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04-02袁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

袁卓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袁卓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党的十八大又一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并提出了在其引领下的一系列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对为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能使得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方向.所以,我们你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理想状态,并且给出了追求和实现这个理想目标的道路和方式.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要求,也准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美好追求、美好向往和美好理想.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变革、思想观念变化的当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蕴藏着民众力量,寄托着民族希望.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的作用.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各族人民勇于拼搏、奋发图强.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中和体现,引领我们不断的跨越和发展.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作为主要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且把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立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四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南.它为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质等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2.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就是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可以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其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形势,正确认识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进而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面对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起到了航标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指引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方向.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性质,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可见,理想信念对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动力作用.理想信念会指引人们自觉的为目标而努力奋斗;还会把人们的情感、动机导向一定的方位,形成理性与感性、长远与现实的互动,整合各种思想因素,产生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第二,指引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激励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理想”.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明确的有意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指引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第三,凝聚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了?一是靠理想,一是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共同理想能够引导大学生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我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和使命感.

2.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第一,胡锦涛曾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民族精神能够凝聚整合民族力量,是开拓创新民族事业的力量源泉,它包含着民族价值的精华和思维智慧,成为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突显爱国主义的民主精神,能够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坐标中准确定位,以爱国为最高荣誉.

第二,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充分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以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是激励着大学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增进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2.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试金石、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为大学生树立了知荣明耻的道德新坐标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导向和调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规范言行、砥砺品质的道德标杆,是引导大学生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动力,是道德本质的集中体现.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条件.正确的荣辱观树立起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形成了,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界限就明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就增加了,观察识别能力也就提高了,就能从错误观念、不良习惯风俗、偏见、成长束缚中摆脱出来,从各种陈腐落后思想影响中解放出来,是自己的能力、本领、特长、兴趣、志愿、爱好等等能够尽可能的充分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适宜的环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倡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社会作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的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武器,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大学生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党的领导下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我们要重视教材的基础性建设,推进学科建设为支撑,培养师资队伍为关键,改革教学方法为重点,通过政治理论课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人生、社会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中,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成为帮助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课程、重要阵地.进一步探索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特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确认信仰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开展不同信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投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要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大学生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参加变革社会现实的实践,才能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和健全性.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指导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三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事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投入,经常组织大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播放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滋生大学生的爱国情愫,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爱国,将民族精神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同时,汲取其他民族的精华和优秀品质.

3.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使大学生积极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付诸实践,把个人德性修养与社会伦理诉求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形式,注重宣传教育的鲜活性和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做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日趋开放的社会中,需要在继承中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们免于成为“漠不关心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而真正成为富有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的社会主义新人.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

〔2〕戴钢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

〔3〕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8(07).

G641

A

1673-260X(2013)11-0254-0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