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品牌 提升品质 加快岳西茶叶产业化发展

2013-04-01焦丰宝

茶业通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岳西茶业龙头企业

焦丰宝

(安徽省岳西县茶叶局,岳西246600)

安徽名茶众多,茶业是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2012年,安徽茶业发展迎来了政策的春天。省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把茶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对加快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走访,进茶叶加工车间,住茶乡农户家中,到茶园修剪茶树,对岳西茶业发展倍加关心。如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茶产业,是茶区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岳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1 做大岳西茶业的主要优势

1.1 规模优势

岳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百个茶叶发展优势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866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2660 hm2),采摘面积8333 hm2。2012年春茶总产 2200t,其中名茶 1450t,预计全年干茶总产3800t,产值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497家,获QS认证茶叶加工厂23家。茶叶加工机械厂5家,销售额5000多万元。全县已建成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 4个,苗圃面积 33.3 hm2,年出圃优质无性系茶苗5000余万株,已成为全省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1.2 生态优势

岳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3%,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茶园全部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平均海拔均在600~1000m以上。岳西茶叶生长环境优越,自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氨基酸含量高达 7%。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茶叶成为岳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富民强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品牌优势

岳西翠兰自1985年创牌以来,先后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安徽名牌产品,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多次成为国宾礼茶,是全国两会特供茶。岳西翠兰2008年注册为证明商标,2011年跻身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行列,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6.76亿元。

2 做大岳西茶业的工作思路

做大做强岳西茶产业,必须依托岳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茶叶“两品一化”战略,把岳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标准名优绿茶基地,使茶产业真正成为岳西最强的支柱产业,实现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的跨越。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 11000 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 4500 hm2,茶叶总产 5000t,茶叶总产值10亿元以上,实现茶农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1 夯实基础,加强茶叶基地建设

2.1.1 建立稳定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按照茶园发展对茶苗的需求,切实抓好店前、冶溪、中关、菖蒲四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导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茶苗生产大户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茶树良种母穗园建设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重点繁育生产性状好、适制性好、深受茶农欢迎的舒茶早、石佛翠等国家级良种。注重保护当地茶树品种资源,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工作,抓好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构建完善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发展壮大茶苗产业,把岳西建成大别山区和安徽省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2.1.2 加强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

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更新改造,除海拔高、易受冻的高寒山区外,政府扶持资金原则上只用于推广适宜的无性系良种。力争“十二五”末,无性系良种比重达到 40%,新增标准化良种茶园2000hm2。

2.1.3 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步伐

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生产机械化为目标,通过规模发展新茶园、综合治理老茶园,逐步建立一批省级、国家级标准化茶园。现有低产老茶园,应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分批分期进行改造,提高产出水平。新建茶园,要坚持科学规划,立足生态优势,高标准深沟吊槽、埋青施肥、栽植播种,为建成高产、优质生态茶园打下基础。重点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返租倒包等形式,建立稳定的茶叶生产基地。

2.2 品牌引领,做好茶叶品牌建设

2.2.1 加强岳西翠兰品牌建设

积极申报岳西翠兰证明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岳西翠兰证明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申报岳西翠兰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和生产过程控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搭建岳西翠兰宣传推介平台,通过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结合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活动,加强宣传和推介力度。通过广告、展会、评比等途径,借鉴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茶叶品牌经验,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现岳西翠兰风貌,扩大岳西翠兰影响力。

2.2.2 规范岳西翠兰品牌使用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鼓励和支持县域范围内茶叶企业创造条件,取得岳西翠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充分发挥岳西翠兰品牌商标的作用。严格按标准、按程序规范使用岳西翠兰公用品牌,加强对授权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授权企业使用公用品牌的行为,依法保护岳西翠兰证明商标。对规范使用岳西翠兰公用品牌的企业,在媒体上予以大力宣传。

2.2.3 鼓励和支持茶叶创牌认证

对取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QS认证、茶叶注册商标的茶叶企业,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及省、市著名商标,获得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称号,在权威评比中获奖的茶叶企业,政府给予奖励。

2.2.4 严格岳西翠兰品牌管理保护

要充分认识岳西翠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加强岳西翠兰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县茶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对授权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企业管理实行标准化,做到品牌质量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

2.3 健全标准,做实茶叶品质提升

2.3.1 建立健全岳西翠兰茶叶标准体系

切实强化标准意识,按产品系列化开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要强化标准的延伸,加快制定岳西翠兰名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标准。在《“岳西翠兰”茶》和《无公害“岳西翠兰”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两个省标基础上,加快制定岳西茶树种苗、茶园生态建设、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贮存、包装、运输等技术标准,实现各个环节有标可依。

2.3.2 建设规范化茶厂

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茶叶营销大户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茶叶加工厂。设立茶叶加工准入门槛,淘汰作坊式生产,逐步关、停、并、转一批规模小、实力弱、技术落后的茶叶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工业化的理念、食品级的加工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应用于生产加工,促进茶叶加工技术升级换代。到2015年,在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重点乡镇2~3家。大力推进QS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加快发展现代茶业。

2.3.3 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要把岳西茶叶管理上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好传统进一步保持下去、推广开来,保证茶叶质量。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安全关。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及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步伐,扩大覆盖面,逐步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茶叶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大力推进产地标识、条码制度。加强茶叶检测体系建设,在岳西建立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使我县茶叶质量检测工作步入正轨,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2.4 龙头带动,加速茶叶产业化发展

2.4.1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大力开拓茶叶市场

按照市场化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营销主体。支持茶叶专业市场建设,鼓励重点产销区建立各具特色的茶叶购销交流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实现茶叶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有效连接和高效运转,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支持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岳西翠兰销售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进超市、进批发市场等,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在省内外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提升岳西翠兰市场占有率。利用丰富的夏秋茶资源,发挥岳西茶叶生态有机优势,开辟夏秋出口茶产销新途径,带动岳西翠兰出口销售,扩大岳西茶叶国际知名度。

2.4.2 加强茶业招商引资,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强化茶业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大型深加工龙头企业,集中资金扶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岳西茶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与茶农联系紧密、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间通过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组建规模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新建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到2015年,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培育2个以上省级茶业龙头企业,1个以上茶业企业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2.4.3 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行业合作

岳西地广人稀,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支持县茶业协会发挥行业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作用,加强协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的协作,共同做强岳西茶叶品牌,放大岳西翠兰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岳西茶业龙头企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贵州茶业大事记
一道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另证、推广、类比
岳西炒青记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