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用苦豆子油擦剂对非特应性慢性湿疹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的影响

2013-03-30袁小英毕淑英马红雨张国强

河北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色菌葡菌马拉

袁小英 毕淑英 马红雨 张国强

以往研究表明,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局部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1,2],我们在临床尝试使用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非特应性湿疹皮炎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目的旨在检测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前后皮损处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愿意接受检查的本院门诊患者98例,平均年龄(30.5 ±0.3)岁;平均病程(2.1 ±0.8)年。每天采用苦豆子油擦剂(新疆希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用皮损局部,2次/d。

1.2 诊断标准[3]临床凡瘙痒明显,具有浸润及肥厚倾向的皮疹,除去明确特应性皮炎诊断患者,均诊断为非特应性慢性湿疹皮炎。

1.3 方法

1.3.1 金葡菌检测取材及培养、鉴定:采用既往方法[1],即用棉签在患者皮损部位反复擦拭后,将皮屑分别接种于中国蓝及血平板培养基上,置35℃恒温箱中孵育24~48 h。挑取待检菌落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大致区分革兰阳性菌或格兰阴性菌、球菌及杆菌,同时制备细菌悬液。然后通过酶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1.3.2 马拉色菌取材方法及培养:先按照既往方法[2]制成马拉色菌培养基,参照Faegemann取材方法[4]对苦豆子油擦剂外用皮损局部前后进行取材、接种及培养,每3天观察1次菌落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菌落生长,菌落涂片经美蓝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观察时间30 d。马拉色菌的镜下形态特点为成群、厚壁的卵圆形、圆柱形孢子,呈单极出芽生长,芽孢的基底较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2周和4周后,同一皮损处金葡菌和马拉色菌检出率降低(P<0.05或<0.01)。见表1。

表1 非特应性慢性湿疹皮炎患者经苦豆子油擦剂治疗前后皮损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检出情况 n=98,例(%)

3 讨论

金葡菌为革兰阳性菌,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金葡菌检出率高达90%,其中金葡菌超抗原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以往研究中亦发现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葡菌的检出率亦远远超过正常人[1]。此次研究发现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葡菌检出率为24.5%,这与以往的实验结果相近。采用苦豆子油擦剂外用治疗2周及4周后,皮损处金葡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降低。

马拉色菌以往又称糠秕孢子菌,为寄生于人体正常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大量研究认为,马拉色菌与AD有关[5]。我们此次检出率为31.1%,可能与一些皮损为非脂溢部位皮损有关。采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2周后,皮损处马拉色菌检出率降低,至外用4周时马拉色菌检出率仅为7.1%。

苦豆子作为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和黄酮,生物碱主要为苦参碱系列、槐定碱系列及苦豆碱系列,现研究发现苦豆子发挥药理作用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系列。研究表明苦豆子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6]。我们研究发现苦豆子油擦剂对马拉色菌及金葡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苦豆子油擦剂对湿疹皮炎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金葡菌及马拉色菌而发挥作用。

1 袁小英,李林峰.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肤菌群的测定与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74-75.

2 袁小英,李林峰.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肤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617-618.

3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604-607.

4 Faegemann J.Quantitative culture of pityrosporum orbiculare.Int J Dermatol,1984,23:330-333.

5 刘军锋,丁泽,欧阳艳,等.苦豆子生物碱抗菌活性的测定.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84-87.

6 顾科峰.苦豆子油外用治疗湿疹临床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493-494.

猜你喜欢

色菌葡菌马拉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马拉利的账单
康尼马拉国际马拉松·爱尔兰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中国北方奶牛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和流行类型研究进展
马拉色菌临床鉴定研究进展