.学校或者社会应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教育他们不要被金钱和暂时的物质利益所迷惑,激励毕业生到主流行业就业、从基层开始发展.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工作.多年来,师范类专业许多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村官”的招聘,到农村第一线去锻炼.学校鼓励他们工作几年后再继续深造,或报考公务员.并给予特殊优惠条件.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师范专业就业问题.

另外,随着国家对中小学减负监督力度的加强,学校补习现象不再盛行,于是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异军突起,而且发展规模还有扩大趋势.这对师范毕业生就业来说是个利好,毕业生不一定非事业单位不去,有实力、信誉高的培训机构也可以展现个人实力.

2.3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及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及联系,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目前经济形式下,师范专业传统、单一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能适应社会用人需求.要改变这一模式,必定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求人才的特殊专业.以本地区“二次创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培育双学位或多学科专业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闽南某些高校设置了学前班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些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竞争力小,就业率几乎达到100%.另外,专业课程方面可以增加一些“职业培训”方面的技能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多增加就业机会,如培训机构、企业职业培训部门等等.

近些年,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支柱是民营企业,作是地方高校理应转变观念,与地方经济实体结合,为地方培育需求人才.要改变旧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依据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专业.一方面可以获得企业资助解决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特殊定制,培育一批具有实践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总之,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甚至可以寻求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用人单位所需人才,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4].

2.4 改变用人机制旧观念,充分发挥人才的正能量

随着高学历人数的增加,招聘中存在很多偏见.高学历容易就业,本科相对比较难,而大专、中专几乎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发现高学历毕业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实践与技能方面的能力有些欠缺.对中小学而言,它不是研究机构,根本不需要搞学术研究方面的思想型人才,需要的是敢做、敢想、有爱心、负责任的多面型人才,而这些品质与学历无关.然而出于攀比心态,或者学校想提高知名度,却又不得不放弃低学历而选择高学历应聘者.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同样如此,急需具有实践经验与技能熟练的操作能手.但它以为高学历的人员可以马上带来效益,事实上这种想法被证明是不符合实情的.所以招聘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实际上用不上,不能完全发挥人的能力.而搞学术研究的毕业生又感到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工作不能安心.要解决这种怪现象,就必须改变用人单位的攀比心态或者认识误区,不应以学历高低作为招聘条件,而应以单位的实际需求来招聘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人.

3 结论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提高师范类专业的就业率,理应解决四个问题:(1)根据需求,控制招生专业及招生数.(2)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调整就业观念,愿意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去.(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培育出双学位或多学科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4)改进人才招聘政策,不论学历和学位高低,重在实践经验与技能,挑选人才.使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2〕罗秀,罗国荣.人民论坛,2009(21).

〔3〕曹辉.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状况及其趋势分析[J].教育探索,2009(9).

〔4〕景国林.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工教育,2012(18).

G647

A

1673-260X(2013)11-0259-02

猜你喜欢

师范学历专业课程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